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粤港澳大湾区电子信息产业区域协同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应用电子技术发布时间:2019-11-21浏览: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以深圳、东莞为核心在珠江东岸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粤港澳大湾区电子信息产业在产业生态构建、发展要素集聚和全球影响力提升方面已经具备一定基础,但是在城市间协作水平、自主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实力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建议加强粤港澳大湾区电子信息产业协同,打造开放型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

  从三个层次看粤港澳大湾区

电子信息论文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础

  从产业生态构建看,大湾区内电子信息产业门类齐全,城市间差异发展格局初步成型。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连续近30年位居全国首位。广州市围绕新型显示,加大面板产线引进和布局,打造超高清视频产业集群。深圳市以高端制造、智能制造为牵引,重点发展通用核心芯片、基础软件、高端集成电路等。东莞市着力打造智能终端制造基地,拥有华为、OPPO、vivo三大手机企业。惠州具备较为完整的智能手机、平板显示、汽车电子、LED和新能源电池产业链。珠海市在打印机、智能卡、印刷线路板、多媒体播放器芯片等产品领域具备较大市场份额。香港在视频生产和数字内容资源方面具备优势。

  从发展要素集聚看,大湾区在科技金融、研发创新、物流、人才等方面资源优势较为突出。科技金融方面,香港是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和贸易自由港,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了较低的融资门槛。深交所创业板为大量创业型高科技企业提供了便捷的融资渠道。研发创新方面,深圳市拥有华为、中兴、腾讯、大疆等电子信息龙头企业的研发总部。深圳市2018年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8081件,约占全国申请总量的34.8%,连续15年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广州市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在印刷与柔性显示、高世代面板等领域全国领先。物流方面,香港是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出口地,2017年电子产品占其总出口额的66.2%。港珠澳大桥和连接珠江口东西岸多座跨江跨海大桥相继通车,促进湾区内“一小时经济圈”构建,同时为外向型出口经济带来更多便利。人才方面,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高校在电子信息领域的科研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以及清华、北大深圳研究生院等培养了大批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广州、深圳、惠州等地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高端人才引进政策,构筑智力要素集聚高地。

  从全球影响力提升看,大湾区在成长潜力、行业带动和创新活力方面初显规模优势。成长潜力方面,大湾区在5G、人工智能、超高清视频、无人系统等电子信息新兴领域位于全国乃至全球领先地位。深圳市无人机行业产值达300 亿元,占全球民用无人机市场70%以上。广州、惠州、佛山、珠海、中山等市在全国率先开展超高清视频产业基地和应用示范城市建设,形成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深圳鹏程实验室等在人工智能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行业带动方面,信息技术赋能汽车、装备制造等传统行业,开拓了经济发展新动能。广州市以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为突破口,助力千亿元级汽车产业集群建设。创新活力方面,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8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深圳—香港地区在全球“最佳科技集群”排名中位居第二,仅次于东京—横滨地区。2018年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半数是大湾区的电子信息企业。

  粤港澳大湾区电子信息产业

  面临的问题

  城市间协作水平不高。一是虽然大湾区各城市在电子信息产业门类方面各有侧重,但是在部分热点领域,各地仍存在同质化布局现象,不利于产业生态健康发展。二是各地的电子信息相关公共服务平台呈现分散发展模式,还没有整合形成面向整个湾区的综合型平台,无法提供区域系统化的产业服务。三是城市间资源流动性不强,尽管拥有众多高校、科研院所、高技术企业等创新主体,但城市间互动不足,资源融合共享有所欠缺,限制了大湾区电子信息产业整体创新能力提升。

  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升。一是大湾区在部分关键领域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知识产权技术。微电子、光电子、材料基础产业发展相对滞后,部分核心硬件和软件仍然依靠进口。二是大湾区企业创新能力严重不平衡。华为、腾讯、TCL 等少数龙头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较强,其他多数企业研发投入普遍不足,技术创新水平不高。三是创新创业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港深地区的风投与天使基金较为活跃,但很难辐射至大湾区其他地市。

  国际竞争实力与知名湾区相比仍存差距。一是大湾区电子信息龙头企业产业生态整合能力有待提升,大湾区尽管集中了華为、中兴、腾讯、大疆等骨干企业,但这些企业大都只具备产业链上下游的配套整合能力,部分企业仅作为硅谷产业生态的一环,尚未上升到生态协同的层级,与Intel、IBM、苹果、微软等企业相比尚有较大差距。二是虽然大湾区电子信息产业总体规模很大,但多数企业仍以中低档产品为主,高附加值电子信息产品比重较小,在全球产业生态竞争中话语权不强。

  对策建议

  加强顶层设计。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基础上,加强电子信息产业的一体化规划与研究,将大湾区电子信息产业整体纳入国家电子信息产业“一盘棋”。加强区域政策协同,在土地、税收、人才等方面加强沟通与协调,避免资源浪费与城市间恶性竞争。推进区域信息基础设施的泛在互联和整合共享,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加强产业协作。加强产业创新资源的整合,增进城市间高校、科研机构等的合作,推动电子信息人才、知识等要素资源无障碍互联互通。加强各地产业园区合作,促进各产业园区间人才、技术的沟通和交流。加强城市间电子信息产业链分工与协作,围绕研发、生产、服务、应用等环节,完善供需链、协作链,使各城市各扬所长、各取所需。

  加强对外开放。发挥港澳国际商贸和海外运营经验优势,进一步引进外资,扩大开放,推动湾区内企业融入全球主流产业生态,深化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经贸交流,积极推进彩电等电子信息优势产能输出。

  推荐阅读:《信息空间》不同于只关注传统问题的财经媒体,也不同于只关注中低端技术问题的IT媒体,我们是国内唯一专注于信息化高端问题的杂志,是唯一定位在这里的“国家队”级的财富顾问杂志。数万亿的产值,不能没有一本方向敏感的高端月刊。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加强粤港澳大湾区电子信息产业区域协同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yingyongdianzijishu/49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