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艺术教育发布时间:2018-08-03浏览:次
摘 要:新媒体时代, 数字艺术作品及受众相较于传统媒体时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数字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艺术形态及传播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受众的自主参与性增强, 主体地位得到提高, 以人为本的思想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随着信息传播速度与传播范围的增加, 建立新的适应新媒体时代数字艺术作品的创作与传播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新媒体时代数字艺术作品及受众的变化、产生的问题和应对措施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关键词:新媒体; 数字艺术作品; 受众; 传播策略
新媒体时代, 以互联网为媒介, 与新媒体密切相关的产业高速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 使得新媒体的传播具有交互性、及时性和共享性的特点。新媒体时代的艺术作品和受众也随之产生变化, 数字化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艺术形态及传播方式呈多样化的特征, 且更具商品化、大众化的特点, 以满足新媒体时代受众的自主性和参与性要求, 并适应受众多样化、特征化的审美需求。
一、新媒体时代数字艺术作品的变化
新媒体时代, 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艺术作品的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数字化艺术作品层出不穷, 数字化的图文、音频、视频等成为艺术作品新的呈现形态, 同时, 基于这些变化, 数字艺术作品的传播平台也产生了相应的改变。
(一) 新媒体时代艺术作品形式及展现平台的数字化转变
1艺术作品创作载体的数字化转变传统的艺术作品, 实物化载体形式居多, 如水墨画、油画、版画、壁画等各种画作, 冲洗出来的摄影照片, 通过胶片播放的胶片电影、唱片及磁带等, 这些都是基于实物载体而产生的形态。新媒体时代, 数字化的产生使得上述艺术作品都可以通过数字的形式保存、传播或展现, 随之也产生了新媒体时代独特的艺术创作和作品呈现。
2艺术作品展现平台的个性化转变数字艺术作品的展现, 通常借助于各类数字化平台。许多数字艺术作品的作者或作品展示平台为了吸引更多的受众, 对艺术作品平台进行了更人性化的UI设计 (UserInterfaceDesign, 用户界面设计) , 根据受众个人的喜好, 智能化地安排可见的、独特的界面, 可以让受众在欣赏完一个艺术作品之后, 立刻推荐更多的相同、相似类型或者主题的艺术作品, 让受众拥有更好的体验。
为此, 诞生了很多按个人喜好分类的艺术作品平台。人性化的、因人而异的用户界面, 满足了受众内容选择的方便性和快捷性, 受众的自主性大大提高,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爱的艺术作品。这样不但能让用户得到良好的体验, 而且艺术作品平台可以通过人性化的UI设计界面来展示对用户的诚意, 从而扩大用户群, 让受众的浏览变成一种习惯。
(二) 新媒体时代数字艺术作品传播方式的改变
信息时代, 信息技术及互联网高速发展, 对新媒体时代数字艺术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艺术作品可以通过数字化策略, 实现多种媒体格式之间的相互转换和定向传播, 特别是移动终端的介入、有线和无线一体化网络、虚拟和现实融合, 使得数字艺术作品的传播快捷方便而又具有独特性[1]。
1新媒体时代艺术作品的传播速度加快、传播范围扩大新媒体时代, 在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帮助下, 艺术作品传播速度加快, 传播范围扩大, 信息技术的运用和移动终端的出现加速了艺术作品的制作和传播, 为艺术作品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移动终端成为作品传播的主要载体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 一个最显著的变化就是智能移动终端的广泛使用。几乎人手一台的智能手机成为作品传播的主要而便捷的载体, 加上电脑、pad、可穿戴设备等, 丰富和扩大了接收终端群。随着4G的应用和即将到来的5G, 网络传播速度呈几何级数增加, 受众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艺术作品的观看, 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艺术作品的上传和传播。网速和存储的增加, 也提升了受众的下载或观看体验, 扩大了受众规模。
