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活背景材料是写好科技新闻的法宝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新闻传播发布时间:2019-11-01浏览:

  【关键词】科技新闻;背景材料;运用

  《新闻人物》杂志创刊于2003年4月,是中国独具特色深入报道名人明星台前幕后故事的人物杂志。

新闻人物

  俗话说,红花也要绿叶配。在新闻写作中,为了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阐明事件的意义所在,就需要有针对性地交待新闻背景,这一点在科技新闻的写作中尤其重要。笔者多年从事科技新闻报道,深感充分搜集背景材料,灵活应用背景材料对于更好地揭示科技新闻的内在价值,写出既通俗又有深度的科技新闻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说用活背景材料是写好科技新闻的重要法宝之一。

  从新闻写作理论的角度,人们通常把新闻背景分为多种类型,比如按材料本身的内容把新闻背景分为历史背景、社会背景、人物背景、地理背景、事物背景,按使用效果可分为解释性背景材料、对比性背景材料、说明性背景材料、补充性背景材料等。笔者认为,由于科技新闻主要侧重报道重大科学发现、科技成果、科技工程,内容上具有独特性,解释性背景材料和对比性背景材料用得最多,因此本文删繁就简,重点探讨一下上述两种背景材料在科技新闻中怎样起到深化主题、提升报道主体新闻价值的作用,以及在写作中如何灵活运用背景材料,为科技新闻增色添彩。

  一、解释性背景材料,帮助读者读懂科技新闻

  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成果层出不穷,这其中有很多成果具有较大的新闻价值,是科技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然而,由于科技成果本身往往和大众的生活相距甚远,其原理也艰深难懂,如果就事论事进行报道,虽然新闻事实准确,时间、地点、事件等新闻要素也很齐全,但大众会因为内容本身充满科学术语晦涩难懂而失去阅读的兴趣。这时就有必要在报道中适当加入解释性的背景材料,让读者可以轻松读懂科技新闻中提到的科研成果,从而对科技新闻产生阅读的兴趣。

  2005年7月,我国天文学家成功研制了世界上口径最大、最先进的空间望远镜,新华社播发了一条消息:《中国制成人类观测太阳“最锐利的眼睛”》,为了让读者理解什么是空间太阳望远镜,消息第三段就用了解释性背景材料:“已耗资8000万元人民币的空间太阳望远镜实际上是一颗重两吨的人造卫星,在离地球约730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上运行。长5米、宽2米、高2米的空间太阳望远镜包括一对主光学望远镜、软X射线望远镜组、宽带频谱仪、氦谱线和白光全日面望远镜、太阳和行星际频谱仪,设计运行寿命为3年。”[1]有了这段背景,读者至少明白,空间太阳望远镜不是生活中常见的单纯的望远镜,而是一颗人造卫星,是一颗装备了多个高精尖望远镜、频谱仪的人造卫星。一般人写到这里也就可以了,但记者怕读者对为什么要研制空间太阳望远镜还不明白,又加了一段背景:“直径为139万公里的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也是地球上光与热的源泉,研究太阳对研究太阳系以及整个宇宙的演化过程至关重要。在建造空间望远镜之前,科学家在地面使用望远镜观测太阳。但由于地球大气层的干扰,地面观测太阳所得数据并不十分精确。”[2]这段背景一加,新闻本身的价值立刻得到提升,读者也马上明白国家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人力物力来研制空间太阳望远镜了。

  2016年11月13日,中科院强磁场大科学装置获得了40万高斯的稳态强磁场,为了让读者对为什么要发展强磁场技术,强磁场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以及获得强磁场的巨大难度有更深入的认识,笔者用了两段背景材料,一段是解释强磁场在科研中的巨大价值,让读者明白我们为什么要搞强磁场:“强磁场是支持科学前沿探索的一种极端实验条件,磁场越高,科学发现的机遇越多。”[3]一段是借科学家的口说明获得超强磁场难度极高:“中科院合肥研究院院长兼强磁场中心主任匡光力告诉记者,追求极高的磁场就像攀登珠穆朗玛峰,到达极限之前,需要克服许多困难。混合磁体是国际上产生最高稳态磁场的主要选择,但选择它就意味着选择了一系列重大技术挑战——水冷磁体必须解决材料和结构的优化选择问题,面临巨大电磁力和严峻的发热问题,且给它供电的数千万瓦级的稳态直流电源本身也是一项重大技术挑战,此前国际上已有多个大型高场超导磁体因技术问题而失败。”[4]有了这两段背景材料,這篇新闻的内容就升华了,新闻价值也得到大幅提升。

  新华社曾专门发过《新闻要说明必要的背景》的通报,认为“新闻不注意说明必要的背景(它与周围事物的联系,它的特殊性与一般性,它在整体中的地位),这是我们现在新闻报道中的通病,其结果是故意不要人看”。[5]新华社的这个观点用在科技新闻的写作中更是切中要害。由于科技新闻报道的科技成果不少都艰深难懂,不为大众所熟悉,因此如果就事论事,就成果写成果,没有对科研成果来龙去脉和相关作用的背景解读,读者读起来往往一头雾水,不知所云,这就真的成了“故意不要人看”了。从这一点看,在科技新闻中使用背景材料,其必要性要远大于其他社会新闻或娱乐性新闻。

  二、对比性背景材料,凸显报道对象的重要性

  事物的重要性、先进性往往要靠对比体现出来。在科技新闻中,我们常常通过对比尤其是背景材料的对比,来突出报道对象成果的重要性、先进性。比如,某一科研成果,如果不通过对比,不同国内、国外同一领域的研究进展相比较,就不能体现其先进性,新闻价值也无从谈起。

  在一些反映重大科技成果的消息中,最常用到比较性背景材料。仍以《中国制成人类观测太阳“最锐利的眼睛”》为例,为了凸显中国造空间太阳望远镜的重要性和先进性,文中用了一连串的对比性背景材料。首先和发达国家比:日本、美国、英国正在联合研制太阳望远镜乙,计划在2007年左右送入太空。太阳望远镜乙的口径为0.5米,分辨率只有中国这座望远镜的一半。其次引用两位权威专家的话来对比:负责空间太阳望远镜工程的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金声震告诉记者,中国造空间太阳望远镜的分辨率,是此前世界最高水平的美国SOHO望远镜的10倍;世界权威天文学家、美国国家太阳观测台研究员威廉·利文斯顿评价中国的空间望远镜“是雄心勃勃的大项目,将能提供独一无二的成果,并具备使太阳物理学取得重大进展的潜力”。

  2018年4月25日,蚌埠玻璃院0.12毫米超薄电子触控玻璃成功下线,笔者在采写这篇消息时,为突出该成果的重要性,就借蚌埠玻璃院院长彭寿之口写了这样一段背景材料:“2013年以前,1.1mm以下的超薄乃至极薄玻璃,技术和产品一直被国外垄断,所有的超薄电子玻璃都需要进口。而现在,我们自主研发生产的0.12mm超薄浮法电子玻璃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以完全替代进口。”[6]这段背景材料内容丰富,它告诉读者几年前超薄玻璃全部依靠进口,所有技术都被国外垄断,而现在通过自主创新,我们不但打破发达国家技术垄断,而且技术水平国际领先,这个进步是多么巨大!通过现在和2013年以前的对比,0.12毫米超薄电子触控玻璃成功下线这一新闻的重要性得到凸显。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用活背景材料是写好科技新闻的法宝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xwcb/49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