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预防医学发布时间:2015-04-22浏览:次
摘要:消化(Digestion)是机体通过消化管的运动和消化腺分泌物的酶解作用,使大块的、分子结构复杂的食物,分解为能被吸收的、分子结构简单的小分子化学物质的过程。其中,通过机械作用,把食物由大块变成小块,称为机械消化;通过消化酶的作用,把大分子变成小分子,称为化学消化。消化有利于营养物质通过消化管粘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吸收,从而为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消化过程包括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前者指通过消化管壁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如口腔的咀嚼,胃、肠的蠕动等)把大块食物磨碎;后者指各种消化酶将分子结构复杂的食物,水解为分子结构简单的营养素,如将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脂肪水解为脂肪酸和甘油,多糖水解为葡萄糖等。消化可分为细胞内消化和细胞外消化。单细胞动物如草履虫摄入的食物在细胞内被各种水解酶分解,称为细胞内消化。多细胞动物的食物由消化管的口端摄入在消化管中消化叫做细胞外消化。细胞外消化可以消化大量的和化学组成较复杂的食物,因而具有更高的效率。但即使在高等动物(如人)的体内,仍部分保留着细胞内消化,如白细胞吞噬体内异物并在细胞内把异物溶解等。
关键词:消化内科,治疗措施,预防医学论文
消化腺的形态与结构 按其分布的位置可分为大、小两种类型。小型消化腺局限于消化管的管壁内,如唇腺、舌腺、食管腺、胃腺和肠腺等。这些小型消化腺根据其形态的不同,又可分为单管状腺、分支管状腺、复泡管状腺、复管泡状腺等。大型消化腺位于消化管壁之外,它包括唾液腺(腮腺、舌下腺、颌下腺)、胰腺和肝脏。大型消化腺外面一般均包以结缔组织被膜。结缔组织深入腺体实质,将腺体分隔为若干叶和小叶。腺体由分泌部和排出部组成。分泌部也叫腺泡,分泌消化酶和粘液等物质;排出部是指各级分支的导管,它们将分泌物排出到消化管腔内,导管的上皮细胞也具有分泌水和电解质的功能。
消化腺分泌 分泌物的量和成分与刺激的性质和强度有关。例如饲狗以肉粉,可引起大量粘稠的唾液分泌;而给予有害物质如酸时,则引起大量稀薄的唾液分泌。长期吃大量糖类食物,则人唾液中的淀粉酶浓度升高。幼年反刍动物以母奶为主要食物,故胃液中含有强烈凝乳作用的凝乳酶等。这些现象都反映消化腺的分泌能对刺激产生适应性变化。
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素的结构总称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分为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各段;消化腺则有唾液腺、胃腺、小肠腺、胰腺和肝脏等。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素和排出食物残渣。此外,消化粘膜上皮制造和释放多种内分泌激素和肽类,与神经系统一起共同调节消化系统的活动和体内的代谢过程。
呕吐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临床表现,它是指胃内容物反入食管,经口吐出的一种反射动作。临床表现为上腹部不适、头晕、血压降低等。一般来讲,恶心和呕吐经常伴随出现,并且恶心是呕吐的前驱症状,二者亦可独立出现。呕吐虽然是一种比较简单且单一的表现,但是引起呕吐的病因较多,判断其病因有着一定的难度。为了减少临床上误诊漏诊情况的发生,现对我院消化内科自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100例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的患者病因进行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一、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6月-2011年6月消化内科住院230例,具有消化系统症状,有恶心和呕吐表现者100例。
1.2 方法 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所有病历均具备相关诊断依据,如胃镜、肠镜、X线、CT和B超等影像及有关实验室检查。
二、 结果
