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励教授治疗痛风经验撷要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预防医学发布时间:2020-09-18浏览:

  【摘 要】 苏励教授认为,痛风的产生大抵由于脾失健运、湿浊瘀邪痹阻关节所致。治当求本,以健脾化痰、泄浊祛湿为要法;注重培元通阳,以避除阴寒之邪等诱因。临床强调分期论治痛风,以明辨缓急,把握主要病机矛盾;勿忘衷中参西,控制血尿酸水平持续达标;同时重视膏敷熏洗等外治疗法,并详嘱患者改善生活方式,限制饮酒及高嘌呤食物的摄入,以治“未病”。

  【关键词】 痛风;中医药;治疗经验;苏励

医疗卫生论文

  苏励教授是上海市名中医,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先后担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會副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风湿病重点学科及上海市中医风湿病优势专科负责人。苏励教授从事风湿病中医临床诊治及科研、教学工作30余年,擅长运用中医理论,病证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痛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等各类风湿病。

  痛风(gout)是一种以下肢单、寡关节尤其是第一跖趾关节突发红肿热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代谢性疾病[1]。苏励教授认为,痛风的产生,大抵由于脾失健运,湿浊瘀邪,流滞经络,痹阻关节,气血不畅,不通则痛。加之发病急骤,疼痛剧烈但可自行缓解,来去如风,然“证似风而本非风”,非一般风邪所为。痛风急性期关节痛如虎噬,慢性期则关节肿痛迁延难愈,局部痛风结石形成、关节畸形破坏,甚则损及肾而成痛风肾之危候,邪深正危,预后较差。故论治当审谛覃思、详察形候以治之。笔者有幸跟师学习数载,颇有收获体悟,现将苏励教授治疗痛风的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1 痰浊内伤,健脾为要

  湿浊之邪,非受于外,而主生于内。脾居中焦,主运化水谷水湿。脾虚则水谷水湿不运,而生痰浊;痰浊内阻中焦,水谷水湿运化无权,气机升降失常,而致脾胃功能进一步受损,痰浊湿邪更盛。如此恶性循环,痰浊致瘀,浊瘀之邪流窜经络,积滞、痹阻筋骨关节,而致肢体关节疼痛。甚则痰瘀浊毒附骨,深入骨骱,甚难祛除,逐渐出现关节畸形、痛风结石沉积,关节破坏。穷则及肾,脾肾阳虚,浊毒内蕴,而致痛风肾之危候。

  苏励教授认为,痰浊内伤脾胃,脾胃失于健运,痰浊湿邪内生,乃痛风发病的重要病理基础。治病必求于本,当以健脾化痰、泄浊祛湿、活血化瘀之法为要。苏励教授临证喜重用生黄芪、生白术益气健脾,以茯苓、薏苡仁化湿泄浊,鸡内金、六神曲健脾和胃,并擅用活血化瘀通络之品如莪术、路路通、王不留行、鸡血藤等,共奏健脾化湿通络之效。如此组方遣药,君臣分明、佐使在列,收效甚佳。

  2 阴寒凝涩,温肾通阳

  痛风之名,始于金元。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首次明确提出了“痛风”的病名,在《格致余论·痛风论》中有“或涉冷水,或立湿地,或扇取凉,或卧当风。寒凉外抟,热血得寒,污浊凝涩,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阴也”的论述[2],可见痛风发病与“阴寒”之邪关系密切。痛风临床多表现为夜间下肢单关节突发剧烈的红肿热痛,其虽为热象,实病在阴也。“重阴必阳”“重寒则热”,痛风反复发作致素体元阳虚衰,阴寒之邪凝涩关节,深入骨骱而呈慢性痛风[3]。肾主骨而寓元阳,故苏励教授提出,治疗痛风当把握病机关键,以“温肾通阳”为切入点,审证施药。“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临证多选用培元化浊、补肾固精、利水化湿的药物,如生黄芪、山萸肉、黄精、薏苡仁、苍术、泽泻、猪苓等[4]。生黄芪性微温、味甘,既能益中补虚,健脾升阳,又能行滞通痹、利水消肿、托阴寒之毒外出;山萸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共为君药[5]。黄精益气养阴,脾肾同补;薏苡仁甘淡健脾,入阳明而能利湿舒筋除痹;苍术、泽泻、猪苓燥湿健脾、通利小便,既能使浊邪从小便而走,又能使肾阳振奋,达到通阳之功效,可谓精妙。临床随证化裁,每获良效。

  3 分期论治,缓急有序

  痛风急性发作期,局部关节红肿热痛,疼痛剧烈难忍,昼轻夜重,甚则全身恶寒发热、头痛身重,伴便干溲黄、口苦口臭,舌红苔黄腻、脉洪大或弦数等。此期主要病机为湿热之邪蕴结,尤以下焦为盛,经脉为浊毒痹阻,气血运行不畅而致剧痛。急则治其标,苏励教授认为,此期治疗当以清热利湿、泄化浊毒为主,同时不忘扶正健脾固本,常以四妙丸加味,喜用苍术、黄柏、土茯苓、萆薢、白花蛇舌草等清热解毒化湿,川牛膝、忍冬藤、青风藤、延胡索、穿山龙、威灵仙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薏苡仁、生白术、茯苓等健脾化湿。热甚者,可酌加牡丹皮、赤芍、生石膏、知母等凉血清热;便秘者,可加生大黄涤肠通腑。

  痛风间歇缓解期,疼痛未作,然痰湿浊瘀之体尚存,一旦将息不慎、调摄失宜,则剧痛如风而至,防不胜防。故苏励教授认为,此期主要病机乃脾虚湿困、日久及肾,脾肾两虚。当以预防为主,注意饮食调节、合理运动,以防治兼顾。常服汤药以健脾化湿、补肾化浊,从而改善患者体质,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临证常重用生黄芪、生白术益气健脾,生薏苡仁、芡实、防己、猪苓等化湿除痹。并以熟地黄、山茱萸、狗脊、淫羊藿等药补肾强筋,而达脾肾同治,先后天之本同调之效。

  痛风慢性反复发作期,病程绵长,迁延难愈,关节疼痛似有似无,或痛如针刺,局部可触及多处“块瘰”(痛风石),状若怪石,皮肤色紫黯,或及瘀斑,或结石溃破成豆渣样。其人往往面色黧黑、唇色暗红,神疲乏力、腰膝酸软,或见下肢浮肿,或胸闷气急。苏励教授认为,痛风慢性反复发作期当为中医治疗痛风的重点所在,此期因痛风慢性迁延反复所致,主要病机乃是在脾肾两虚基础上痰瘀互结,痰瘀之邪停留于经络、筋骨、关节,深入骨骱,治疗除补益脾肾外,当以活血化瘀、化痰通络为首要法则,临证常以血府逐瘀汤、当归拈痛汤等加减化裁,治拟当归、川芎、鸡血藤、川牛膝、红花、丹参等活血化瘀,及制南星、土茯苓等化痰散结;并不忘扶助正气、顾护脾胃。若瘀血重者,可酌加三棱、莪术、水蛭等破血逐瘀之类;疼痛重者,可加全蝎、蜈蚣、穿山甲等血肉有情之品,常有桴鼓之效。

  推荐阅读:医疗信息管理论文发表期刊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苏励教授治疗痛风经验撷要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yufangyixue/53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