3作品的传播由单向传播变成交互式的多向传播新媒体时代,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拓宽信息通道的同时, 也拓展了信息空间和信息流向, 实现了传播的双向性和多向性, 增强了媒介的交互性, 信源和信宿的身份产生了变化, 传者和受众之间的关系也随之有了新的变化。由于信息传播的多向性, 传播者的信息会得到及时快捷的反馈, 这就构成了双向或多向的信息交流, 使得传播内容直达受众, 受众的可选性和参与性显著增强, 受众也会从艺术作品中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 表达自己的感受。
4作品传播空间的多维度拓展在新媒体时代, 新的数字媒体技术愈发运用娴熟, VR (Virtual Reality, 虚拟现实) 、AR (AugmentedReality, 增强现实) 、MR (MixedReality, 混合现实) 等技术的运用, 使得受众在接收新媒体视频的时候, 获得了更多更逼真的全新体验。当前新的技术还在不断涌现:CR (CinematicReality, 影像现实) 技术力求使虚拟场景达到影像级的生动逼真, 解决视野太窄及容易眩晕等问题;XR (X可以任意组合) 在酝酿摆脱线控, 受众可实现数字世界和现实物理世界的双向引入, 从而产生新的现实形式。
二、新媒体时代数字艺术作品受众的变化
新媒体时代, 数字艺术作品的受众与传统媒体时代相比数量更多、特征更明显, 无论是自主性、参与性及审美需求都大大增强。
(一) 受众的主体地位得到凸显
新媒体时代, 受众和传播者的传受关系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受众的主体地位得到凸显, 传播关系由传统媒体时代的单向传播转变为自由、多向、共享的传播, 越来越多的受众对新媒体时代的数字艺术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观点, 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人们希望从新媒体中获取质量更高或者更符合自己审美需求的艺术作品, 通过艺术作品表达自己独特的观点, 因此, 受众开始根据个人喜好选择相应的艺术作品。
(二) 受众与传播者角色的交融
新媒体时代, 受众有了更大的自主性, 受众的角色不单单是信息的接收者, 同时也充当了作品的反馈者和共享者角色。作为信息的反馈者, 受众可以在艺术作品平台上以留言的方式进行反馈;作为信息的共享者, 受众可以将自己对艺术作品的观感, 通过新媒体社交等各种方式在主流的社交网络平台或者公众微信号等自媒体上进行分享与讨论, 此时, 受众和传播者的角色发生了转换。
(三) 受众的自主性得到增强
传统媒体所对应的受众是一个几乎无反馈的、隐匿的群体, 传统媒介的传播也是单向的、同质化的传播, 受众被动地接受几乎千篇一律的内容, 多元化、个性化的受众需求几乎被忽略。而新媒体时代, 艺术作品的传播充分考虑了受众的个体化差异, 受众的自主性得到了重视和增强, 艺术作品的传播成为双向或多向的细分化异质化传播, 可以针对不同的受众传播不同的内容, 甚至连界面都是独特的, 提升了传播的效率和精准度。同时, 也充分考虑到受众的自主性互动诉求, 互动传播成为主要传播模式, 受众成为主导传播的主要因素, 也拥有了更大的自主选择权[2]。现代艺术类型具有多样化特征, 艺术展示的方式也多种多样。现在的受众往往根据自己的文化修养、个性品格、兴趣爱好去选择特定的艺术品类, 与以往相比, 具有很强的自主意识、创造意识, 他们积极主动, 相信自己的艺术选择, 发扬自己的个性。
(四) 受众审美需求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得到满足
新媒体时代, 受众的审美需求出现多元化、个性化甚至是极端化等趋势, 相较于传统媒体时代, 现在的审美不仅仅是“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而是要通过新媒体的方式将美展现给大众。艺术美来自现实美, 又高于现实美, 是经过主体加工创造的美。现在的受众, 对于审美有了更高的要求, 也有了更多的需求, 相较于传统媒体时期, 新的艺术作品更容易被欣赏, 也更容易被传播, 受众自己的审美价值也可以得到更多相同爱好的受众的共鸣。
(五) 受众的娱乐化需求得到关注
新媒体时代, 受众在社会压力下, 更倾向于通过偏娱乐化的艺术作品来缓解自身的压力, 通过艺术作品的传播和其中的社交方式来娱乐自身。同时, 艺术作品的普及让受众对于艺术作品的欣赏与分析变得越来越生活化, 受众的娱乐化需求得到关注, 欣赏艺术作品变得更加便利。
(六) 受众的参与性大大提高
新媒体时代, 受众的参与性大大提高。随着自媒体社交平台的不断涌现和快速发展, 信源和信宿的角色和关系发生了模糊化和融合化转变, 受众的互动意识加强, 一人可以身兼艺术作品的制作者、传播者和受益者等多种角色[3], 受众在艺术作品的传播中不仅是接受者还是参与者。艺术作品在进入市场以后, 艺术受众直接或间接、有意或无意间都在对艺术作品进行人际传播或舆论传播。世界上每种艺术类型都有自己特定的符号, 如果想要深层次地欣赏或者参与进去, 艺术受众就不可避免地要去了解、学习艺术符号, 比如音乐的旋律、五线谱, 绘画的色彩、线条, 影视的蒙太奇等。另外, 受众的参与性还表现在艺术作品的创作上。新媒体时代, 数字艺术作品的创作者不仅有专业的艺术家, 也有大量的普通受众, 比如专业人员与受众的艺术对话、艺术家完成一半的作品而另一半由受众来完成的艺术实践活动等。为了满足受众的需求, 越来越多的艺术作品开始跳脱出传统艺术作品的限制, 给新媒体提供一定的感官空间。因为新媒体内容的非线性, 给了艺术作品更好的方式来摆脱传统媒介传播节奏的束缚, 受众可通过评论、再创作、分享等方式, 主动介入艺术作品的制作和传播, 并在受众源源不断的参与中实现艺术作品的再创作和传播共享。
