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体转型时期如何做好新闻业务实践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新闻传播发布时间:2019-10-16浏览: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小屏化”时代的来临,网络媒体逐渐成为受众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来源,网络媒体的竞争力得到了明显提升。但在繁杂的网络新闻信息中,充斥着很多虚假新闻、眼球新闻,其新闻内容真实性难以考证。网络新闻的飞速发展使得新闻内容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依赖转载的非原创新闻占据了网络新闻中的绝大部分。随着用户对新闻信息需求的增加和审美水平的提升,如何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新闻内容成为一线新闻记者必需思考的问题。

  一线新闻工作,说易做难。传统媒体的新闻采写编技巧能够提供更优质可靠的新闻内容,这来自于传统媒体新闻工作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一线工作经历积累。那么,如何才能将一线新闻工作做好呢?

教育传媒研究

  《教育传媒研究》设有:卷首语、专题研究、名家风采、学术前沿、对话高端、口述历史、影视文化、媒介教育、媒介实务、新媒体研究、纪录片研究、国际传播、名校名系等栏目。

  一、打牢新闻采写基本功,提高新闻素养

  新闻采访与写作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优质的新闻内容离不开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事实的极致追求,对新闻真相的剥茧抽丝。从核实信源可信度,到到达新闻事件发生现场,再到新闻事件关键人物的采访、拍摄,最后到新闻稿件的发布,当一名一线新闻记者接到新闻信息,到完成新闻采写任务,每一个过程都不容马虎,打好基本功是一名合格一线新闻记者的首要任务。

  坚实的基本功在关键时刻能起到重要作用。2007年1月16日22时许,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壕赖沟铁矿发生特大透水事故,35名矿工被困井下,其中6人获救,29人死亡。此类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往往经历坎坷无数,在这类报道中,采访周期长,新闻写作时间有限,新闻稿件数量大常让新闻从业者感到头疼,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考验着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是否合格。在现场执行一线采访过程中,需连续半个月时间,每天坚持第一时间发回报道。这要求记者在达到现场前,提前设想好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以及解决办法。

  临场反应能力也是新闻采写基本功中重要的一环。能不能在重重阻拦下抵达新闻事件发生地进行实时采访关乎一篇新闻稿件的成败。在人地两生的环境下,解决遇到的困难,找到突破口挖掘新闻事实是一线新闻记者必备的能力。在必要时应该寻求多方帮助,完成新闻采访任务。在笔者抵达包头后,了解到内蒙古《北方新报》有3名记者已在现场内执行采访,请求同行相助一臂之力。很快就得到了帮助,他们找到现场指挥部领导,说明“几名贵州籍矿工被困井下,贵州都市报特派记者受困在最后一道警戒线外。”20分钟后,在指挥长查看证件后,笔者终于进入第一现场。由此可见,临场发挥和奋力争取是一名一线新闻记者务必掌握的技能。

  新闻采访和写作注重工作效率,深入新闻事件发生一线,准确传递新闻事件的内容是一线新闻记者的使命。一起特大车祸、一场森林大火,都是新闻工作者的采访素材,而这些素材不能由人捏造,需亲临新闻事件一线,才能采访到现场情况,了解新闻事件发生的缘由,这些都需要第一时间到达事发现场,才能准确掌握。

  新闻采访是把握新闻真实性的第一关,事实上,发生在同一现场的新闻,新闻事实也可能发生变化。会议新闻的报道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提前的新闻策划进行采访准备,但也有特殊情况。如果记者没有深入第一线,掌握发生变数的情况,报道出来的新闻就不准确。深入新闻事件发生地采访也是把握新闻时效性的第一关。在赛事报道中,比赛结果实时更新,不在新闻发生第一线,就无法做到第一时间得到最新消息,不能及时采集到新闻信息,让身处全球各地的受众能够在短时间内知晓赛场内的最新动态。

  二、严把新闻事件真实关,提升媒体公信力

  在新闻采访与写作中,新闻工作者需时刻牢记新闻真实的严肃性。网络传播的便利性和即时性为新闻信息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新闻工作者仍需警惕其中混杂的虚假信息。信息来源触手可及为新闻工作者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考验着一名一线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如果采访新闻不能严格考证新闻事件的真实性,一方面给报社带来了负面形象,降低了报纸在受众心中的公信力,另一方面也混淆了受众的视听,报纸作为受众中信息的传播媒介,理应为受众搭建一个真实可靠的信息获取平台而不应随波逐流为达到博取眼球的目的肆意“创造新闻”,“信手拈来”的新闻,违背新闻的客观规律。

