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艺术教育发布时间:2021-09-06浏览:次
摘 要:《舞蹈风暴》(下文简称《舞蹈》)作为一档现象级网综,内含了丰富的语图关系网。《舞蹈》与文学话语的异性相吸作用既凸显了二者在形式结构方面的相似性,又在各自艺术魅力的基础上实现了内容与情感互补的双效收益。此外,《舞蹈》也是图像时代下融合了文学、音乐、绘画和现代科技元素的产物,其艺术呈现中也包含了不同社会权力话语体系,而每一体系背后都有特定的情感诉求。因此,有必要对《舞蹈》中潜藏的图文关系进行深入地研究。
关键词:舞蹈风暴;图像时代;圖文关系;语图关系;对话;狂欢
科技不仅影响了人的生活,也极大地改变了人观察世界的方式。当代科技发展的直接结果是电子媒介的广泛应用,随之而来是“图像时代”的来临及图像学研究的兴起。在图像学研究领域,图文关系是重要分支,主要包括图文互文、图文互斥以及图文缝隙等研究模式。但学者们大多集中在经典文本、影像领域的图文或语图研究,而忽视了《舞蹈》这类网综所蕴藏的图文研究价值。W·J·T·米歇尔曾说:“21世纪的问题是形象的问题。我们生活在由图像、视觉类像、脸谱、幻觉、拷贝、复制、模仿和幻想所控制的文化中……”[1]“形象”与当代人的生活紧密相连,而图像以其直观性赢得人们的青睐,并与文字、语词一同构成人们认识世界、表达情感的媒介。值得注意的是,图像、文字及语词本身有媒介特性,它们彼此或正向或反向地有一定缝隙的沟通,而这背后则蕴含着时代的价值观念,最终构成人类特定时期的精神文化。《舞蹈》中的舞者将其所要表达的话语内容转化为肢体动作,为人们呈现出丰富的视觉图景的同时,也将特定情感传递给观者,进而引起观者的情感共鸣以及对生命的思考。
一、《舞蹈》与文学话语的异性相吸
《舞蹈》是舞者进行限时创演的全舞种竞技类网综,与时下流行的网综不同,它的创作者(包括舞者和节目制作者,下文同)对灯光(场景氛围)、镜头和“360°时空凝结”技术的运用,在某种程度上与作家在环境书写、情节描绘及零聚焦叙事手法的使用方面具有同构性,因此,舞蹈与文学话语在人物塑造及情感表达上呈现出异性相吸的特质。
(一)《舞蹈》的场景与文学话语中的环境相对应。在《舞蹈》中,创作者以不同颜色的灯光营造了不同的场景氛围。正如阿恩海姆对色彩的研究,“色彩的一般表现力及其特定的温度不仅是由色彩本身决定,还要受到亮度和饱和度的影响”[2]。《舞蹈》的创作者很好地运用了灯光色彩,在《看见什么吃什么》中,舞者向观众展示的是处于热恋期的恋人形象,而舞台的灯光以明亮的暖色调——粉色为主,并配以舞者热情而欢快的舞蹈,这就与人物所处的浪漫和甜蜜的场景氛围相吻合。同样,文学话语也在以色彩进行人物塑造及情绪表达。在巴金的《家》中,有一段描述鸣凤投湖前的景象,“她的前面却横着一片黑暗,那一片、一片接连着一直到无穷的黑暗,在那里是没有明天的”[3]218。这里的“黑暗”显然有多重含义:一是指鸣凤所处的自然环境黑暗;二是女性所处的社会坏境黑暗;三是黑色有助于将人物的绝望、悲凉之情烘托出来。可见,舞蹈和文学话语在场景和环境氛围的设置上有相似性。场景和环境的设置不仅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也为故事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从而使观者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人物的情绪状态。
(二)《舞蹈》的镜头语汇与话语文本的情节发展相对应。在《舞蹈》中,创作者通过切换镜头,将故事情节紧凑灵活地展现出来。在《繁华声》中,舞者塑造了一位处于人生低谷的年轻人形象。舞蹈之初,镜头下的舞者,双手抱膝,额头朝着膝盖的方向微低,坐在灯光昏暗的舞台中央,给人以孤独之感。舞蹈的中段,镜头聚焦在舞者的一个转身动作和随之而来的开门声上,这是舞者的情绪由低沉走向高昂的转折点。舞蹈的后期,镜头中的舞者与一股无形的力量展开了对抗式的“拉锯战”,随着音乐节奏的加快以及灯光变亮,舞者以一记右勾拳击碎了钳制他的力量,冲破了消极情绪的牢笼,迎来了新生。可见,镜头语汇是舞蹈叙事和情节推进的重要媒介,反观文学则以话语文本为媒介进行叙事。在巴金的《家》中,鸣凤投湖前有这样的景象,“她一路上摸索着,费了很大的力,才走到她的目的地——湖畔。湖水在黑暗中发光,水面上时时有鱼的唼喋声。她茫然地立在那里,回想着许许多多的往事”[3]218。其中“摸索”一词表现出了鸣凤对前路未知的小心姿态,“费了好大的力,才走到目的地”一句,表现出了路程的艰辛,也寓意着鸣凤人生路途的不易,而“茫然”一词则将鸣凤的绝望和无助展示的淋漓尽致。由此可见,镜头语汇和文学话语在一定程度上有相似性,创作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中进行叙事和情感表达。
(三)《舞蹈》的“360°时空凝结”技术与话语文本的零聚焦叙事手法有相似的作用。“360°时空凝结”是在定格画面的基础上以画面中的人或物为中心全方位展示人或物姿态的录影技术。在《不易》中,舞者通过借助外部物体,完成了由消极情绪向积极情绪的转变,而情绪转变的时刻是整个舞蹈的最高潮部分,需靠“360°时空凝结”技术来完美实现的。在舞蹈的结尾,舞者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发光的小物件并将其放进了装满此类物件的盒子里。随着舞台灯光变暗,年轻人将这盒小物件笔直抛向空中,犹如一个个飘渺的梦想,可望而不可即,紧接着,在舞蹈画面定格结束后,随着这些小物件降落至舞台,寓意着梦想落地,一改之前无根之状而成有本之木,有了厚实、良好的成长环境。在文学创作方面,不论是莫言的《蛙》、鲁迅的《阿Q正传》,还是托尔斯泰的《巴黎圣母院》、东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献身》都通过零聚焦叙事手法将特定情境下的人物情感展示了出来,使得人物心理与外部环境相契合,达到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效果。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于某一时刻引起读者的共鸣。《舞蹈》中“360°时空凝结”技术和文学话语中零聚焦叙事手法的使用在故事情节、人物情感以及读者接受方面都起到同样的作用,显示出二者的相似性。
尽管《舞蹈》和文学话语在艺术呈现手法和形态上有所区别,但二者在最终的艺术呈现效果上具有相向性,即都是为了更好地进行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感的表达,这也说明了图像与文学话语的共通性。
推荐阅读:艺术探索期刊什么级别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论图像时代下舞蹈与话语的狂欢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yishujiaoyu/59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