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新闻传播发布时间:2019-07-15浏览:

  [摘要]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一项战略任务,只有争取人心,凝聚力量,才能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常态化,从根本上夯实长治久安根基。因而,新疆文化领域正本清源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在于针对错误观点、模糊认识、分歧意见,发出权威声音,划清红线底线,彻底消除错误思潮影响,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为统一各族干部群众对若干文化问题的认识提供重要共识,为掌握新疆意识形态主导权、主动权、话语权提供重要思想。

  [关键词]新疆;各民族文化;中华文化;组成部分

中国文化

  [作者简介]闫炜炜,女,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党校传播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文学博士,研究方向:文化学、传播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出,对新疆工作要“从战略全局高度,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要求扎实做好打基础利长远的根本工作,掌握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主动权和话语权,一环扣一环地解决好各种影响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深层次问题。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加强新疆重大问题研究,加强新疆历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教育,在挖错误思潮的根子上下功夫。必须坚持政治导向、坚持中华视野、坚持正本清源、坚持理论指导实践,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抓根筑魂,应从中华文化同新疆各族文化相互联系的魂上,深刻认识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新疆文化领域正本清源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就在于针对错误观点、模糊认识、分歧意见,发出权威声音,划清红线底线,彻底消除错误思潮影响,为打赢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要把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用正确的文化观来塑造文化认同,形成思想共识。文化认同是构成民族身份认同的基本依据,它是指民族成员对本民族文化要素,如语言、文字、习俗、宗教信仰等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其核心是对民族的基本价值的认同,它既标识民族特性,又塑造认同心理的特殊功能,对于维护国家安全统一意义深远。因而,只有有了文化上的认同,才会有情感上的认同,进而达到国家认同、道路认同等政治上的认同,只有解决了认同问题,社会才能稳定和长治久安。

  一、新疆各民族文化始终扎根中华文明沃土

  (一)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

  首先,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因环境多样性而呈现丰富多元状态。中国因腹地开阔,领土广袤,地形、气候复杂,呈现出不同的地域性特征。处在不同空间地域的人们生活的自然条件互有差异,各地的发展也不平衡,在漫长的生存和繁衍的过程中,人们不同的生存环境必然形成不同的谋生方式和组织形式,从而造成不同区域的人们生产、生活、思维、道德、情感等方面的差异,最终孕育出风貌各异的文化。如唐魏征撰《隋书》所言:“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硕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日本学者青木正儿在此基础上作了更明确的阐释:“首先就风土来看,一般地说,南方气候温暖,土地低湿,草木繁茂,山水明媚,富有自然资源。北方则相反,气候寒冷,土地高燥,草木稀少,很少优美风光,缺乏自然资源。所以,南方的人生活比较安乐,有耽于南国幻想与冥想的悠闲。因而,民风较为浮华,富于幻想、热情、诗意。而其文艺思想,则趋于唯美的浪漫主义,有流于逸乐的华丽游荡的倾向。反之,北方人要为生活奋斗,因而性格质朴,其特点是现实的、理智的、散文的。从而,其文艺思想趋于功利的现实主义,倾向于力行的质实敦朴的精神。”