(七) 受众的群体不断扩大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的逐渐提高, 人们对审美、艺术的追求也大幅地提升, 孩童在很小的时候就会参加不同类型的艺术培训学习, 老人会自发组织跳舞、唱戏曲等, 越来越多的人去接触学习艺术。另外, 艺术作品的评论也不再仅仅是专业评论家的事, 人人都有可能、都有权利发表对相关艺术的评论[4], 并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关于艺术品的投资经营、艺术培训机构等。虽然艺术受众整体是分散的、不固定的、无组织的群体, 但也会因为相同的艺术爱好将一群互相不认识的人联系在一起, 使得艺术作品的受众不断扩大。
三、新媒体时代数字艺术作品的传播
新媒体时代, 随着受众的变化, 艺术作品的传播相较于传统媒体时代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传统媒体为了生存往往进行转型升级, 进而出现很多新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伴随的又是新的需求。如何处理这些新出现的问题, 满足受众的新需求, 找到适应受众变化的传播策略, 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 新媒体时代数字艺术作品传播出现的新问题
1网络“水军”频繁出现在受众普遍受到重视的时候, 网络“水军”被频繁使用, 为了一个艺术作品的传播, 可能会请许多“水军”, 这些“水军”可以帮助作者提高知名度, 但是利益化的网络“水军”有时候反而会误导大众, 或者在新媒体时代扰乱受众的感观, 甚至主导舆论的走向。2受众审美能力参差不齐在新媒体时代, 受众的审美能力出现了两极差异, 一部分人认为, 受众的审美能力随着不断的艺术熏陶得到了提高, 另一部分人则认为随着受众规模的扩大, 一些文化层次不高的受众导致受众整体审美能力降低。随着受众数目的增加, 不同的受众有了不同的选择和需求, 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取向, 通过互联网, 从不同角度欣赏艺术作品。3艺术作品良莠不齐艺术作品在新媒体时代有了更多的传播方式, 但是有些人为了吸引更多受众, 不顾艺术作品的质量, 导致传播的艺术作品良莠不齐, 有的甚至生产一些虚假的作品。这些虚假的艺术作品既会妨碍受众的审美感官, 也会影响受众的判断。4非主流不良认知作品的泛化传播由于艺术作品受众对象的小众化, 一些非主流不良作品也会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 这些作品大多是非结构化数据, 而非结构化数据的传播导致监管的难度增加, 受众在接收新的艺术作品时, 有时候会接收到含有不良内容的作品。5个别艺术作品的片面传播为了满足社会上一些人的不良嗜好, 一些艺术作品曲意迎合, 有意断章取义, 只作片面的传播。这直接导致了作品对受众的误导。
(二) 新媒体时代数字艺术作品的传播策略
新媒体时代数字艺术作品的出现, 带来了新的变革, 也产生了众多新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不但需要受众和传者的自律, 更需要监管的大力支持和艺术作品网站的互相合作。新媒体时代数字艺术作品的传播, 可采取如下措施:第一, 加大对艺术作品和网站的审查监管力度, 从管理和技术两个层面双管齐下;第二, 加强对艺术作品著作权的保护, 抵制虚假及抄袭作品;第三, 提高艺术作品本身的质量, 生产内容好、质量高的艺术作品;第四, 加强对网络“水军”的封堵;第五, 实现艺术作品网站的多平台合作共赢。
四、结语
新媒体时代的艺术作品, 在新的时代下有了新的生机, 受众也有了新的改变, 受众和传者之间的距离大大缩短, 传者和受者角色互转, 传播内容、传播渠道等方面也不同于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 数字艺术作品的传播要采用新的传播策略, 最大程度地对受众进行有利的引导, 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对受众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1]陈楚桥.新媒体环境下视频新表达的探究[J].数码设计, 2017 (7) :170-172.[2]丁梦琪.传播学5W理论视角下新媒体传播特点研究[J].今媒体, 2015 (3) :32-34.[3]张梦雅.艺术传播的时代变迁与社会价值挖掘——评《传播艺术与艺术传播:探索与重建》[J].传媒, 2017 (10) :97-98.[4]王宇, 童兵.微传播语境下艺术传播的困境与突破[J].新闻爱好者, 2017 (7) :25-28.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新媒体时代数字艺术作品的传播策略及受众分析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yishujiaoyu/45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