  新闻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准确无误的新闻,都包涵于“客观事实”之中。“重事实”就是要以事实为准绳,必须采集到若干证据,形成强有力的“证据链”,来支撑新闻的“事实”。在新闻工作中,难免有记者为吸引读者眼球,将新闻本身的客观事实,进行“拔高”、无端夸大新闻事实,导致发表出来的新闻,给公众造成不良影响,给媒体公信力打了“折扣”。

  新闻敏锐是一线记者必备的专业能力,考验着记者能否在平淡无奇的新闻线索中迅速找到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信息,挖掘新闻内容也需要一线记者扎根新闻事件发生一线,找出新闻真相,将其准确无误的传递到受众中间。2011年5月29日,贵阳市观山湖区朱昌镇富宏煤矿突发透水事故,井下近300米长的通道迅速被淹没,当时有58名矿工在井下作业。事发后,其中46名矿工安全升井,政府立即组织300多人抢险救援。矿难采访条件艰苦,在现场没日没夜地坚持一周时间,后来这组新闻报道在全国媒体中,以报道最快速、内容最丰富、权威发布最及时获得好评。如果未能到达“第一线”,势必这些工作不可能第一时间完成,将真实全面的新闻事件真相传递给受众。新闻真实性体现在新闻生产的各个环节,每一环节都不容有失。

  三、严控新闻事件时效性,把握新闻保鲜期

  媒体传播新闻,必须注重新闻时效性,把握新闻的保鲜期,否则新闻就成为旧闻,降低了传播效果。尤其进入新媒体时代,“快”是媒体体现行业竞争力的一个标杆。网络新闻的时效性是传统媒体不能企及的,但传统媒体往往能在新闻内容的质量上取胜,时效性也是新闻内容质量的一部分。新闻报道产生传播效果的时间限度是一定的,在什么时间范围内使新闻生效、如何快速传递全面真实的新闻信息是一线记者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线记者如何理解新闻时效?在新闻实践中包含时新性和时宜性两个层面,时新性指新闻报道应体现及时、迅捷,时宜性则强调发表的时机,要求两者平衡和统一。长期在一线采写新闻,笔记本电脑、实时连接无线网络,优秀素材的快速提炼能力,快速整合能力,并迅速写成新闻,随即在第一时间发回编辑部,只有软件、硬件相互配合才能成就一名优秀的一线新闻记者。如今,传统媒体在向融媒体转型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新闻信息在新媒体平台上传播的影响力。在本报新媒体发布消息后,要尽快转推到朋友圈或更多微信群、QQ群,用这样的方式,读者就会很快知道刚刚发生的新闻。事实上,在传统媒体融合的当下,抢抓新闻时效,抢抓新闻推送时间,也是对读者一种负责的态度。

  突发性新闻,就必须抢时效。采访突发性新闻,完全就是“以快为胜”,“抢到”新闻,就“抢到”读者,就能抢占市场。突发性新闻事件的报道最考验一线新闻记者的临场发挥。2005年1月4日凌晨1点,贵阳市西路南华商厦发生特大火灾,商场一至四楼一片火海,上百名消防官兵救火到次日中午1点。我采访持续到了次日下午4点,数码相机的两块电池轮换着充电,拍摄到大量珍贵的现场照片,采访本记了一页又一页。为了争取早日發布这则报道,必须在这次与时间的赛跑中取胜,在连续30多小时未休息后,针对该事件的一整版新闻内容终于“新鲜出炉”。新闻报道尤其注重时效性,把最新发生的新闻事件通过媒体最快发布,是一线新闻记者的职责所在。突发性新闻报道最看重时效性,在不能实现新闻报道实时传播的情况下,争分夺秒是一线新闻记者必备的素质。

  一线新闻记者肩负为受众传递真实、全面、准确、迅速新闻信息的使命,需抛洒一腔热血,坚持自己的新闻理想。坚持就是胜利,胜利在于坚持。红军长征,就因为坚持走完二万五千里,就因为坚持克服了各种困难,最终取得圆满胜利。更多坚守在一线的记者,要做好一线新闻工作,必须要学会坚持。做不到坚持,就难以做好一线新闻工作。 “必须能吃苦,必须重事实,必须第一线,必须抢时效,必须能坚持” 这是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

  参考文献:

  [1]郭磊.从新西兰恐袭案报道看一线记者融媒体意识能力建设[J].中国记者,2019(04):123-124.

  [2] 记者节特别策划:通往新闻理想的路有多远——几位一线记者新形势下的从业感悟[J].中国记者,2013(11):54.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传统媒体转型时期如何做好新闻业务实践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xwcb/48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