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病例分析研究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医学论文发表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预防医学发布时间:2014-03-26浏览:

  【摘要】:心绞痛的直接发病原因是心肌供血不足。而心肌供血不足主要源于冠心病。有时,其他类型的心脏病或失控的高血压也能引起心绞痛。文章发表在《全科护理》上,是医学职称论文发表范文,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

  如果血管中脂肪不断沉积,就会形成斑块。斑块若发生在冠状动脉,就会导致其缩窄,进一步减少其对心肌的供血,就形成了冠心病。冠状动脉内脂肪不断沉积逐渐形成斑块的过程称为冠状动脉硬化。一些斑块比较坚硬而稳定,就会导致冠状动脉本身的缩窄和硬化。另外一些斑块比较柔软,容易碎裂形成血液凝块

  目的:探讨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50例采用阿司匹林100 mg和氯吡格雷75 mg(双抗)+抗凝进行治疗,48例采用单纯阿司匹林100 mg(单抗)+抗凝进行治疗,分析并比较双抗+抗凝组和单抗+抗凝组的疗效。结果: 双抗+抗凝组好转45例(90%),恶化4例(8%)。

  死亡1例(2%),半年复发率为5%。单抗+抗凝组好转33例(68%),恶化14例(30%),死亡1例(2%),半年复发率为30%。结论:小剂量双抗治疗高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相对安全,可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及预后,双抗治疗疗效优于单抗治疗,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感染的患者同时要治疗基础疾病。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介于劳累性稳定性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之间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初发心绞痛、恶化劳力性心绞痛、静息心绞痛伴心电图缺血改变和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由于其具有独特的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预后,如果不能给予恰当及时的治疗,患者可能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1]。我院对2005~2008年收治的9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分别采用双抗+抗凝及单抗+抗凝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98例,男性67例,女性31例,年龄60~88岁,平均74岁,吸烟史45例(46.0%),脑卒中病史78例(80.0%),高血脂50例(51.2%),高血压病78例(80.0%),糖尿病47例(48.0%),甲减3例(3.0%),感染23例(23.5%)。

  纳入标准:(1)稳定或初发心绞痛恶化,入院前48 h内有1次以上的心绞痛发作;(2)诊断或疑为非Q波心肌梗死,标准心肌同工酶≥正常上限的2倍,肌钙蛋白定性(-);(3)发作时心电图缺血性ST段下移>1 mm或者原倒置T波假性正常化,符合1、3或2、3者入选。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50例采用阿司匹林100 mg和氯吡格雷75 mg(双抗)+抗凝进行治疗,48例采用单纯阿司匹林100 mg(单抗)+抗凝进行治疗,分析并比较双抗+抗凝组和单抗+抗凝组的疗效。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双抗+抗凝组好转45例(90%),恶化4例(8%),死亡1例(2%),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保持血压、血糖达标的基础上,治疗后心功能明显改善,随诊半年复发率为5%。单抗+抗凝组好转33例(68%),恶化14例(30%),死亡1例(2%),半年复发率为30%。

  3 讨论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SA)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种不稳定的心肌缺血综合征,可逆转为SA,也可能迅速进展为AMI甚或猝死。目前其病理生理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于内皮损伤与斑块破裂,血小板活化及纤溶系统失调造成的高凝状态和斑块四周炎症3方面[2],粥样硬化斑块为易损斑块。

  通常为薄纤维帽,大脂质核心,狭窄程度不严重的粥样硬化斑块突然破裂,血小板粘附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血栓[2],管腔不全阻塞,冠脉固定狭窄加重,心肌血流减少导致心肌缺血,但缺血尚未到引起心肌坏死程度,在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及甲减时加重了动脉粥样硬化,血小板的激活和血栓形成是不稳定性心绞痛发生的关键。在完善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及倍他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长期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并治疗基础疾病,双抗组近期及远期均优于单抗组[3]。

  氯吡格雷是一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4],可选择性抑制二磷酸腺苷(ADP)与其血小板受体的结合及继发ADP介导的糖蛋白GPlllb/llla复合物的活化,因此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事件(如心肌梗死、中风等)的发生[4]。小剂量双抗治疗高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相对安全,出现不稳定性心绞痛再发生率以及脑血管缺血事件明显减少,在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时,应关注基础疾病的治疗。

  如难以控制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应建议尽早行介入治疗以进行干预[5]。对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应加强健康教育干预,采取各种措施进行防治,有效控制不稳定性心绞痛疾病的发生,避免不稳定性心绞痛对老年人健康带来的危害。

  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科护理》杂志于2008年8月14日正式批准创刊,由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主办。该刊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科护理学术期刊。主要面向全国基层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反映国家护理科技发展动态,跟踪国内外护理科研新动向,综述护理科研进展,报道护理新知识、新技术,展示护理科研优秀成果及先进经验,对各级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护理起到交流、示范、引导作用,不断提高护理学科领域的学术交流水平和扩大学术影响力,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雪.联合抗凝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196例的近期疗效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7,11(3): 109.

  2 徐成斌.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理与病理生理学[J].中国医刊,2001,36(1):6.

  3 陆件.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东菱迪芙预防不稳定性心绞痛进展的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7,11(5): 91-92,96.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通过病例分析研究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医学论文发表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yufangyixue/12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