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园林学发布时间:2022-03-22浏览:次
摘要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黄河的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是确保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合理保护、开发黄河下游林业资源是实现其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林业发展规划是促进林业发展的重要依据。从生态、产业、文化的角度切入,探讨了黄河下游林业发展可实施的思路和途径。以东营市河口区林业发展总体规划为例,调查了区域内的自然资源现状,提出了针对性的发展策略,以期为构建功能完善、结构稳定、效益良好的黄河流域生态林业体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林业发展规划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哺育出悠悠华夏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考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明确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并指出要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直接关系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败[1]。
近年来,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由于气候变化和过度的人类活动使得黄河流域仍存在上游部分生态系统质量退化、水源涵养功能下降,中游水土流失严重,下游森林资源布局不够合理,森林生态系统较为脆弱,部分河口湿地萎缩等问题[1-3]。黄河三角洲地带处于海陆生态交错区,独特的黄河水沙情况和河口较弱的海洋动力,使河口长期处于淤积、延伸、摆动、改道的变化状态,湿地自然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较高[4]。特殊的地理区位和生态类型使其对整个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涉及多学科理论知识和重大科技问题,需要多学科交叉研究[5],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水土保持、水资源污染与修复、气候变化、土地利用等方面[6-7],而黄河下游林业资源利用与产业发展相关研究较少。该研究采取文献查阅、实地调查、专家走访等方式研究了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林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机遇等,并提出了规划策略,以期为河口区以及黄河三角洲地区林业发展规划提供借鉴。
1 项目背景与现状分析
东营市河口区位于黄河入海口北侧,属滨海盐碱地区。因境内全部为黄河冲积平原,地下咸水水位高,土壤含盐量大。土壤总面积136 161.69 hm2,其中盐土占比74.87%,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区域内农林业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起,河口区大规模植树造林。现阶段通过三网绿化工程、生态林场建设、三年增绿计划和国土绿化行动的实施,使森林资源实现了跨越式增长,生态效益显著增加,林业产业快速发展,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但仍存在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1.1 湿地资源丰富,森林资源总量不足
河口区湿地面积17万hm2左右,是候鸟南北迁徙的重要节点,但湿地景观和水体的连通性较差,湿地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区域内土壤含盐量大,立地条件差,适生树种少,造林绿化任务艰巨。目前森林覆盖率为4.84%,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2.96%。根据“全国林地一张图”数据统计,截至2019年7月,河口区林业用地中尚有采伐迹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等合计158.2 hm2需开展新造林,疏林地和其他灌木林地合计289.3 hm2需开展更新改培。
1.2 森林质量不高,森林资源保护压力大
河口区森林质量不高,植苗林占比94.39%,纯林面积占比过高,树种单一。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为31.80 m3/hm2,远低于全国水平(85.65 m3/hm2)。全市尚有1 333万余hm2中幼龄林急需抚育改造,666万余hm2退化林亟待修复。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整体功能脆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全区有8 400 hm2林地受虫害影响较重,严重威胁生态安全。
1.3 林产品供给能力不强,林业支撑保障体系不健全
当前河口区主要林地有孤岛镇刺槐林场、沿海防护林、城北防护林、林果基地等,优质经济林产品比例偏低,林产加工业和林业服务业所占比重低,技术装备和产品科技含量低,林业产业总体规模偏小,市场竞争力不强。此外,森林经营管理水平较低,森林防火、野生动植物保护、资源管理、林业执法、有害生物防治、森林资源监测等方面高新技术成果推广应用不足,技术创新能力不高,林业人才队伍薄弱。
2 规划策略
2.1 秉持“生态优先、三生共荣”原则,提高林业生态支撑能力
严格遵守农林保护的基础红线,严格管控生态空间,全面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功能制度要求。加强以防护林为主的生态廊道建设,同时以交通廊道为骨架,重点深化公共中心绿化体系,加强城域交通线网绿化、城乡体系及城镇圈绿化及河流湿地绿化,加强沿海岸线的生态保护。进一步强化林地与湿地资源的保护与修复,坚持走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增长之路。科学开展森林经营,做好林带更新和老树复壮,提升森林质量和功能。增强科技支撑,引种驯化耐盐碱植物,乔灌结合多树种混交造林,提升綠量并增强生态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2.2 坚持“一产为主、三产融合”原则,提升现代林业综合效益
