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艺术教育发布时间:2015-12-19浏览:次
在当前声乐教学上的新应用管理措施有哪些呢,应该如何来促使现在音乐教学的新应用模式呢?本文是一篇艺术教学论文。本文从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除了以往教学常用的钢琴或多媒体音响外,也可以同合唱、器乐教学的方法结合,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或所写的作业分声部演唱或合唱、分乐器演奏或合奏等。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摘要:“多声部音乐分析与编写”是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主干课。文章从该课程教学角度出发,对课程教材、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几点思考,以期对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起到一定作用。
关键词:多声音乐发展,音乐教学模式,艺术教学论文发表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编写课程是普通高校音乐教师教育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主干课,是面向将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的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理论基础课程。该课程编写的目的是将以往分科教学的和声、曲式、复调、配器四门课程(俗称“四大件”)综合为一门课程,体现出作曲系列课程之间的连贯性与整体性,以加强学生对音乐总体的理解、分析能力与实践编写能力。
论文网推荐:《音乐天地》,《音乐天地》(原名《群众音乐》)创刊于1949年10月,是新中国最早创办的几份音乐刊物之一,至今已发行了四百多期。从创刊到现在50多年中,杂志为宣传党的文艺方针,繁荣音乐事业,促进社会主义的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较大贡献,深受广大词曲作者、音乐爱好者和教育界人士的喜爱,成为陕西省音乐家协会宣传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团结音乐界人士和提高音乐鉴赏能力的有利阵地。
由于教学对象是音乐学专业学生而非作曲专业,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大多为中小学音乐教师,因此课程的特点顺应了这种需求:课程难度有所降低,增加更多实践应用性内容等。这一改革使该课程增添了许多实用性优势,而教师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出这种优势?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思索,对该课程基本情况做以下几点分析。
一、课程现状分析
(一)教材分析
该课程由和声、曲式、复调、乐队知识及现代音乐5个版块组成。按照课时计划,主调音乐部分即和声、曲式由第一学年完成。复调、乐队知识、现代音乐部分由第二学年完成。学制共2年,144学时。总体来讲,4门课程整合以后,较之前分科教学时减少了总学时数,教学内容也有适当调整,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并对专业实践方面有了一定倾斜,但笔者在教学中仍发现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和声部分涵盖了正副三、属七、副七、副属和弦等内容。作为非作曲专业学生,这些知识在其音乐创作中已基本够用,但去除了和声连接训练的内容,使得学生对课后有关练习题无从下手。教材增加了歌曲伴奏知识以及学生将和声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训练,但由于没有掌握和声连接技术,创作起来产生了阻碍。“能够分析常见中外多声部音乐作品的调式、调性及和声结构”是本课程教学目标之一。教材中对于调式、和声分析部分交代缺乏系统性。如果要达到教学目标,笔者认为,在这方面需要给予一定的补充训练。
曲式部分较系统地阐述了音乐发展方法及各曲式结构,为学生进行音乐分析提供了充足的知识储备。为了适应中小学教学的需要,不仅涵盖了中外器乐作品,还包括大量声乐作品,增加了教材的实用性。但由于教材整体篇幅限制,课后并没有提供有关曲式分析的谱例,这些都需要教师自己或指导学生做搜集工作,有一定难度。
复调部分首先引用了“分类对位法”的内容。但由于缺少编写规则的叙述,学生往往无从下手。为了增加实用性,该部分去除了二声部以上的复调训练,并且加进了复调音乐体裁的介绍与分析,为学生结合复调知识正确分析音乐提供了有效的指导。但是,如何将复调编写与学生音乐实践相结合的内容却并未提及,教师仍需要给予一定补充。
乐队知识部分较以往教材有较大的改变,主要对各乐器组配器技法内容做了大量删减,并增加了总谱改为三行缩编谱的训练,为学生就业后改编总谱为普适性小乐队用谱提供了有效指导。但是由于缺少配器的部分,同时也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学内容做适当调整。
