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应用电子技术发布时间:2019-04-15浏览:次
摘 要:实体经济是社会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当前影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脱实向虚”的倾向愈加明显。电子信息领域亦不例外。从国内股权投资市场、创投市场和投资机构的投资热点趋势来看,电子信息产业及其相关领域正日益成为资本关注的热点与焦点。资本投资持续升温造成电子信息产业“虚火过旺”,隐现行业泡沫破灭风险、产业低端化风险和产能过剩风险。为防范资本过热对产业发展带来的影响,本文提出三方面对策建议:控制资本热度,引导产业有序发展;树立品牌意识,聚焦技术创新发展;统筹布局,注重行业资源整合。
关键词:电子信息产业;资本热潮;风险防范
引言
黨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1]这表明,发展实体经济是新时期产业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转型的重要任务。
当前影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脱实向虚”的倾向愈加明显,电子信息领域亦不例外。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更迭,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快速涌现并被资本市场看好,也带动了传统电子信息领域上下游需求量增加,吸引大量资本跟进。围绕产业重点发展领域和新兴领域的资本投资持续升温,造成电子信息产业“虚火过旺”,实质性技术创新难以突破,资本泡沫、产能过剩等风险隐现。为使电子信息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还应多措并举“脱虚向实”,防范资本热潮引发的风险对产业发展造成破坏性影响。
一、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的投资活动日益活跃
(一)电子信息领域金融投资市场活跃度不断提升
近年来,国内投资市场持续活跃、热度提升,股权投资案例数和并购案例数大幅上升。统计数据显示[2],2017年,全国股权投资行为共发生10144次,投资总金额达1.2万亿元,远超2016年全年水平。投资主要集中于前端投资,早期投资金额和平均投资金额上涨趋势显著,平均单笔投资同比增长34.2%。
从投资数量来看,2017年TMT行业的投资数量再创年度记录新高。互联网领域和IT领域早期投资较为集中,1-12月,投资行为分别达469次和390次,分列各行业首位和第二位;电信及增值业务领域、电子及光电设备领域早期投资行为分别为222次和62次,位列第四位和第八位(图1所示)。
从投资金额来看,TMT行业投资总额占总体行业比重依然过半。过亿元人民币层级的资金注入主要集中在互联网、IT、电信及增值业务、多媒体娱乐、金融服务和健康医疗等方面(图1所示)。
数据表明,无论投资金额的分布还是主要投资机构的投资倾向均保持高度一致,电子信息产业成为投融资市场的绝对热点和焦点。
(二)国内创投市场中TMT企业备受热捧
数据显示[2],2017年,中国创投市场共发生涵盖24个一级行业的投资4822起。从具体行业分布来看,互联网行业位列第一,共956起,占比约20%;IT行业位列第二,全年共发生927起交易,占比19%;从具体金额分布看,互联网、IT领域同样位列第一、三位,投资金额分别为406亿元和275亿元。
数据表明,无论投资案例还是投资金额,TMT产业均占据整体创投市场的半壁江山,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智能硬件、可穿戴硬件、集成电路、互联网金融等都成为资本追捧的对象。
(三)电子信息产业成为投资集团追捧热点
根据2017年中国年度活跃创投机构排名,投资活跃度较高的企业有:IDG资本、经纬中国、红杉资本中国、真格基金、创新工场、腾讯投资等。尽管从投资活动上看,这些集团的投资偏好有所不同,但总体来看,受到国家产业发展战略调整以及消费环境改变等因素的影响,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硬件等电子信息行业发展热点成为投资重点,资本吸引力较强。
随着一些新兴产业的快速崛起,在可预见的未来,智能产业、共享经济及消费升级等领域投资热度有望持续上升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
二、电子信息领域“脱实向虚”发展带来三大风险
(一)投资追求“短平快”带来产业低端化风险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但仍面临核心技术领域亟待突破的瓶颈和难题,需要资本投资具备管理的先进性和眼光的长远性。然而,资本的功利性使当前大量资本集聚投资回报快的热点领域,造成技术发展难题被忽视,带来产业低端化发展风险。
一是资本的盲目逐利使产业发展能力问题被忽视。数据显示,传统行业投资1年净利润回报不足10%,投资至少3至5年才能获取回报,而互联网等热点投资领域1年的估值便可能实现翻番,3年则可能增长至10倍,对资本具有绝对的吸引力[3]。因而,资本的散乱投资和急于求取回报的“短平快”打法成为普遍现象,就容易导致技术发展难题被忽略、产业核心技术能力和竞争能力无法得到实质性提升,与发达国家能力差距日益加大。
