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职业教育发布时间:2015-07-07浏览:次
看当前中原经济的发展是如何带动高等职业教学管理的新发展方向,当前在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有哪些,这些问题该怎么处理及让问题转变成对教学发展的一种动力,促进更强的教学管理模式的同时也要清楚的指导职业教学管理都该怎么做菜是对经济的一种帮助。《河南教育》 的内容有职成教新闻、 研究与探讨、校长论坛、职成论坛、教学研究、学校管理与教学管理、班级管理、名校采风、职成教名人、成人培训、调查与思考、就业动态、升学指导、走向职场、成才之路、培训课堂、校园文化等。
摘要:河南省高等教育在区域布局上应该积极适应中原经济区“一极两圈三层”的空间开发格局,目前作为区域副中心城市的洛阳!陇海发展轴两端的三门峡和商丘!沿京广通道的鹤壁和漯河!连接周边各省的濮阳和济源都需要实现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其中洛阳应在当前基础上继续增加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的数量,商丘应在现有基础上建立一所省内知名大学,三门峡!鹤壁!漯河!濮阳!济源则应实现本科院校零的突破或增加高职院校的数量,以适应其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区域布局中的地位而要实现以上目标,河南应该一方面鼓励地级中心城市办大学,调动所有地级中心城市举办高等教育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则鼓励一些公办院校在本地或者到异地组建二级学院,如洛阳的三所本科院校都具备组建二级学院的资质,而济源与黄河科技学院共建黄河科技学院济源校区也为其他城市和高校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职业教育,高等教学,中原经济
河南省高等教育应建立起与周边区域高等教育的合作机制,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第一,河南省主导成立高等教育区域合作协调指导机构,在高等教育与区域良性互动关系的形成中扮演重要角色。第二,积极创新高等教育区域合作模式。河南省高等教育可与周边区域高等教育构建由政府提供决策、规划资金等,高校从事教学研究、社会服务,企业提供资金、场所的合作模式。政府、高校、企业三者在不同维度上发挥自身主体价值和作用。第三,建设河南省高等教育与周边区域高等教育区域有效载体。河南省高等教育要根据自身和周边区域高等教育的特点,设立教育制度设计、机制创新、专业课程设置、学历学分互认和师生交流等专门项目作为区域高等教育实施载体,实现河南省高等教育与周边区域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合。第四,丰富河南省高等教育与周边区域高等教育内容。河南省高等教育与周边区域高等教育可以采取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校政合作、校研合作等方式,在人才培养、师资交流、硬件共享、交流合作、联合申报课题、联合攻关、联办学术会议等方面积极展开合作,以此为中原经济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和技术支持。
一、高职教育的现状
当前,河南省高等教育已经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跨入到大众化阶段,但是河南省高等教育总体水平和其他省份还存在较大差距,这些差距极大地限制了其支撑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作用。
(一) 办学规模与质量不同步
河南省高等教育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虽然差距正在缩小,但弱势地位仍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其弱势表现在:高等教育的发展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的需求,教育模式、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等需要创新,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需要调整、教学形式和方法需要更新、就业观念、就业环境和就业政策也需要进一步改善。河南省高等教育规模和质量总体水平在全国居于较低位次,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
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目标是该区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要优先发展教育中部崛起,河南振兴离不开职业教育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职业教育的高等阶段,其兴起和发展不是孤立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区域经济的发展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改革创新密不可分,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
(二) 高等教育财政投入严重不足
2011 年 9 月 29 日,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建设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原经济区是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区域性的科技创新中心。面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现状,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的职业教育,高职教育也应紧跟时代步伐,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坚持重质量、重内涵,增强政府的主导作用、优化专业结构、创新办学模式,实现高职教育的健康、协调、持续发展,才能更好的满足新形式下经济发展方式变化的要求,从而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河南省高校的政府财政拨款没有与同期的高校扩招规模形成稳定的投入比例,政府每年增加教育经费支出的速度常落后于高等教育发展速度,表明河南省高等学校在校生人均经费支出的政策制定滞后于高校实际发展的需要。2010年,河南省高等学校在校生278.9万人,比湖南、湖北两省之和还多,如果每个学生增加1 000元的经费投入,总数就是280亿元。河南省的财力有限,承担数额巨大的经费投入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三) 河南省高校中缺乏名校强校,这与人口大省、经济大省的地位不相称。
2010年河南省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5%,经济总量居全国第5位,但全省高等学校的数量仅占全国的5.1%,重点大学占全国的比例更低,在全国近百所“211工程”大学中河南只有1所,“985工程”大学仍然为0,这显然与河南省作为全国人口大省、经济大省、教育大省的地位不相称。