教材的第五单元增加了20世纪现代音乐部分。在新时代,学生有必要了解、掌握现代音乐的特点。但实际问题是,目前大多数学生使用的西方音乐史教材都只是论述到印象主义前后,对现代音乐部分即使有所阐述,也是泛泛而谈。当学生学到这一单元时,由于没有对现代音乐历史背景的基本认识,因此对其基本特征难以理解。在这一点上,仍需要教师做相应补充。
(二)教学情况分析
对于和声部分的学习,学生往往缺乏兴趣。笔者认为原因有三:一是理论性太强,比较枯燥;二是认为纯理论的东西没有可用之处,虽然教材中有相关歌曲编配的内容,但所占篇幅较少,课时量也较少;三是由于所学专业关系,有的学生对固定调掌握熟练,对和声练习各种调性都能掌握,而有的学生首调概念较重,对各种调性反应较慢,这些都影响了学习进度。
在曲式部分学完之后,按照教学目标,学生应该能够独立完成一个简单多声部作品和声特点、曲式结构、编写方法的分析。但实际情况是,对于曲式结构的分析掌握尚可,但和声调式、编写特点分析能力较薄弱。
学生在学习复调时,所出现的问题有二:一是有关模仿复调的编写学生掌握较好,但对比复调的编写就总是不尽人意。笔者经过长时间观察发现,由于模仿复调有模仿原型,实际创作的困难较小,而对比复调有更多的创作空间。如果纵向和声的感知力不足,写起来就很困难。二是所写的复调音乐不知道怎样应用于生活当中,缺乏一定的复调音乐实践能力。
在学习乐队知识时,学生所出现的问题是眼高手低,经常想象不出自己配出来的音乐有怎样的效果,使该课程陷入纸上谈兵的境地。另外,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能将单声部乐曲编配为简易重奏曲或合奏曲”。学生学完乐队编配课后,仍然不知道怎样写出重奏或合奏曲。笔者认为,在这方面,教师应给予专门的实践训练。
二、课程改革的思考
根据以上教材与教学现状的分析,笔者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探索
在和声方面,由于教材内容做了大量删减,建议教师补充相关和声连接的简易训练,目的不是弃简从繁,而是方便进行歌曲旋律的和声编配和伴奏。针对学生普遍适应首调概念的现状,可以将所要编配的旋律(可选择耳熟能详的歌曲旋律)用首调编配和声级数,再根据实际调性做和声连接,并要求学生进行键盘弹奏,反复聆听和声进行的特点。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和声的实际应用能力。
关于曲式作品分析,教师可根据课后要求为学生选择可供分析的谱例集。针对学生和声分析能力较差的问题,教师应给予相应的专门训练。例如作品中的和声分析至少应包含标识单个和弦、和弦功能归纳、和声布局分析、和声编写特点等。建议教师给予一些示范性的分析举例,并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对具体作品进行分析练习。 在复调编写时,学生常常找不到编写方法,以至于“听能听得懂,写却写不出来”。复调音乐看上去只有横向的旋律关系,很多教师教学时较少去讨论纵向的和声问题。但笔者认为,恰恰是因为没有考虑复调纵向的和声关系,才使得编写时无从下手。如果将所要写的旋律原型先配上和声,再根据和声内涵创作对比,旋律会简单得多,如《送别》①,先配上和声(谱例1):
谱例1:
再根据旋律的和声框架编写对比声部(谱例2):
谱例2: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了解到复调音乐中的和声关系,还为复调对比声部的编写找到了方法和依据,久而久之培养了学生能够从纵、横两方面出发来发展音乐的思维能力。
在乐队知识方面,为提高学生的实际编配能力,建议教师先讲授音乐织体的内容,然后指导学生对已定的音乐织体进行配器练习。为了使学生掌握将单声部乐曲编配为简易重奏或合奏曲的能力,可指导学生先为已定旋律(可以是耳熟能详的歌曲旋律)编配和声、再进行二声部复调编写(副旋律),并将其按照音乐织体的层次进行音型化处理及乐队配器,最后完成一首简单的多声部乐队作品。这样的练习综合了和声、复调、歌曲伴奏、配器的知识,并结合学生所熟悉的旋律,贴近生活,增加兴趣,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二)教学方法的探索
为了辅助教学,一些教学软件值得推荐:如用于和声教学的Tonica软件,可输入旋律及和声标记,软件会自动进行和弦连接,并进行和声变奏处理,使学生能够迅速听到自己所配和声音响及风格,也便于教师批改作业。有音序器类软件,如Cakewalk Sonar,可将音乐旋律输入软件进行修改、移位、删除、拼接等编辑,并且有多种音色选择,能帮助教师进行复调、配器等内容的教学。还有乐谱编辑类软件,如Finale等。乐队配器课教学非常方便,它能把乐队总谱输入软件,选择不同音色、不同声部进行回放,对于聆听学生所编配的音乐效果有很大功用。
总之,多声部音乐分析与编写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实用性很强的理论课,对音乐专业的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有感而发,对该课程的具体实施提出了一些问题,总结了一些看法,以期为广大师生、同行起到一定的借鉴、交流作用。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音乐教学新改革管理发展模式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yishujiaoyu/35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