二是行业门槛降低导致基础技术层面不受重视。对于我国电子信息领域亟待突破的核心技术而言,资本投入是一项长期投资,要持续多年才可取得技术突破并获得较高回报,这就要求资本投资应放眼长远。然而,为了在短期内获得最高回报,大量资本涌入门槛较低的发展环节。例如,在人工智能领域,截止2017年上半年,中国AI 企业融资金额占全球总融资额的33.18%,仅次于美国。然而,分领域来看,我国AI领域融资排名一、二位的領域分别为应用层面的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音处理领域,而美国AI企业融资排名第一的是芯片以及处理器领域,融资占比高达31%,相比之下,我国该领域投资占比仅为7.5%[4]。表明美国投资者更重视高门槛的基础层、技术层,而我国投资者则更关注应用层。
三是过度依赖进口不利于解决技术难题。为了较快取得发展回报,进口核心零部件与设备成为缓解技术难题的方式。如在我国集成电路领域,CPU、FPGA、DSP、存储器等高端芯片严重依赖进口;机器人领域,多数企业90%的关键零部件和中高端数控系统均依靠进口。然而,这一方面会增加国内企业生产成本,分流投资资金;另一方面,会造成企业求量不求质、难于静心攻克关键技术,进而阻碍产业发展迈向高端,最终在国际竞争中丧失技术先发优势和主导权,使产业陷入核心技术长期受制于人的局面。
四是投资广而散导致产业竞争能力与资本投入不相匹配。对投资活动而言,如果没有良好的统筹规划与先进的管理机制,难免会造成投资主体过于分散,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最终导致资本投入与竞争力提升水平不成正比。如集成电路领域,自2014年国家推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和超过1300亿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后,产业资本踊跃跟进,各地投资建线热情高涨,出现存储器项目以及先进生产线多地开花现象,重复和低端投资导致集成电路领域发展布局面临散小乱的问题。据统计,2017年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达到1380多家,数量在仍继续增长,不利于产业整体发展。再如,我国新型显示领域投资主体同样存在分散问题,虽至2016年底全国大陆面板产线多达15条,涉及投资额3000亿元,但我国大陆面板高端产品占比低,AMOLED在全球占比不足2%。这表明,资本投入效果还没有在价值链环节和附加值提升方面得以显现,投资对技术进步与竞争力提升的带动作用并未发挥出来。
(二)投资机构追捧热点带来泡沫破灭风险
投资机构对热点概念的追捧与希望借助资本运作切入市场的跟风企业一拍即合。在各路资金的疯狂涌入下,企业的估值水平、融资规模不断攀升,高估值又吸引了更多资本,泡沫越来越大。在资本的过度介入下,行业发展良莠不齐,需求过度膨胀,泡沫破灭风险随之而来。
一是热点追捧易引发概念泡沫与需求泡沫。随着人工智能、智能家居、分享经济等一些新业态新经济的快速崛起,这些领域的投资热度持续上升并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如,截止2017年上半年,我国关注人工智能领域的620家投资机构中,共产生超过1亿美元的大型投资数22笔,是美国大型投资数的一倍。截止2017年7月底,我国共享经济类投融资事件超过581起,融资规模约1600亿人民币,已接近2016年全年水平。在资本投资的疯狂涌入下,企业的估值水平、融资规模不断攀升,高估值又吸引了更多资本、更多企业进入,概念泡沫、需求泡沫随之而来。
二是概念泡沫过大,引发产品、应用难于落地。继O2O、互联网+等热词概念受到资本追捧之后,VR、AI、云计算、分享经济成为新的投资“风口”。企业若在尚未看清新产品新模式核心本质的情况下,轻易使用新技术,或者套用概念设置过高目标,就容易会使得企业运营不切实际,实施起来不接地气、处处碰壁。此外,从媒体宣传到技术推销的一拥而上,以及过度追求在峰会、沙龙、展览等务虚性活动中频繁出镜,也使得围绕概念的火热场面遮掩了实际应用难于落地的尴尬处境。如,在我国“互联网+”战略推进下,相关论坛、峰会、沙龙等务虚性活动繁多,传统企业开始积极触“网”。然而,部分企业并没有认清“互联网+”的本质,只是花费巨资将企业包装为所谓的“互联网”公司,没能真正服务于企业的业务发展目标;还有企业在“互联网+”战略下将企业目标过度放大,使得企业运营不切实际,实施起来处处碰壁。再如,在云计算领域,许多花巨资投建的“云计算平台”设备利用率低、应用少,很多只是在规模和设备上跟风炒作,并未提供真正的应用服务,有的甚至沦为仅供参观的“展示中心”。
推荐阅读:《信息空间》不同于只关注传统问题的财经媒体,也不同于只关注中低端技术问题的IT媒体,我们是国内唯一专注于信息化高端问题的杂志。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引导推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脱虚向实”发展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yingyongdianzijishu/47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