恶心呕吐相关疾病100例。男47例,女53例,其中食管炎25例、巨幼红细胞性贫血18例、急性肠炎14例、胆系结石11例、颅内病变10例、急性胃肠炎9例、胃癌7例、功能性消化不良6例、急性阑尾炎6例、十二指肠溃疡4例。
三、病因及症状特征
3.1恶心呕吐病因
引发恶心呕吐的病因很多,涉及面广泛。主要有反射性呕吐:咽喉刺激;胃肠疾病:急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幽门梗阻;心血管疾病:急性心肌梗塞、心功能不全等;肝、胆、胰、腹膜疾病:胆结石、急性胰腺炎、肝癌、癌性腹水、胆囊术后、肝癌介入手术、乙型肝炎、病毒性肝炎;神经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肿瘤、颅脑外伤、颅内病变、脑血管疾病、中枢神经感染(脑炎、脑膜炎);前庭疾病:晕动症、内耳迷路炎;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糖尿病酸中毒、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低下、垂体功能低下、尿毒症等;药物或化学性刺激:抗生素药物、化疗药物、麻醉剂、放射性等;其他神经性呕吐、妊娠、压力过大、劳累过度或长时间饮酒等。
呕吐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病理生理反射过程,根据呕吐的程度可以分为急性呕吐和慢性呕吐。多方面的因素均可引起恶心呕吐,一般急性呕吐较容易诊断,慢性呕吐因常提示胃轻瘫、妊娠、幽门梗阻、肠道运动障碍等,其病因判定难度较大。通常按照发病机制可分为中枢性呕吐、反射性呕吐、神经性呕吐和前庭障碍性呕吐。其发病原因主要有:感染、疼痛、胃肠道梗阻、神经系统疾病、药物理化因素及妊娠等。一些专科杂志对于恶心呕吐的原因已有报道和讨论,大多涉及个案报道、化疗药的副作用、术后、麻醉药的副作用等。本结果显示,恶心呕吐为反流性食管炎、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的主要原因,是临床常见疾病,可通过白细胞减少症、肠系膜动脉缺血,结合病史、查体及相关检查进行诊断。本组患者所涉及的恶心呕吐疾病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此外,急性胃肠炎、急性胰腺炎、胆系结石、泌尿系结石、急性阑尾炎、急性肝功能损害、肾功能不全、早孕以及前庭疾病等原因导致的恶心呕吐也属于临床常见疾病,不难诊断。
3.2恶心呕吐症状
(1)呕吐与进餐的关系。餐后近期内出现呕吐,如系骤起而集体发病,首先应考虑食物中毒。位于幽门的活动性消化性溃疡常出现餐后呕吐;精神性呕吐多在餐后即刻发生。在餐后较久或积数餐之后才出现呕吐,见于消化性溃疡、胃癌、十二指肠结核或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引起的幽门梗阻、十二指肠慢性梗阻;也见于糖尿病性神经病变、迷走神经切断术后引起的胃潴留。
(2)呕吐发生时间。晨间呕吐见于尿毒症或慢性醇中毒,如是育龄妇女则应想到早孕反应。鼻窦炎或咽炎因分泌物刺激咽部,常有晨起恶心与干呕。夜间呕吐多见于幽门梗阻。
(3)呕吐的特点。一般先有明显恶心,然后出现呕吐协调运动,但精神性呕吐可先先驱恶心或仅有轻微恶心,呕吐并不费力。在恶性高血压或颅内病变颅内压增高者,恶心缺如或较轻,呕吐呈现喷射状,患者均伴有头痛、缓脉。
(4)呕吐的物质。幽门梗阻的呕吐物含有隔餐食物或隔日食物,并呈腐臭气味,一般不含胆汁。呕吐物中含多量胆汁者见于频繁剧烈呕吐、十二指肠乳头以下的十二指肠哐空肠梗阻、胃空肠吻合术后。大量呕吐见于病程较长的幽门梗阻伴胃潴留或急性扩张。呕吐物有粪便提示小肠低位梗阻和麻痹性肠梗阻。呕吐大量酸性胃液见于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或胃泌素瘤。呕吐物中有脓液者少见,须考虑化脓性胃炎或胃周围脓肿破溃入胃。呕吐物中有蛔虫、胆石或吞入的异物见于肠道蛔虫症、胆石症或胃肠道异物。
(5)腹痛。恶心或呕吐伴有腹痛者,可见于与急腹症相关的疾病。腹痛可在呕吐后获得暂时缓解,提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炎、高位肠梗阻;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急性胰腺炎等,则呕吐多不能使腹痛得到缓解。
(6)头痛与眩晕。恶心呕吐伴有头痛者,除须考虑颅内高压的疾病外,也应想到偏头痛、鼻窦炎、青光眼、屈光不正等。对伴有眩晕者须考虑迷路病变,包括梅尼埃病、迷路炎等,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药物亦可引起。
四、抗呕吐药物及治疗方法
