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气象影视资料开发及利用分析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新闻传播发布时间:2020-12-26浏览:

  摘 要:新媒体变革体现在各行各业,气象影视资料的开发与利用也必须基于新媒体变革的东风,把握契机,转型发展。作为影视制作的重要组成,气象影视资料利用价值高,从当前发展看,走深度开发之路是必然。而新媒体为其深度开发提供有效帮扶。本文主要就新媒体环境下气象影视资料开发与利用问题进行分析,就当前存在的弊病进行总结,基于弊病实际,针对性探索其发展的有效出路,以期提升气象影视资料的开发深度和利用价值,让气象影视资料的制作导向更清晰,更保质高效,也实现其开发利用价值的最大化。

  关键词:新媒体;气象影视资料;开发利用;策略探讨

新闻传播论文

  新媒体变革具体表现为互联网电视、手机电视、数字电视、移动电视等新媒体的衍生,而这也成为气象影视资料传播的强有力载体,以创新的服务载体提升气象影视资料的传播速率与应用价值,是新媒体时代影视制作的一大努力方向。新媒体产业呈现出渠道稀缺到内容稀缺的转型特征,新媒体环境下,气象影视节目制作竞争激烈,同质化严重,而有特色且有深度的气象影视资料开发与制作是该产业持续化发展的关键。新媒体环境下气象影视资料开发与利用的探讨分析也具有相应的产业发展指导价值。

  一、新媒体环境下气象影视资料的深度开发利用基础

  新媒体环境下,气象影视资料的共享具备了优势条件。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互联网支持的多媒体格式实现了信息格式的统一化,使得各种信息格式可以自由转化。其二,以互联网为依托,实现了区域信息的跨空间传播与流通,带动信息的共建共享。其三,互联网有效地解决了不同硬件平台、操作系统与网络设备等兼容问题,提供了更优化的用户使用界面。气象影视资料的开发与利用价值逐渐提升。回顾以往的气象影视资料制作,更关注制作,而忽视了资料的开发与利用。重管理,轻利用,一些有价值的气象影视资料被局限于资料库中,无法有效传播与二次开发利用,也使得气象影视资料制作周期长,成本高。新媒体环境下气象影视资料开发与利用应该做到管与用的辩证统一,以用为目的优化管理,优化管理又提升其利用率。

  二、新媒体环境下气象影视资料开发与利用的弊病分析

  (一)应用局限之应用形式单一化

  新媒体时代对应的是自由开放与广阔的网络环境,新媒体环境下的气象影视资料开发与利用必须追求形式的多元丰富化。而当前其应用形式单一的问题较为明显。关键成因有二。其一是媒体技术快速发展前,电视为气象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人们可选择渠道少,因此对节目形式的要求低,相较于节目的形式,更关注节目的内容。而新媒体时代,各种传播媒介异军突起,人们获取气象信息的渠道拓展,传统影视节目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仅依靠原有的内容优势已不复存在。其二,一些气象影视部门对新媒体的认知还停留在原有阶段,依然沿袭传统的气象信息发布方式。因此即使在如今新媒体的环境下,在气象影视资料的开发利用上,其形式单一化的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

  (二)应用局限之制作水平有待提高

  新媒体时代大众对各种影视资料的价值要求更高,不光是内容,更有形式的多元、主题的新颖、报道的及时等。气象影视资料需要影视机构投入大量的财力与物力,要去深入挖掘资料的内涵价值,但与预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实际投入资金支持不足、技术不到位、人员能力弱等。气象影视资料开发与利用无法满足新媒体时代的创新多元要求,气象影视管理人员也没有按照新媒体的发展诉求进行规划调整,在气象影视资料的制作中重信息采集、过程制作,轻深度开发与利用。气象影视资料实际应用意义无法有效发挥,也限制了行业发展水平。

