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语文教学呼唤审美教育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艺术教育发布时间:2013-11-28浏览:

  论文摘要:例如,教柳宗元的诗《江雪》,有的教师就只停留在对诗句的解说、对柳宗元思想品格的分析、而没有引导学生去用心体会诗中所描绘的苍茫寥廓、纯洁寂静、远离尘俗的独特意境,以及在这一意境之中的凝聚着浓郁象征意蕴的“蓑笠翁”形象。这一意境是心与物、情与景的统一,是诗人主观的思想情感、审美情趣与自然景物的贯通交融。这样的意境无疑是一种极致的美。教师带领学生去揣摩这一意境,也就是一次绝佳的审美活动,学生通过联想、想象进入诗歌的意境,也就是一种审美感受、审美体验,进而形成一定的审美认识,即通过意境的揣摩感悟到柳宗元那清高而孤傲的内心情感,而作为审美者的学生自己无疑也会受到一次心灵的洗礼。

  论文关键词:审美教育,审美情趣,审美意识,审美感受,审美体验

  审美认识审美能力阅读教学编写教学美的内蕴

  内容形式

  现在,很多语文教师感叹语文越来越难教,越教越没味,而且不约而同地都把原因归结于高考这根指挥棒,认为是高考束缚了语文教学,“戴着镣铐跳舞”这一形象的说法就道出了很多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现状的无奈。但真的是这样吗?冷静下来仔细分析,我倒觉得更多的是语文教学自身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多方面的,我这里想谈的是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忽视审美教育的问题。

  一、什么是审美教育

  过去,我们在培养学生时,经常会谈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的“美”就是美育,也就是审美教育,湖南师大杨安崙教授在《美学纲要》一书里,是这样解释”审美教育”的:“美育,是在对世界的审美关系中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的健康的审美意识,高尚的审美情操,深层次的审美能力,从而使受教育者按照美的规律改造世界,改造自身。”“它是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提高民族素质的一条必由之路。”而且,审美教育和其它方面的教育是彼此渗透、相辅相成的。比如,在智育的过程中,就需要引入美育因素。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缺少了诗意的美感的涌流,受教育者就不可能得到充分的智力发展。审美教育,不但能通过审美价值唤起人的强烈的追求真理的情感和激情,而且能通过发展人们的感觉、知觉、表象、想象和幻想等认识的直接形式和感性形式,以及对周围世界的敏感的、丰富的情感反应,促进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美育对德育的作用,更是显而易见,比如审美评价和道德评价,美丑观念和善恶观念总是交织在一起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趣味,影响着审美情感和审美趣味。美育能激发人们的道德情感,坚定人们的道德信念,培养人们的道德情操。

  二、语文与审美教育

  其实,我们国家一直以来都很重视在语文教学中贯穿审美教育,这从不同时期的《语文教学大纲》中都能看出来。比如1986年版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在对“教学目的”的说明中提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而2002年版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的内容虽然比以前有较大的变动,但它仍然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和一定的审美能力。2003年最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同样提到:“高中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这些阐述无疑都在表明语文教学中应该实施审美教育,它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三、语文教学实际中审美教育的缺失

  许多语文教师也许对《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比较熟悉,但对其中的许多精神实质,可能并没有真正去深入领会,尤其是对审美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可能就没有到位,所以在教学实际中也就不能很好地去实施审美教育。

  (一)阅读教学中审美意识、审美教育的缺失

  改版后的语文教材最大的一个进步是:文学性大大增强。选入教材的文章多为历代或现当代的名篇,大都具有文质兼美的特点。面对如此丰富的美的教学文本,我们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就必须具备审美的眼光,审美的意识来实施审美的教育,从而通过师生共同的审美活动,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

  但是,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及现实中沉重的考试压力,我们很多语文教师把语文教学的目标定为应付考试,初中的终极目标是应付中考,高中的终极目标是应付高考。于是,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一篇篇经典美文,被肢解为字、词、句的分析,语、修、逻、文的解剖,以及空洞、苍白的道德标鉴。而蕴含其中的丰富的审美资源被白白地流失、浪费。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浅议语文教学呼唤审美教育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yishujiaoyu/10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