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艺术教育发布时间:2019-07-06浏览:次
摘 要:公共雕塑艺术是公共艺术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公共艺术无法脱离所处的广大社会文化背景,公共艺术所呈现的复杂性和特征性与多元的社会文化背景息息相关。雕塑在公共艺术中特别是在公共环境中起到了视觉焦点和标志的作用,是公共艺术中重要的创作手段,公共雕塑从我们最亲近的角度去寻找生存的根基。
关键词:雕塑 公共艺术 趣味性
现代设计与制造技术公共艺术不等于城市雕塑,公共艺术的核心的艺术的公共性。公共性意味着交往、沟通、强调共同的社会秩序和个人的社会责任。公共艺术的出现不是一种艺术样式,事实上,它可以采用丰富的艺术形式来实现,如建筑、雕塑、壁画、摄影、书法、景观、小品、装置艺术、行为艺术、表演艺术、公共设施等。
一、公共雕塑艺术的发展历程
雕塑在公共艺术中特别是在公共环境中起到了视觉焦点和标志的作用,是公共艺术中重要的创作手段,公共雕塑是一个展示灵魂、灵魂交流的平台。它以独有的空间语言破译着从人类心灵深处发出的声音。公共雕塑能使欣赏者真正融入到一种令人愉快的公共关系中,公共雕塑成为构成整体公共关系有机的一部分。[1]
公共雕塑的发展与人们为文化生活方式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公共艺术无法脱离所处的广大社会文化背景,公共艺术所呈现的复杂性和特征性与多元的社会文化背景息息相关。从古埃及到17世纪,雕塑作为强权的御用工具和对宗教的服务,在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教堂和陵墓雕塑仅是人们精神的一种依托,是神或鬼观念的一种表现或象征。
二、关于公共艺术概念的重新解读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公共艺术眼下在中国是一个应用频率较高的名词。但现当代意义上的公共艺术毕竟是舶来品,它的起源、发展、过去、现在、未来及其涵义需要我们认真去探讨和研究,这对我国的公共艺术的健康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引用书本上的定义,公共艺术(Public Art),是对具有开放、公开特质的,由公众自由参与和认同的公共开放空间的艺术创作与相应的环境设计。如果仅仅将公共环境的改造作为一种艺术手段,不把人的因素考虑进去,那么,艺术就会丧失它自身存在的意义与功能。将艺术、公共空间、公众三者紧密地結合起来,创造一个更加开放、无边界的、互动的精神空间,是公共艺术的价值所在。此概念是从一定的美学高度概括公共艺术的精神内涵的,但是对于公共艺术在城市建设中的真正价值及其表现形式,似乎很难从中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2]
公共艺术涵盖很广。它是存在于公共空间,并能够在当代文化的意义。上与社会公众发生关系的一种思想方式的艺术,体现的是公共空间与民主、开放、交流、共享的人文主义精神。从这个意义上看,公共艺术的内容从狭义上应该包括城市雕塑、壁画、室内外环境艺术完善设计以及具有功能性的公共设施、导向设计等,都属于永久性的立体公共艺术。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公共艺术正以一种越来越多样化、包容性的形式发展起来在城市的建设中城市文化的精神内涵也在通过公众的一些行为活动展示出来,这又促成了行为艺术的诞生。由此可见,公共艺术从物质到非物质的层面,都与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探索新的公共艺术形式语言对于城市文化的建设有着切实可行的作用,而雕塑在此时代或者以往时代都是与城市密不可分的城市标志。[3]
三、公共雕塑在历史风格所体现的文化
即使有些纪念性或作为建筑装饰的雕塑,也大多是在冷冰冰的高度上向下俯视而凌驾于市民头上。17世纪以后,雕塑艺术已形成一套僵硬的枷锁,无法拉近与市民的距离,因而逐渐走向衰落是不可避免的。在中国,公共艺术的提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意味着中国社会正在发生深刻的转型,中国具有的良好素质的公民开始从新的角度考虑自己在公共空间的中的权利问题。人们的自我意识加强,公共雕塑不得不调整自身的坐标,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城市规划设计部门早已认识到建筑国际风标标准化的致命弱点。风格统一、干篇一律的建筑风格正向富有个性特征和风格多样化转变。富有特色的生活小区已占据了越来越多的城市空间。公共雕塑的发展也将随着环境和公众意识的变化走向个性化。国外的许多优秀城市雕塑就是将雕塑家个性化风格的作品放置在公共场所。摩尔、考尔德、马里尼等雕塑家的作品已广泛融于城市建设中。公共雕塑已成为雕塑家的主要表现舞台,而这种富于个性的作品给城市建筑环境带来了温馨。它中和“了水泥、钢铁、玻璃等建筑材料不摆脱和冷漠感。拉近建筑、街道与此同时之间的关系。同时使人的生存环境具有浓郁的艺术气息。可以说,“个性化”的雕塑作品在公共雕塑中的出现,是与时代的脉搏跳动相对应的。[4]
我国的公共雕塑受前苏联模式的影响较深,虽然近十年的公共雕塑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由于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部门和城市雕塑职能的认识过于片面,使城市雕塑的建设单调、重复,雕塑纪念物和固定模式的翻版在公共雕塑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许多雕塑被冷冰冰、孤零零地座落在高高的基座上,与普通市民有着很大的距离感。我们应该认识到公共雕塑不仅仅是一种纪念性和对公共场所“被白”的艺术,它应该赋予环境更强烈的文化气氛,以适应人的审美需求。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赖以生存的全球环境出现了深刻的生态危机,打破了生存空间与自然演进的平衡,使人类远离了自然。这时候,人类需要一个载体,把积淀在心灵深处的希冀呐喊出来,公共艺术接受了这个使命。公共雕塑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与肯定,许许多多的雕塑家引用公共雕塑来阐述着自己的理想与渴望。
没有人会怀疑艺术创作与个人的生存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所有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家,都希望通过个人的造型语言来洞析生活的表象,在丰富的想象和智性的表现中,以体悟的方式表达创作主体对存在境域的思索与追问。[5]
四、公共艺术在城市建设中的多种表现形式
公共艺术与建筑相结合一建筑中的公共艺术语言卡斯帕尔。昆尼悉说过,最好的公共艺术是雪人,人人都喜欢堆雪人,人人都能与此有所关联,然后又消失在大自然的背后。日本的“物派”代表艺术家关根伸夫说过环境艺术的重要性在干艺术的宗旨并非完全是白我表现的主观艺术行为,包括地域、居民与环境的特殊关系,是客观的艺术。所以,我们应该在公共艺术中强调使人的理念融入自然,而不是与自然对抗。因此,在城市环境中,我们也理应强调公共艺术与城市环境的和谐共融,提高城市公共艺术的格调,开发公共艺术更多的存在方式,使公共艺术作品在城市中形成独特的一个公共艺术空间,加强与大众的交流,起到连接大众与艺术之间纽带的关键作用。
推荐阅读:《今日艺术》是一种艺术月刊,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湖南省戏剧协会主办,2007年创刊,出版地北京,邮发代号42-73。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雕塑在公共艺术中的“趣味性”表现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yishujiaoyu/47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