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艺术教育发布时间:2021-03-19浏览:次
摘 要 传统戏曲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小学审美和道德教育提供了资源。近年来,戏曲进校园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重视不够、师资不足和学生学习兴趣缺乏等。为了提升戏曲进校园的成效,实施主体应该借助政府平台,构建激励机制,将特聘和培训相结合,加强中小学戏曲师资力量建设,创新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推动传统戏曲进校园,为教育教学发挥更好的作用。
关键词 传统戏曲 校园 中小学
传统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群众基础和独特的文化魅力,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推动戏曲进校园,将传统戏曲文化传承与中小学通识教育结合,是弘扬传统戏曲文化的重要途径,是提升青少年传统文化素养、培养中华美育精神、增强道德教育的重要形式,有利于中华戏曲的传承和中小学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社会文化价值和教育意义。当前,传统戏曲进校园取得一定成效,但也遇到一些问题。如何提升传统戏曲进校园的教学实效,切实提高中小学对传统戏曲的认知,发挥传统戏曲的审美和德育功能,成为一个需要切实思考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传统戏曲进校园的意义
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舞台艺术形式。我国戏曲种类繁多,如山西约有54个剧种流行各地,除了四大梆子,还有雁北耍孩儿、二人台、道情、上党皮簧等小戏[1]。传统戏曲很多剧目都有弘扬爱国、爱家和仁爱的“德育”价值,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独特审美和艺术表现形式,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2]。
早在2008年,教育部就开展了“京剧进中小学”活动,在一些中小学的音乐课中加入京剧板块。山西省也积极响应,提出“晋剧进课堂”,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和教育影响[3]。2015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要求“加强学校戏曲通识教育,……强化戏曲内容的教育教学。大力推动戏曲进校园,支持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到各级各类学校演出,鼓励大中小学生走进剧场”。2017年,国家多部委出台《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要求到2019年争取实现大中小学学生每年免费欣赏一场优秀戏曲演出;两年后实现戏曲进校园的全覆盖,实现常态化、机制化、普及化。
国家政策层面的戏曲进校园系列举措为传统戏曲文化发展提供了支持,为传统戏曲文化的普及提供了条件。2016年,《关于实施山西省戏曲传承发展振兴工程的意见》提出“加强学校戏曲通识教育,向大中小学生推荐优秀戏曲。设立‘戏曲进校园’补贴制度,鼓励大中小学生走进剧场。大中小学应采取多种形式,争取每年让学生免费欣赏到一场优秀的戏曲演出。鼓励学校建立戏曲社团和兴趣小组,与本地戏曲院团合作开展戏曲普及活动,建立戏曲普及基地,举办以少年儿童为主体的戏曲展示和比赛,中小学可特聘校外戏曲专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担任学校兼职艺术教师”。2018年,《山西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实施方案》决定在中小学增设戏曲课程和校本课程,将戏曲教育形成地区和学校特色。
为了弘扬传统戏曲文化,我省戏曲进校园主要采取了以下形式:第一,省市各级政府部门举办戏曲进校园活动。2018年,山西多部门联合主办戏曲进校园活动,将一些集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优秀剧目,如上党梆子《太行娘亲》、京剧《长乐未央》、晋剧《于成龙》《党的女儿》《高君宇与石评梅》等呈现给全省中小学。太原市教育局也主办了优秀文化艺术进校园的“双百工程”,邀请山西戏剧职业学院、山西省晋剧院等优秀演员走进杏花岭实验学校、小店一中等,演出戏曲选段,普及戏曲知识。第二,一些中小学也自发组织戏曲演出,弘扬地域戏曲文化。例如,2019年,平定县东关小学举办了晋剧专场汇演,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第三,其它形式的戏曲进校园。一些中小学还定期举办戏曲文化展览、讲座、鉴赏等活动。另外,一些条件较好的中小学在音乐课程中加入戏曲教学模块[4]。
近年来,我省戏曲进校园活动,将精彩的戏曲表演和戏曲知识传播到了中小学,形式多样,规模较大,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教育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戏曲进校园增强了中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传统戏曲历史悠久,是地方历史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关系到民族精神的传承和认同。戏曲进校园活动是青少年了解地方历史文化的有效形式,在耳濡目染中提升了民族认同和文化自信。第二,戏曲进校园将美育和德育相结合。民乐演奏、历史服装、戏曲扮相、坐念唱打等等都蕴含着民族传统的审美艺术。传统戏曲剧目或改编剧目,或宣扬仁爱德行,或表彰爱国情怀,大多弘扬正向价值观,是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戏曲进校园让青少年在欣赏“美”的同时感受是非善恶,有利于其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三,戏曲进校园将有助于传统戏曲的传承和发展。戏曲进校园不僅限于校园,也为社会营造出重视传统文化的氛围。戏曲进校园不仅有利于培养专业戏曲艺术工作者,还有利于激发青少年对传统戏曲艺术的兴趣和热情,为戏曲培育年轻观众。传统戏曲通过现代传媒和教学手段,在校园被青少年认知和欣赏,有利于传统戏曲的人才培养,形成学戏曲、唱戏曲的氛围,为戏曲教育提供新的发展思路和途径。
二、传统戏曲进校园的问题及分析
从2008年戏曲进校园试点以来,省市各地根据自身情况,积极推动戏曲进校园活动,具有规模大、持续时间较长、覆盖范围较广等特点,在宣传和教育方面取得了积极效果,为下一步戏曲进校园的常态化、机制化、普及化和基本实现全覆盖创造条件。但是,戏曲不但要进入校园,还要常态化地进课堂,在这期间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因此,应该深入分析中小学在戏曲进校园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制约性因素[5]。
1.学校和教师对戏曲进校园活动不够重视
自2008年以来,国家和省级层面已经开始推进戏曲进校园,但是很多学校仍然缺乏对戏曲课程应有的重视。原因在于学校缺乏戏曲教育的财力支持,或是缺少戏曲教育的教师。尤其是对音乐课程缺乏重视,加之与普通音乐模块相比戏曲课程实施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难度较大。在这种背景下,政府部门主导的戏曲进校园活动结束之后,学校层面就不能继续“接力”将戏曲继续送入课堂,而是偃旗息鼓、不了了之。有些学校尽管设置戏曲模块,也只是简单的戏曲知识展示和多媒体戏曲欣赏,缺乏实施的教学和课程设计,只是单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无法实现让中小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提升审美情趣和道德教育的目的。
推荐阅读:戏曲艺术进校园的方法和途径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传统戏曲进校园的策略研究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yishujiaoyu/56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