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艺术教育发布时间:2015-01-09浏览:次
摘要:由上述的音乐艺术形成的历史进程可见,皖江地区的音乐艺术与中国音乐史发展历程是相协步的,展现了历史文化的既往成就。但它也表现出一定的地域个性特点,从文化的多元属性上看,皖江音乐具有吴越文化的表现形态,如在旋律线条装饰上的繁复回绕;同时在内容上具有楚文化“尚巫”、“尚悲”的倾向。在隋唐以前,皖江音乐艺术属于中原文化边缘的“淮夷文化”,音乐艺术发展较滞后,表现在乐种上也就较匮乏,只有少数作品进入史家或文学家的视野。而宋以后,随着市民音乐艺术的兴盛,善长歌舞、戏剧的皖江音乐在徽文化渐兴的背景下逐渐彰显出旺盛的发展势头。融和南北、西东的音乐风格,一些音乐品种取得了全国性的影响,使某些戏曲、民歌走向全国。但这种南北兼容的音乐风格也使其个性不明,在现今的民间音乐大家庭中难使人产生过耳不忘的印象。
关键词:传统音乐,音乐教学,艺术教学
新中国建立前,皖江音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基本处于自然状况下的优胜劣汰,新乐种的兴起和老乐种的消亡只在音乐自身发展规律下更迭。表现在对民间音乐的记载较少;有记载的多是歌辞,乐谱的遗存更是少见;只有在某些文学家的作品中有少量音乐踪迹可辨,但要具有相当的音乐学理论功底才能理解其价值。理论成果方面,主要体现在对古代音乐理论的总结,如凌廷堪的《燕乐考原》等;再有就是对古代戏曲的理论总结,如陈独秀的戏剧理论总结与改良。新中国建立后,皖江地区响应全国音乐集成化、图书馆化整理的号召,对本地区的音乐进行了全面的搜集与整理,已经出版的有民歌、戏曲、曲艺、器乐曲等各安徽卷本的“集成”和“志书”,加上不定期的各地民歌、戏曲、曲艺、器乐曲等曲集的出版和音乐考古成果的不断出现及其研究,较丰富地发掘与保存了皖江地区音乐文化的遗产。
先秦时期,皖江身处楚、吴、越等诸侯国的辖制下,以钟鼓祭祀音乐为主体的音乐文化在此亦有记载。如出土的这一时期的青铜乐器:合肥的商代铜铃、青阳的编钟等。围绕于钟鼓之乐的乐舞艺术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较大发展,如出土于合肥的战国玉雕舞人,身着长袍,袖窄而长,双臂舞动呈前驱状,左手高高扬起而将袖甩起飘落于身后,右手曲肘将长袖挽动飘卷于后侧①。这一乐舞图显示了先秦时期皖江舞蹈的技艺与风格,以婀娜多姿的身段和飘逸潇洒的风格使其在中国先秦的乐舞中留下绚丽乐章。民歌方面,居于楚都陵阳9年之久的屈原完成了《九歌•招魂》篇,为安徽成为今天的民歌之乡留下了历史的踪迹。中古时期的歌舞艺术得到发展,皖江地区亦然。在中国文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孔雀东南飞》反映的是建安时期庐江县的一首民歌;而久居马鞍山等地的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在其作《赠汪伦》诗中提到“踏歌”之声。说唱音乐中,《百戏》中的《角抵》在望江县志中有记载,这种以舞蹈动作和说唱结合来演绎故事的形式在皖江地区也得到了发展。乐舞艺术中,马鞍山出土的漆器中所绘制的宴乐歌舞图可比曹植《箜篌引》篇中的奢华舞容,而合肥近郊曾流行有“筝笛浦”的传说,叙说了曹操和歌伎宴乐歌舞的盛况。这些歌舞艺术与汉唐歌舞伎乐的旺盛发展态势是相合一致的。自宋代开始,民间俗乐艺术得到了很大发展,说唱、戏曲、民歌逐渐走到了艺术的前沿而取代宫廷乐舞的统治地位。宋大观年间(1107-1110)开始出现的傩舞曾流行于芜湖、当涂、繁昌等地,这种将民间祭祀歌舞普及化发展的民间艺术从此开启了历史的诗篇,成为戏曲而发展至今,它已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戏曲的活化石。
明前期的南戏弋阳、余姚、海盐、昆山诸腔就在皖江地区流行,从而刺激了该地区戏曲的产生与发展,并在万历年间形成新安、皖上两个戏曲流派。明代中叶产生有目连戏,出现了一大批戏曲作家如郑之珍等。明中叶徽班已开始在苏州等大都市演出,徽剧的发展与成熟刺激了京剧等戏曲艺术的产生,潜山艺人程长庚在这其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清末,随着地方戏曲艺术的个性得到发展,皖江地区出现了以黄梅戏为代表的地方性戏曲剧种,其中有庐剧、皖南花鼓戏、梨簧戏等以其鲜活的民间音乐形态而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民歌中,以冯梦龙《山歌》所记载的《时兴歌》等曲目可知,有一批皖江地区的民歌得到了音乐文学家们的青睐。使巢湖、繁昌等地的民歌艺术得到了历史的高度评价。而民间歌舞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可分为祭祀类、民俗类、模仿鸟兽类、征战类、狩猎类、宗教类、传说类及其它类等多种题材②,从中可以看出民间俗乐艺术得到张扬的艺术思潮之体现。民国时期,随着救亡运动、解放战争的需要,皖江地区成为革命的重要根据地,配合战事需要,这期间革命民歌被得到极大发展,而传统音乐各种体裁也结合战争需要进行了题材创作的发展,产生了时代风貌的革命曲艺、戏曲等新发展。新中国的成立使皖江地区的传统音乐艺术得到了快速发展,民间音乐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民间艺人的社会地位得到尊重,巢湖、繁昌民歌甚至走进了中南海演出。这时期最重要的举措是开始有意识地进行了传统音乐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如以黄梅戏等戏曲现代化的发展为中心带动了皖江地方戏曲艺术的变革,以当涂、繁昌民歌为名录的民歌整理、保护得到了新的开拓,展现了皖江民间音乐的旺盛艺术生命力。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音乐论文下载论述当下传统音乐教学发展新应用技巧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yishujiaoyu/19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