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森林绿地防灾避难规划的案例研究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园林学发布时间:2012-03-16浏览:

1、研究背景
2011年“3.11日本8.9级大地震”震惊全球,作为领国的我们也意识到了提高城市抵御灾害能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城市防灾避难场所是城市灾后应急避难、救援、恢复重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城市平时功能发挥的主要构成部分[1]。如何在现有的城市绿地系统中建立有效的防灾、减灾场所,是中国今后几年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之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建司也及时出台了“关于加强城市防灾避险绿地建设的意见”[2],政策上的高度重视也再次突显了绿地、林带及公园在城镇防灾避险中的突出作用[3]。本文就此热点问题对银川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规划中森林公园的防灾避难设计进行研究与分析。
 
2、银川森林公园防灾避难功能分析
根据国家《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标准》(GB21734-2008)的要求[4],以及《银川市总体规划》和《关于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提高城市防灾避险能力的意见》精神指导下,相关部门对《银川市城市防灾避险绿地规划》进行编制。规划自2008-2020年,分近、远期两步走,其中,城市公园防灾避险绿地分担一部分应急避难场所的救灾需要。按照总规人口近期、远期的60%,75% 进行控制,即满足近期88 万人、远期城区人口130万人的避险需要[5]
森林公园作为银川市的主要城市公园之一,总占地面积180 hm2,景观绿地面积100hm2,公园绿地规划分类中属于临时避险绿地类型。具有以下特征:地形相对平坦,周边空旷,无泥石流、洪涝等次生灾害影响,距次生灾害危险源的距离满足国家现行重大危险源和防火的有关标准规范要求。无易燃易爆及有害化学物品的影响,无建筑物倒塌等的影响,可确保避险人员安全。
2.1基础设施分布情况
森林公园共有两个主出入口和两个次出入口。园内道路依据功能特征分为:主干道园路、次干道园路、沿湖园路。公园内部通勤桥梁四座,铺设有贯穿主要沿湖道路的观光火车轨道。园内有六处大面积硬化铺装区域。标志性高建筑物“瞭望塔”一座,厕所4处,集中餐饮中心3处。
2.2服务半径、有效避难面积及容量
森林公园占地面积约为183hm2,有效避难面积为80 hm2[6][7],根据森林公园的规模及陆地面积,属于规划临时应急防灾避险绿地,以人均避难面积6m2计算,容纳人数预计为13.33万人,服务半径为3000m,步行约0.5h内可以到达[7][8]
 
3、银川森林公园平灾结合设计
3.1布局模式
城市绿地防灾避难场所的布局遵照均衡布局的原则,需要均匀地对避难场所的功能区划、通道等进行规划设计,对其进行整体的布局规划尤为重要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应急响应管理片区的划分:森林公园具有自己的应急指挥总中心及片区分中心,在应急响应过程中,通过分片区的信息收集上报,在总指挥中心处得到汇总,进行命令的统一调配执行。分别划分为A、B、C、D四个区,应急指挥总中心设置在A区内,其余各片区分别具有各自的指挥中心、应急物资供应、应急医疗救护等。
避灾通道的网络组织:避灾通道多利用城市的次干道及支路将紧急疏散避险绿地和避灾安置绿地连成网络,形成避灾体系。森林公园的避灾通道分为:应急通道、备用通道、内部通道三种。应急通道承担森林公园与城市主干道的信息、物资沟通功能;备用通道是对公园现状进行改造,提高公园内外通达性;内部通道的建立是为了提高应急避难过程中片区之间的通达性提高整个园区的管理效率。详见图1。


3.2应急避难要素设计
在应急避难要素设计方面,主要针对以下几个要点进行分析设计,分别是:应急棚宿区、应急供电、供水系统、应急出入口、应急停车场、应急公厕及指示牌等配套设施。
其中,应急碰宿区作为避灾人员集中生活区域,位置的选择以安全性、可达性、稳定性、实用性为主[9]。尽量避免有过多无序的人员流动,相关的生活基础设施设备分布均匀,不可太远。同时,生活垃圾及粪便处理点与棚宿区之间保持一定的安全污染距离。
应急供电、供水系统结合原有系统进行改造,使之能够满足应急避难的供电供水要求。安装灯杆、应急供水点,埋设管线计。
应急出入口及停车场利用公园原有出入口与城市主干道之间的分布关系,设置应急停车场、应急自行车停放点。新增两个停车场,力求达到公园人流疏散及车流组织符合应急避难的交通组织要求。
应急公厕及指示牌等配套设施是根据避灾要求,在各片区的相应位置设计增设了简易公厕、应急水井等设施,见图2。

4、小结
森林公园的防灾避难规划设计研究工作还需要方法论上的优化提高,以及对研究细节的完善,特别是在理论与实际改造的磨合过程中,还存在着需要进一步探讨与研究的问题,例如:加强数据基础,引入新的方法论,从多角度揭示灾害避难过程中主要影响引子的情况[10]等。
参考文献
[1]戴慎志,赫磊.城镇防灾避难场所规划研究[J].灾害学,2010.25(10):50~54.
[2]章俊华.日本都市公园防灾·减灾技术动向[J].中国园林,2008.9(9) :19~21.
[3]张海金.防灾绿地的功能建立及规划研究[D].同济大学:同济大学,2008.
[4]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21734-2008.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5]马明德,李陇堂.银川市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建设初探[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2(24):179~183.
[6]张芝霞.城市应急避难基地的规划建设原则——以长屿硐天为例[J].城市问题,2006.(6) :75~78.
[7]洪婷婷.城市绿地防灾避难机能的研究[D]. 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农林大学,2009.
[8]李继东,周长兴,荣博.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以北京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为例[J].话题,2006.2(3):17.
[9]徐波,郭竹梅.城市绿地的避灾功能及其规划设计研究[J].中国园林,2008.12(56):56~59.
[10]苏群,钱新强,杨朝辉.GIS技术在城市避难场所规划空间配置中的应用[J],北京规划建设,2008(4) :P42-44.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银川森林绿地防灾避难规划的案例研究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yuanlinxue/1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