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中医课程教学素质教育实施医学职称论文网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预防医学发布时间:2014-06-26浏览:

  摘要:素质教育在国内已经争论得沸沸扬扬,但是面对中国的应试教育,一路坎坷,很不乐观。如何处理好与应试教育的关系,也就成了在中国推动素质教育的关键。文章发表在《中国公共卫生》上,是医学职称论文范文,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中医课程,课程教学,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指的是人在先天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相对稳定并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

  在中医课程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探索

  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因此,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和大方向。

  如何将素质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医学教育中论文联盟,全面提高学生包括专业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使其符合新世纪对高素质医学人才的要求。这是每一个医学教学工作者所面临的紧要问题。作为专业课教师,尤其要认真思考,切实实施。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

  笔者认为:在医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无需矫枉过正,甚至将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对立起来,造成因一味强调素质教育,而淡化了医学教育的专业性。比较好的做法应该是:在不违背医学教育规律的前提下,结合学科特点,有意识地挖掘本学科内在的素质教育资源,利用一切可能的契机,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素质教育与医学知识融为一体。

  一、文化素质的教育

  中医药学不单纯是一门医学,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广涉旁通。其理论体系中,综合运用了与人体有关的各门自然科学知识,无论在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上,还是治疗、药物、预防、养生等各方面,处处都渗透着古人对天文、地理、气象、生理、心理,以及哲学等的理解,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

  因此说,植根于五千年图。例如,向学生介绍中药、针灸、推拿、按摩等传统疗法走出国门,以其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简、便、效、廉的不凡表现,大放异彩、备受青睐,并因此也吸引了无数深爱炎黄子孙的荣耀和自豪,中医药的传承和发扬是青年人应该肩负起的一种历史使命和责任。

  2.职业道德的教育

  自古称“医乃仁术”,讲求真正的“苍生大医”,必须具有“心慈、德高、术精”的人格风范。因此,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结合青年人的心理特点,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有意识地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具体做法是:在绪论课中,精选史料,动情讲述,绝不讲大话、空话、套话,让学生自己从中感悟。诸如阐明:为什么东汉医家张仲景被后人尊为“医圣”;三国时期名医董奉,怎样成就了一段“杏林春暖”的佳话;

  唐代名医孙思邈为什么要三次弃高官而誓为贫民医,又为何将自己的两部著作命名为《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他所写“大医精诚论”,为何至今仍被视为医家必修之文。还有神医扁鹊、华佗,药学家李时珍等,凭借什么流芳百世,为后人所敬仰等等。

  这些鲜活的史实生动感人、振奋精神,比任何空洞的说教都有意义。第一,让学生从中了解:大凡成就辉煌的优秀医家,无一不具备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他们正是抱着济世活人的动机,凭借坚忍不拔的信念,秉承 “大医精诚”的行为准则。

  三、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的教育

  教育的目的不只在于让受教育者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还应培养他们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尤其对于医学生,更应树立全新的健康理念,这既有助于自身的健康成长,又有利于日后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因此,本人充分发掘中医的独特之处,因势利导,实施教学。

  例如,中医的病因学非常有特色,尤其重视情绪因素对机体的影响,以及不当的饮食、劳逸,异常的气候等诸多因素给人体造成的危害。因此,本人在讲授此内容时,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突出中医病因学的实用性,将教学内容做适当的拓展,如将“七情”、“饮食”、“劳逸”、“六淫”等病因。

  医学职称论文网投稿推荐:《中国公共卫生》创刊于1989年,本刊为月刊,主编:王宇。国内统一刊号:CN21-1234/R,国际刊号:ISSN1001-0580。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调查中医课程教学素质教育实施医学职称论文网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yufangyixue/13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