“两山”理论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思想和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度自觉发展的成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指明了通向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特色道路[8-9]。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要重视并挖掘黄河流域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农田林网、林粮间作和林下经济等,丰富林业发展模式,构建多元化的生态林业产业体系。聚焦林业科创重点领域,打造装备领先的现代林业产业集群。同时,以区域内优良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优势为依托发展旅游业,结合乡村振兴规划内容,建设田园综合体及森林康养基地,拓宽林业创收渠道,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以“绿水青山”实现“金山银山”。
2.3 坚持守正创新,挖掘地域文化,讲好黄河故事
各民族治理黄河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奋斗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代代人为了守护绿色家园不屈不挠地与黄河水患抗争,进而造就了中华民族开拓进取、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10]。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通过挖掘黄河流域多样的文化旅游资源和河口区地域文化,结合林业开发建设推进对黄河文化的宣传与教育,不断提升民众对黄河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区域内的黄河文化氛围,唤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共识。结合林业与文化资源,建设足量、优质的公园和绿道体系,保护主城区生态绿地资源,完善城郊自然生态系统。聚焦黄河流域文化景观的建设,助力提升黄河流域人居景观系统质量和内涵。
3 规划定位
根据区位特点和发展条件,对河口区林业发展进行多目标的设计定位,规划将河口林业打造成为生态安全的基础,林业产业的基地,文化传承的载体,乡村振兴的引擎,盐碱地林业的标杆。
4 基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林业发展规划
林业建设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是构建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支柱。加强黄河生态保护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强化林网绿化结构,增强林业科研支撑,提高应对各类灾害能力。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特色优势现代林业产业体系,优化城市发展格局,推进乡村振兴。还要大力保护和弘扬黄河文化,延续历史文脉,挖掘时代价值。同时要加强统筹协调,加快制定实施具体规划、实施方案和政策体系,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4.1 基于生态保护的林业空间格局规划
综合考虑林业发展条件,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要求,对河口城区绿化景观质量进行精准提升,优化森林生产力布局,以林业为主体,系统配置城市、森林、湿地、河流、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等生态空间,统筹推进城市、森林、湿地、流域、农田五大生态体系建设,着力构建“一心三网三带多点”的林业发展布局(图1)。
“一心”指河口城区绿色综合体。在满足城市功能的前提下,对城区主要道路、河流水网进行绿化提升(图2),打造林荫道路交叉口体系、植物景观大道、环城生态健康绿环(图3)等,构建城市森林骨架,完善中心城区绿网体系。“三网”指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乡道路沿线两侧的道路防护林网,河沟渠堤沿线两侧的水系防护林网以及农田防护林网(图4),通过林网建设和林带更新提高市域范围内森林覆盖率与连通度,提高森林及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利用农田林网的防风效应,改善小气候,提升土壤肥力并降低土壤盐碱度[11],提高作物产量与农田保有率。“三带”指盐碱地林业产业发展示范带、沿海防护林带及黄河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示范带,通过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等改良土壤,调整土壤结构,筛选驯化耐盐碱树种作为主要造林树种,确定适宜的林带走向、间距、密度等,建设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优良防护林带,在现有果林的基础上探索出适合河口地区林农复合经营模式。“多点”指河口梅园、耐盐植物示范园及孤岛镇刺槐林片区文旅康养基地,规划以丰富河口林业发展的多元性为目标,将潜藏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转化为健康的生态空间,提高生态和文旅服务功能。通过林业结构优化和增质提效,从区域层面对城市功能和绿化空间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和格局优化,力争将河口区打造成为盐碱地上的高品质国家森林城区。
推荐阅读:山区林业生态与天然林保护具体措施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基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背景的林业规划研究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yuanlinxue/61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