(四) 教育教学质量仍然偏低。
教育教学质量仍然偏低主要表现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偏少;学科专业结构不尽合理,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高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高水平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拔尖创新人才缺乏;高校教育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研创新团队、高科技创新平台、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部属重点实验室、部属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数量较少;科技创新能力较弱;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能力亟待增强;教学设施条件亟需进一步完善等。
河南省高等教育在支撑中原经济区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而河南省高等教育只有解决了与中原经济区建设不适应的问题,才能发挥其关键作用,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和河南崛起贡献力量。河南省高等教育迎来了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面对机遇,河南省高等教育必须继续坚持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重要使命,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
二、针对现状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未来10年高等教育的发展重点是提高质量,这就意味着国家在未来很长一个时期要重点强调“又好又快发展”中的“好”,要鼓励和支持高校逐步充实其内涵、提高其质量。河南省高等教育经过连续扩招,规模迅速扩大,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重大转变。在新形势下,提升质量已经成为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必然选择。
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背景下,河南高等教育必须立足省情,实事求是,找到符合实际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实现规模增长,首先,实现高等教育资源快速增长,一方面河南可以采取升格!剥离!借势!
引进等途径实现本科院校数量的增长,另一方面要积极建立适应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形成行业、企业和高职院校共同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制度,实现河南高职教育由量的发展到质的提高的转变。其次,积极建设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河南省高等教育要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突破,需要加大力度支持郑州大学冲击211工程大学并力争成为教育部直属院校!河南大学冲击211工程大学,使两所高校在中原经济区中高等教育之引领作用更加凸显。与此同时,河南还应建设一批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大学,一方面河南省应继续加强与国家部委共建省内大学,同时对省内一些老牌大学实行重点突击的策略,重点建设一些强势学科专业实验室等,使这些院校成为特色突出的高等院校,并成为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大学。
河南高等教育必须根据中原经济区建设需要调整高等院校学科专业,集中力量设置与中原经济区建设主导产业群直接相关的学科专业,一要优先扶持和重点发展符合中原经济区产业发展需要的学科专业如根据中原经济区的需要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冶金、化工、食品、服装纺织等支柱型产业的学科专业和城市规划、金融、会计、期货等急需的学科专业,二要着眼中原经济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需求,加快现代物流、金融保险、文化、旅游等学科建设,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熟悉现代管理的高端人才。三要着眼于中原经济区作为我国粮食生产核心区定位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需求,加大农业、园林、畜牧、食品加工等学科专业的建设力度。四要加大河南省高等教育专业改造和建设的力度,压缩传统学科规模,使其向高、精、尖方向发展,对于重复设置的专业通过撤并和改造进行专业方向调整。
河南省高等教育需要强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机制,支撑中原经济区建设,河南省构建高等教育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机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要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高素质人才,河南省高等教育要始终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作为首要任务,努力造就高素质人才,因此河南省高校要开展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把增强创新意识作为关键环节,提高其实践能力,不断增强大学生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二要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科研成果,一方面,河南省高校需要加强基础研究,探索发展规律,为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有价值、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河南省高校要建立与产业界的经常性接触与对话体制,加强校企合作,多出科研成果,加快推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为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简析河南职业教学管理的新发展应用模式及意义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zhiyejiaoyu/31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