治疗呕吐首先应找出并纠正呕吐的病因。大多数急性呕吐的病因都是轻微的、自限性的,不需特殊治疗。患者应进食流质饮食(肉汤、茶、汤、碳酸饮炎)和进食少量的干食品(如苏打饼干)。较严重的急性呕吐患者应住院治疗,由于不能进食并丢失胃液,可导致脱水、低钾血症和代谢性碱中毒。可给予生理盐水及20mmol/L钾静脉点滴以治疗脱水。持续胃肠减压可减轻症状,并有利于记录液体丢失的量。由于恶心呕吐只是疾病的伴随症状,因此,只有在明确导致呕吐的病因之后,才能积极的进行必要的对症治疗,在未明确病因之前,绝对不可以盲目应用强镇吐药物,否则会延误病情。
4.1抗呕吐药物
药物可以预防或控制呕吐。由于呕吐过程可由多条途径得到控制或诱发,因此没有一种药物能对所有患者有效。某些患者联合应用不同类型止吐药可更好控制症状,并减少毒副作用。常用的抗呕吐药物(妊娠妇女忌用)有:
(1)5-HT3受体拮抗剂。这是一类最新的抗呕吐药物,恩丹西酮、奥丹西酮(枢复宁)、格雷西隆(康泉)、托烷司琼等是已经用于临床的此类药物。在化疗前给药对于化疗引起的呕吐非常有效,但在其他方面的应用目前还研究不多。
(2)多巴胺拮抗剂。普鲁氯哌嗪、异丙嗪、氯哌利多、甲氧氯普胺、吩噻嗪、丁酰苯及其替代物苯甲酰胺都具有止吐的作用,其机制至少部分为多巴胺能神经阻滞剂及镇静作用,此类药如果用量过大,就可导致抗多巴胺能不良反应,包括锥体外系反应和抑郁。这类药可用于多种情况导致的呕吐。
(3)抗组胺药/抗胆碱能药。东莨菪碱贴剂、苯海拉明、茶苯海明、氯苯甲嗪。此类药物抗呕吐作用较弱,但可用于预防晕动病引起的呕吐。
(4)镇静剂。地西泮、劳拉西泮。苯二氮卓类药可用于精神因素及化疗前出现的呕吐。
(5)糖皮质类固醇。此类药物可与其他药合用于治疗化疗引起的呕吐。
(6)四氢大麻酚。含大麻成分,有抗呕吐的作用,但其机制不明。可用于治疗化疗引起的恶心和呕吐,用法是5-15mg/m2,在化疗后1-3h给药,如需要,化疗后可每3-4h给药1次。
4.2治疗方法
(1)胃肠道疾病所致的呕吐。呕吐症状是由于胃肠道急性炎症性病变所引起的,应积极选用抗生素并纠正电解质紊乱及补充维生素;由胃肠道痉挛导致的呕吐症状,可应用抗胆碱能药物,如东菪莨碱等;由胃肠动力障碍引起的恶心呕吐,则可应用促胃肠动力剂,如莫沙必利等。
(2)药物所致的呕吐。目前,临床上经常采取联合化疗或者放疗对一些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的恶性疾病进行治疗,或者是采用抗癌药物对某些恶性肿瘤行介入治疗,可引起较严重的胃肠道不良反应,为了预防或减轻恶心呕吐这种胃肠道不良反应最突出的表现症状,医师常用镇吐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应用强镇吐药物时,应严格控制药物的剂量以及间隔时间,因服药后会产生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或胃肠道的不良反应。临床上有许多种药物具备引起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一般不需要应用镇吐类药物,只需立即停用引起呕吐的药物呕吐症状就会减轻直至消失。
(3)神经、精神因素所致的呕吐。对于神经、精神因素所致的呕吐应先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然后,再配合镇静药与胃肠促动力剂等常用药物对其进行治疗,严重的患者可采用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禁忌应用强镇吐药。
(4)胰腺、胆道及肝脏疾病所致呕吐。恶心呕吐症状常会在急性胰腺炎疾病中出现,该症状只有随着采用胃肠减压,减少胰液与胰酶的分泌等措施后才会逐步缓解或消失;它也是胆道梗阻经常伴随的症状,呕吐症状会随着胆道梗阻或炎症消除之后停止;恶心呕吐是急性病毒性肝炎的早期症状,该症状可伴随有效的护肝治疗和适当的休息后逐渐消失。
五、结语
通过对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分析,找出引发恶心呕吐的病因,给恶心呕吐的临床诊断提供有效依据,减少发生误诊、漏诊的情况。病因的诊断还需要进行查问病史、跟踪检查、结合有关医学知识和相关检查,把不同的病理分析进行相互完善,增加信息量,从而形成全面的病症资料,有效避免误诊、漏诊,做到准确到位的诊断,同时,通过对恶心呕吐的对症治疗,使恶心呕吐患者尽早得到康复。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预防医学论文下载正确认识消化内科的治疗及预防措施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yufangyixue/30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