  三、新媒体环境下气象影视资料开发与利用策略

  (一)坚持内容为王,丰富内容资源

  对于气象影视资料的开发与利用来说,内容素材是基础,是支撑。形式的创新也建立在内容真实、丰富的基础上。新媒体时代强调内容为王,因此丰富内容资源是气象影视资料开发与利用的一大努力方向。从横向來说,丰富的内容可以提高视频画面的说服力,在内容上更具竞争力。人们面对单一和综合的报道更倾向于后者。从纵向来说,丰富的内容可以实现气象影视资料价值的深入挖掘,以气象影视资料的二度、三度创作为导向融入节目制作人员的思考。而不是单纯的原始信息素材的整合化呈现,深入分析,综合呈现,使得气象影视资料更富吸引力。以中国气象频道的《气象万千》栏目为例进行具体说明。根据其节目内容的划分,成立了气象短片资源库。资源库内气象资料被详细归类,不同内容从属不同的栏目类别,不同的栏目类别还对应不同的节目形式。如从一级角度划分,分为防灾减灾、气象直播、科技指导、气象生活四大类。在防灾减灾模块下继续细分,设置了台风系列、暴雨系列等,而具体到台风系列进一步细分为台风知识科普、台风防御措施指南、台风风暴故事等。只要有气象资料信息入库必然对应科学的归类,对应详细的内容介绍、时间地点标注等,细致的分类便于内容的丰富,也方便入库整理与出库查询。信息内容繁杂却不乱。库存内容也通过有效的排列组合,形成新的节目内容,起到信息资源派生的积极作用。以“雾”专题为例,气象影视资料制作时先设置1分钟的雾的成因原理介绍,设置2分钟的雾的危害介绍,设置3分钟的雾天出行技巧,设置2分钟的雾凇美景介绍,设置1分钟的雾水应用技术讲解。以分钟为单位将“雾”主题的气象影视资料划分为细小的模块,不同市场与内容的短片可以灵活选用,自由组合,呈现不同的内容,满足新媒体时代观众更多元的观看需求。

  (二)二度三度开发,缩短制作周期

  气象影视节目制作本身具有商品生产的属性,类似于商品的生产过程,气象影视资料制作从方案的设计开始,继而是资料的搜集与整理,然后是脚本的有效制作,最后进入最为繁忙的节目录制阶段,最后对录制内容进行剪辑处理,整个过程就是完整的产品生产过程,对应的是完整的节目制作周期。整个制作周期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等。任何一个环节的停顿都会影响到后续的生产阶段,停顿的次数越多那么节目的整体制作周期延长,对应的成本增加。因此缩短制作周期本质上就是节约成本。缩短制作周期应当制定详细完善的制作计划。新媒体环境下气象影视资料开发与利用必须纳入到计划与制作阶段,在制作初期就考虑到其资料问题、开发问题、利用问题等。通过详细完善的计划指导气象影视资料的开发、节目制作与应用,使得各个环节高效衔接,大大缩短其制作周期。依然以气象频道的《气象万千》节目为例,其每期节目的发布从策划到制作整个周期只有一周的时间,是对传统节目制作流程的有效精简的创新成果。节目制作人员创造性地将库内积累起来的气象影视资料高效筛选出来,根据不同的主题进行二度创作。这样省去了很多重复性的工作,精简高效,成本低。如以2020年6月份以来长江流域的汛情情况为例,气象频道第一时间与受长江汛情影响严重的闽南地区的气象影视中心取得联系,对当地的汛情、救灾情况进行报道,同时派出两路记者,携带无人机、摄像机等设备前往汛情严重的鄱阳湖地区,实地拍摄当地的汛情。另一路记者及时连线气象专家,整理权威的汛情分析报告和相应的防汛举措。更提取了气象资料库中已有的气象灾害视频资料,根据原有的防汛报道二次加工,整理出来新的防汛指南科普视频。大大缩短了气象影视资料的制作周期,也奠定其开发与利用的素材基础。新媒体环境下关于长江流域汛情的报告实现了快速报道与传播。

  推荐阅读: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新媒体期刊征稿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新媒体环境下气象影视资料开发及利用分析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xwcb/54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