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剧传承保护路径探析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艺术教育发布时间:2020-09-05浏览:

  摘要:文章对焦作市传统戏剧的资源、现存状况进行阐述,对目前焦作市在传统戏剧保护传承方面的思路、方法、措施、内容、形式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希望对传统戏剧的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意见和方法。

  关键词:传统戏剧;传承;保护

艺术论文发表

  焦作市地方传统戏剧资源丰富、源远流长,最早的雏形可追溯到商朝,明清以来,焦作市的戏剧艺术百花齐放、空前繁荣,豫剧、怀梆、曲剧、怀越调、花鼓戏、二夹弦等剧种广为流传。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全球化的冲击,传统戏剧面临巨大冲击,许多民间艺人年龄过大,很多剧种面临着后继无人甚至濒临灭绝的境地。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传统民间戏剧艺术,焦作市采取了多项保护措施对传统戏剧进行保护,开展了稀有剧种的抢救性保护、搜集整理资料、调查研究、传统剧目复排、宣传展示等保护传承工作,使我市稀有剧种的存续状况逐步改善,呈现出良性发展的态势。

  一、焦作市传统戏剧资源概况

  焦作市传统戏剧资源遍布辖区6县(市)5城区,共拥有焦作市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8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项,分别为沁阳市怀梆、武陟县二股弦,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8项,分别为温县怀梆、武陟县东路怀梆、修武县特色怀剧、孟州市河阳花鼓戏、武陟县四股弦、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大辫戏、沁阳市两家闲戏、博爱县清化二夹弦,焦作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8项,分别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怀梆、南张怀梆、宁郭怀梆、博爱县清化怀梆、沁阳市小蛮戏、博爱县大辫戏、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怀庆皮黄、武陟县寨上曲剧[1]。这些珍贵的民间艺术瑰宝,承载着千百年来焦作(怀川)人民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朴素情感,承载着中华人民的文明基因,保护传承好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弘扬黄河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要意义。

  二、焦作市传统戏剧保护传承的重要举措

  (一)开展焦作市稀有剧种抢救保护工程“河南省稀有剧种抢救工程”是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省中华文化促进会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进华夏历史文化传承创新区建设”大局,大力弘扬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抢救保护省内稀有剧种的具体行动。根据《河南省稀有剧种抢救工程实施方案》等有关文件指示精神,焦作市文旅部门按照河南省文旅厅统一部署,专门召集各县市区非遗保护中心、稀有剧种保护单位负责人深入学习省厅、省中华文化促进会关于稀有剧种保护抢救工程的文件精神,针对本辖区稀有剧种资源、实际情况制定工作目标、进度,确定抢救工程的搜集整理、剧目复排、录制等具体工作内容。还要求各县市区非遗保护中心、项目保护单位、代表性传承人定期上报稀有剧种抢救工程工作总结,对此项工作及时进行检查、督导。

  (二)推进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及传承基地、传习所的认定为使更多传统戏剧被有效保护,近两年焦作市加大了对传统戏剧的挖掘、整理、保护的力度,对价值重大、极具地方特色的剧种逐步列入我市县级以上名录进行重点保护。目前,省级以上稀有剧种项目都已得到了中央及省级专项补助经费的支持,这些经费主要用于各剧种资料的搜集整理、演出服装道具的购置、理论调研、传承培训等方面,为剧种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此外,还命名了一批市级稀有剧种非遗社会传承基地:武陟县乔庙乡冯丈村、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沁阳市紫陵镇宋寨村、沁阳市民众怀梆剧团,传习所:武陟县大司马二股弦戏传习所、修武崔庄特色怀剧文化中心、温县三家村怀梆传习所、武陟东路怀梆传习所、武陟县磨庄村四股弦剧团、博爱县怀梆协会、博爱县清化二夹弦传习所,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保护网络体系。

  (三)组织非遗保护工作者开展深度调查、搜集整理,保存珍贵资料文献焦作市文旅部门对全市传统戏剧的起源、发展及现状等进行深入调研,走访传承人、老艺人了解各剧种的历史、演变、唱腔、曲牌,搜集古代文献、历史典籍、老戏本、老道具等实物,基本摸清了我市传统戏剧剧团、传统剧目、乐谱曲牌、相关实物等的数量及资源分布、存续状况。督促各县市区非遗保护中心、项目保护单位抓紧时间搜集传统剧目剧本、乐谱曲牌、相关实物,制定排练计划、购置服装道具,确保拍摄时的演出质量。共收集传统剧目近200部,乐谱曲牌100余部、传统剧目复排近50部、收集相关实物近400件、传统剧目拍摄20余部、展示馆一座。

  (四)加强抢救性保护,复排传统剧目积极配合省厅、省非遗中心的稀有剧种拍摄工作,由省文化厅、省中华文化促进会联合举行的河南省稀有剧种抢救工程百部剧目拍摄开机仪式在焦作市举行,省领导对省稀有剧种抢救工程进行了安排部署。仪式上,我市国家级非遗项目、稀有剧种“怀梆”复排的优秀传统剧目《穆桂英大破天门阵》作为第一部开拍剧目进行了现场演出。焦作市文旅部门积极配合拍摄工作,督促各稀有剧种保护单位抓紧时间进行传统剧本的搜集整理、传统剧目的复排工作,省稀有剧种抢救工程百部剧目拍摄组完成了对焦作市怀梆、二股弦传统剧目《抱灵牌》《对绣鞋》《彩楼配》《访昆山》《燕王扫北》《刘统勋私访良乡县》《赶秦三》《张良卖布》《铡西宫》等剧目的拍摄。

