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视域下高职生媒介提升路径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新闻传播发布时间:2021-09-16浏览:

  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核心技术的创新引领,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新媒体已成为高职院校大学生获取网络信息的主要渠道。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9.32亿,手机上网比例达99.2%。其中,20岁~29岁网民占比19.9%,学生网民占比23.7%。”可以说,手机以其个性化突出、表现形式多样的特点已渗透到了青年学生群体生活学习的诸多方面。面对移动互联网里海量的信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选择、甄别和传播,有效地提升媒介素养能力已成为高职院校普遍关注的研究课题。

新媒体论文

  调查过程

  为了确切地了解高职生媒介素养的状况,笔者在“移动新媒体”“媒介素养”“高职生媒介素养教育”等相关定义的基础上,本着严谨科学的态度,将调查问卷拟定为标题、引语、问卷题目和结语四个部分。其中,问卷题目是调查问卷的主体,主要从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媒介选择、媒介认识、媒介批判、媒介使用以及媒介素养教育等六个维度进行调查。

  2020年lO月,1000份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向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进行网络投放,收回988份,其中有效问卷946份。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高职生的媒介素养状况,调研针对个别问题还采用电话回访,并以视频会议的形式召开了5次座谈,共计200名学生参与此会议。

  突出问题

  媒介依赖症尤为突出

  《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为28个小时。从调查数据来看,每天使用手机超过6小时的学生占比高达54.9%,每天使用手机20次以上的学生比例高达75.8%。不少学生在接受视频小组访谈时表示:似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已离不开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假如没有手机网络,生活质量将大打折扣,甚至会焦虑不安。

  在对手机每天使用时长超过8小时的学生进行回访中发现,除了每天耗费大量时间用于网络游戏类和视频直播类APP外,有时接觸手机的动机其实并不明确:如课堂上漫无目的地打开手机做“低头族”,又如临睡之前习惯性地打开手机“刷”到深夜……“在与个人亲密情感关系的相互作用下,手机与人类情感上的亲密关系已经相对模糊了公共与私人空间的界限,进而发展为‘情感殖民’。”长此以往,此种情况势必会给学生带来人格障碍和社交恐惧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针对“上课玩手机”这一普遍现象产生的原因,笔者专门做了随机采访:认为老师上课趣味性欠缺、教学内容偏难、难以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学生占51.3%;认为课堂纪律要求不严格、自我约束能力差的学生占32.3%;还有8.9%学生表示只是受身边“低头族”同学的影响,并无确切的动机。

  内容选择娱乐化倾向严再

  在对学生手机APP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后发现:即时通讯类、网络支付类、网络视频类APP的使用率最高,分别是99.7%、98.4%、96.3%;游戏类、网络直播类APP使用率超全国平均值;手机网络文学类、互联网理财类、网络新闻类APP使用率均低于全国平均值;学生用在网络直播、网络游戏、即时通讯类APP的时间最长。

  以学生对“抖音短视频”的内容偏好为例, “搞笑娱乐”“明星综艺”“影视作品”类的使用偏好高达67.2%、45.7%、42.2%, “时事政治”“常识科普”“学习教育”类的使用偏好仅为37.9%、33.6%、l2.8%。又如,在对近两年逝世的公众人物进行随机访谈中发现,学生对篮球巨星科比、知名演员高以翔的熟知度远高于著名作家叶永烈、抗疫英雄李文亮、“人民科学家”顾方舟等,这一调查结果不得不引起社会大众以及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媒介选择和使用的娱乐化倾向不仅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判断力,而且容易诱发审美的世俗化、低俗化,影响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

  媒介甄别批判能力薄弱

  调查显示,面对鱼龙混杂的互联网信息,有ll.7%的学生认为完全真实,37.2%的学生觉得基本真实,选择不太真实的学生有2 34%,认为不真实的学生占6.2%,还有2l.5%的学生感觉难以判断。

  在网络隐私安全方面,86.7%的学生表示有过个人隐私被泄露的遭遇,其中95%的学生往往是在不经意间被泄露的。在对这些学生进行随机回访时发现,当遇到微信、支付宝等关联账号一键登录领取奖品的链接时,选择“直接登录”的占到32.l%,有21.3%的学生视奖品而定,只有46.6%的学生表示会视安全程度而定或绝不登录。在问及媒介中的色情、暴力、血腥信息是否会带来社会影响时,仅有22.3%的学生认为影响较大且应引起高度重视,30.7%的学生并不能做到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甚至还会进行二次传播。值得关注的是,在选择向有关部门举报不良信息的93名学生中,知晓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途径的竟不到l0%。

  媒介素养教育严重缺失

  从调查数据来看,绝大部分学生对媒介素养的具体含义并不知悉,能够说出“媒介素养”含义的71名学生几乎全部是新闻与传播类专业。同时,有76.2%的学生表示有必要开展媒介素养的相关教育,迫切希望提升自己的媒介批判意识、媒介法律意识和媒介使用技术。但令人遗憾的是,32.3%的学生表示从未学习过有关媒介素养的相关知识。

  另外,在对接受过媒介素养教育的学生进行随机回访时发现,学生眼中的媒介素养教育多是社区、校园布告栏里的安全上网常识宣传,或是辅导员以“班级群发信息”“班会口头强调”等形式就文明上网进行的“说教”,通过课堂或讲座的形式进行专门学习的少之又少。

  方法路径

  突出学校育人的丰阵地作用

  面对媒介素养教育的迫切需求,就高职院校而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应尽快将其纳入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体系。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邀请校外专家学者、培养媒介素养教学团队来编写相应的教材,以专家讲座、选修课、线上课堂的形式推广开展此项教学活动。

  推荐阅读:广电新媒体运营思路初探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移动新媒体视域下高职生媒介提升路径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xwcb/59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