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新闻传播发布时间:2020-06-13浏览:次
[摘 要]壮族山歌作为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因其特有的特殊结构、文化功能等因素,一直以来备受学界关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手机、电脑的普及,山歌文化资源通过新型互联网技术体系的支持,利用其平台得到了新的发展。通过对东兰地区壮族山歌在新媒体上的发展研究,根据山歌文化的现状以及分析其文化发展场域转移的过程,发现在新的网络环境以及全媒体的传播语境下,需要政府、社会组织、群众等多元主体的共同完成通过网络化实现传统山歌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关键词]壮族;网络山歌;山歌文化;互联网
我国是各民族在历史中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灿烂的中华文化,这种文化是各民族在经过无数次的碰撞、交流、融合、传承而形成的。不同地域、不同生产方式形成的文化构筑起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统一性、凝聚性、交互性、多样性和独特性。少数民族社会文化发展的独特性源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之间的差异,也促使各民族的民间文化传承具有不同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保护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新兴文化迅速走向世界大舞台,亦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其中农村传统文化资源流失速度的加剧,农村传统记忆及山歌艺术等民间艺术传承载体的缺失,更加值得我们关注。为了解决这一世界性难题,中国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壮族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总数最多,其在历史进程中形成、蕴藏了无数的民族文化,其中又以壮族山歌最为出名。壮族山歌,一般是指壮族人民使用壮语所传唱的歌曲,亦称为壮族民歌,是壮族人民独有的文化。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壮族的主要聚居区,占壮族总人口的87.81%。在广西,壮族素以“善歌”著称,壮族聚居地亦成为“歌的海洋”。作为广西极具代表性的文化,壮族传统山歌以诗为词,以歌代言,集中体现壮族民间文化的智慧性。笔者于2020年1月至3月多次到广西壮族自治區东兰县进行调查,主要关注该地区壮族山歌及网络山歌的发展现状,以广西壮族山歌文化为引导,基于东兰县网络山歌为对象,在分析东兰山歌的基本概况、传统山歌传承脉络、网络山歌传播中的主题内容及主体、新媒体背景下的创新路径,结合当下政府一系列政策,总结东兰县网络山歌的发展与少数民族对传统的承继以及如何创新。
一、研究缘起
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的逐步推进,外来文化的冲击和渗透,少数民族传统歌谣正日渐式微。但壮族山歌因其具有结构独特、内容丰富、种类多样等特性不断吸引着学界广泛研究,其中有从语言视角出发,如陆晓珍、陈雨以接受修辞学作为重要的理论依据,从接受的层面探讨嘹歌(壮族民间歌书)对唱中的角色关系及信息类型①。王南颖通过利用语言学中的语境视角,对广西著名山歌曲目《刘三姐》歌词中的修辞手法进行了分析与比对,指出在对民歌中的修辞进行翻译和理解时,需要遵循关联、顺应相结合的原则,才能够使读者准确理解山歌所想要表达的故事和传达的情感②。
有从文学的视角出发,如黄明光、徐柳以《坡芽歌书》《马骨胡之歌》《嘹歌》《房屋》等壮族山歌中的歌词为例说明壮族山歌继承与发展了《诗经》中赋、比、兴的笔法,证明了壮族山歌具有原生态、民歌特色和古代文学等艺术价值③。廖志恩从修辞学的视域来探讨外国诗歌和壮族《嘹歌》中主题、韵律、修辞的异同,有利于壮族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④。
有从音乐的角度着手研究,如申婷对广西那坡黑衣壮民歌音乐风格特点进行解析,认为其在歌曲类型、题材内容、演唱方式与情感韵味等方面,均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化特征⑤。何凤梅以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的音乐专业性为切入点,对壮族山歌的音乐美学价值进行分析,推动传统民歌利用自身价值在现代背景下更好地传唱⑥。
随着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增加,以微信、抖音、快手等应用为代表的新媒体受众日益广泛,学者们更多地转向了壮族传统山歌文化在适应文化传播的新方式中重构与发展的研究,如覃慧宁运用传播学理论,从人类学文化变迁和文化调适的视角,认为在大众传媒背景下,山歌呈现出传统人际传播的载体和现代大众传播媒介的内容双重特质,具有活态性、灵活性、创新型等特征⑦。聂国力、谢奋结合网络时代背景探讨壮族民歌传播新形式,认为网络平台壮族民歌以多感官集合和多媒体的方式,突破了原有的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从而实现了综合式的传播⑧。农丽婵、杨宁宁以那坡县壮族网络山歌为对象,了解传统山歌在向网络转型过程中对传统的承继与创新⑨。
综上所述,壮族山歌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它的存在价值毋庸置疑。但在传统的传承方面缺乏一定的灵活性,特别是在全球一体化发展的今天,如何利用当下新媒体技术和以互联网为基础对传统山歌进行传承与创新,以及在推进网络山歌的发展中如何做到有组织、有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本文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运用结构访谈、参与式观察等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基于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东兰县的田野调查,通过分析网络山歌传播中的主题内容、传唱主体、政府行为等,探讨了东兰县壮族山歌的传承脉络、创新路径,进而总结东兰县网络山歌的发展与少数民族对传统的承继以及如何创新, 视角较为新颖,有益于丰富当前有关研究。
二、东兰壮族山歌现状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的东兰县,隶属河池市,地处群山绵延的云贵高原南缘,红水河中游。该地壮族人口占全县人口的四分之三。特殊的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创造出流传至今的独特歌咏文化,在整个壮族都具有代表性。东兰山歌源远流长,据考证,东兰人在春秋时期就开始传唱山歌,到宋代时开始形成歌圩,明清及民国时期东兰山歌非常盛行,山歌对于东兰的壮族人来说,是一种信仰,是一种寄托,也是一种精神纽带。唱山歌也已成为寻常百姓喜闻乐见的活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能看到山歌的影子,传统山歌演唱以农历节庆为时间主线进行,大型山歌演唱活动多见于如“三月三”等民俗节日及农作物丰收之后的农闲时期,小型山歌演唱活动围绕嫁娶、祝寿、丧葬等活动开展,有以山歌恭贺、以山歌交友、以山歌传情的习俗。传统的壮族山歌内容包含了创世、迁徙、祖源、婚嫁、丧葬、时政、爱情等内容。
推荐阅读:《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月刊),创刊于2002年,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中央级电子期刊,是国内很久以前以多媒体形式发表中小学信息化教学改革前沿成果的学术期刊群,是教育部重点成果的发表平台之一,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同方光盘电子出版社出版。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新媒体时代广西壮族山歌文化研究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xwcb/52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