  (五)鼓励代表性传承人培养后继人才传统戏剧传承人掌握着各剧种的表演技艺、专业知识技巧,应积极鼓励他们对自身技艺的传承,自觉履行培养后继人才的职责和义务,充分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市文旅部门多次邀请国家级项目怀梆传承人赵玉清、河阳花鼓戏传承人张清富等省级以上非遗项目传承人召开座谈会,讲授传承心得体会,总结经验教训,为更好地开展传承工作献计献策。怀梆传承人赵玉清、孙国成还长期受聘于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定期为大学生授课,在提升大学生传统文化保护意识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戏曲专业水平。河阳花鼓戏传承人张清富不顾80多岁高龄,依然坚持对年轻演员进行唱念做打、身段表演等的专业指导,培养年轻演员30余人,积极组织排练河阳花鼓戏传统剧目,配合拍摄工作。

  (六)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展示展演活动近年来,焦作市多次组织传统戏剧项目走出去开展戏剧艺术的对外交流活动,与其他剧种相互借鉴学习。组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怀梆参加第六届中原古韵——中国(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戏剧专场演出,怀梆经典剧目《锦袍记》受到场内外观众的热烈欢迎。2015年6月,怀梆经典剧目“《辕门斩子》——大破天门”在河南省文化艺术中心,参加河南省庆祝第十个“文化遗产日”稀有剧种抢救工程成果展优秀传统剧目展演,向省会观众展示地方戏剧的特有艺术魅力。2016年3月,组织怀梆经典剧目《反西京》《穆桂英大破天门阵》参加了由省厅主办,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鹿邑县人民政府承办的“老子生日拜典•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展演”活动。2017年11月,怀梆代表焦作市传统戏剧进京参加了“河南稀有剧种北京公益展演周”首场演出,怀梆剧目《大破天门》不仅惊艳了观众,还征服了戏曲界专家们,怀梆进京演出是河南的戏曲工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具体实践,意义重大,为传承弘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戏曲文化做出了贡献。

  (七)探索传统戏剧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创新方式国家级传统村落长岭村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西北部深山区,地处云台山地质公园青龙峡景区南部,长岭村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峰峦起伏,悬崖峭壁,奇峰林立,是焦作市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长岭村还是远近闻名的“怀梆之乡”,村里有自己的剧团——修武县怀梆剧团。“红叶怀梆文化节”是长岭村推出的集赏红叶、美景、吃地锅大烩菜、石磨面及欣赏原汁原味的怀梆戏演出的多元旅游活动,长岭村也早已成为网红打卡村,河南乡村游的首选地之一。2019年,“红叶怀梆文化节”入选“中国农民丰收节”100个乡村文化活动,是河南省五个入选之一,也是焦作市唯一入选文化节的(市)县乡村。

  (八)大力宣传,扩大影响每年的春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传统节日期间,焦作文旅部门还精心组织焦作市传统戏剧展示展演活动及戏迷大赛等活动,全市各县市区的地方传统戏剧怀梆、二股弦、河阳花鼓戏、大辫戏等轮番上演,现场表演隆重热烈、原汁原味,吸引了众多观众欣赏,让大家在了解焦作市地方稀有剧种文化的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了焦作市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社会反响热烈。演出结束后,对优秀剧目、选段评选出“优秀节目奖”“集体组织奖”“个人组织奖”“优秀传承人奖”,对在传统戏剧抢救、保护以及展示展演活动中成绩突出、贡献较大的单位、个人、传承人进行颁奖,鼓励他们继续为焦作市传统戏剧的保护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传统戏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焦作市的传统戏剧保护传承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善:

  (一)对传统戏剧的挖掘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强。焦作市还有一些散落在民间的稀有剧种,如曲剧、哼哼戏等保护状况堪忧,应对这些稀有剧种的源流发展、历史脉络、传承谱系、身法唱腔、服装道具等珍贵史料、遗存进行妥善保存,争取早日列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加以有序保护传承。

  (二)传统戏剧保护经费匮乏,对传承带来不利影响。焦作市多数传统戏剧剧团为民营剧团,分布在全市各县市区的城镇乡村,剧团负责人及主要传承人多数因喜爱戏剧艺术成立剧团,演出经费多为自筹,被列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后,省级以上非遗项目基本获得了省级、国家级专项保护经费支持,促进了项目的保护发展,但专项保护经费不是每年都有拨付。面对这种情况,应建议各级政府加大民间稀有剧种剧团的资金扶持力度,加大政府购买公益性演出的支出,扶持剧团,促进剧团的良性发展。

  (三)传统戏剧的传承能力有待提升。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传统戏剧受到极大冲击,受众面逐渐缩小,愿意从事这门艺术的年轻人不多,民营剧团多数为喜爱戏剧的老一辈传承人在勉强支撑,他们年事已高,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尴尬局面。建议政府加大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提升国民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鼓励年轻人加入传承传统戏剧的队伍中来,使古来的戏剧艺术在新时代重新焕发蓬勃生机。

  参考文献:

  [1]《焦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手册》(内部资料)157.

  作者:韩丽

  推荐阅读:文化艺术研究杂志什么级别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传统戏剧传承保护路径探析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yishujiaoyu/53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