  其次,中华文化集各民族文化之大成。从纵向的时间轴来看,夏商周时期,中国已初步形成早期统一国家,到西周鼎盛时期人口已达1300万左右,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疆域最大的文明国家。殷周文明覆盖的地域已扩及黄河长江中下游;春秋战国时期,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已经大体形成;秦汉以后,中华大一统的思想理念逐渐形成,诸夏文化融合为汉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主导文化,继续同周边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唐宋元明清时期,各民族文化深度融合、交相辉映,终于奠定中国辽阔领土,为中华民族及其文化的繁衍生息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从横向的空间轴来看,历史上,在中原和周边多种经济文化之间,不断通过迁徙、聚合、战争、和亲、互市等方式,进行经济文化互补和民族融合。不同类型经济文化的交流渗透交融,最终形成气象恢宏的中华文化。例如我们从文学的民族学角度来看,唐朝元稹的《莺莺传》发展到后来的元杂剧《西厢记》,就是质地互异的文化间撞击融合的结果。《莺莺传》中张生对崔莺莺始乱终弃,还归怨为“妖孽”之说,这种写法在唐朝得到了认可。陈寅恪先生认为唐朝的知识分子最看重二事,一为婚,二为仕。结婚要找大家族,崔莺莺不是大家族出身,所以抛弃了她,这在当时是得到了知识界的默许的。到了宋朝,秦观、赵德麟等人写过歌舞词曲,同情莺莺,但是张、崔的最终结局都是含恨分手,因為在宋朝以礼抑情的文化语境下,结局不可能有变化。女真族入驻中原后,社会伦理价值观,民风民俗发生了很大变化。根据《大金国志》和《辽史拾遗》记载,女真族有两种很特殊的风俗,一种是试婚制度,还有一种就是上元节(元宵)的“纵偷”习俗,此日,偷人钱财,偷人妻妾,偷情人,不治罪,这是抢婚制度的遗留。女真族这么一种两性风俗和伦理制度,就给崔、张之间的爱情婚姻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大的伦理空间。因此,金章宗时代的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赋予崔、张爱情合理性并推向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结局。后来元代的《莺莺传》异曲同工,少数民族的伦理制度对它起了非常深刻的内在作用。

  (二)新疆各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历史交融

  新疆地区历史上就是中华文明向西开放的门户和中介,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长期交流交融,既推动了新疆各民族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发展。

  从历史交融的脉络上看,据先秦古籍《穆天子传》《山海经》《管子》《竹书纪年》中的一些远古传说记载,西域文化和中原文化自古就开始交流融合。汉朝统一西域以后,汉语成为西域官府文书中的通用语之一,琵琶、羌笛等乐器由西域或者通过西域传入中原,中原农业生产技术、礼仪、制度、汉语书籍、音乐舞蹈等在西域广泛传播。特别是丝绸之路的开通和拓展,极大地促进了西域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蔡文姬离开匈奴时所谱成的《胡笳十八拍》,这一乐曲片断至今还流传在民间,使其成为历史上最早研究和传播西域音乐的人之一。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迁徙与大融合,佛经翻译和寺院建筑、雕塑、绘画及音乐等与中原文化交流繁荣局面出现。出自今新疆库车的龟兹乐享誉中原,成为唐以后燕乐的基础。

  隋唐时期,中华文化包容开放深度融合,推动中华文化呈现灿烂景象。唐朝先后三位公主(宁国、咸安、太和)嫁与回纥可汗,汉族军民的大量进疆产生了以此为主体的西陲边塞诗文的发展,如边塞诗人岑参的诗句“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蕃王能汉语”,胡歌、汉语形成了两地的文化交流,是当时新疆地区民汉语言并用文化繁荣景象的写照。回纥西迁后,维吾尔文化深受中原文化和新疆地区文化影响。大批回鹘人成为佛教徒,他们用回鹘文翻译的佛教经典,创作的佛教作品,开凿的佛教石窟,绘制的佛教壁畫,都融合了中原、回鹘、吐蕃及当地居民的文化元素。据史料记载,高昌回鹘有佛寺50多处,佛寺内藏有《大藏经》《唐韵》《玉篇》《经音》等汉文书籍。宋辽时期,在中华文化的浸润下,形成了一批少数民族文学经典。如玉素甫·哈斯·哈吉甫的《福乐智慧》,作者的道德伦理思想渊源于回鹘古老的文化传统,又吸收了伊斯兰文化、佛教文化和儒家文化的有关思想。辽朝灭亡后,契丹人一部向西征服喀喇汗王朝,建立的西辽政权依从中原典章制度,有力推动了中华文化在新疆和中亚地区的传播和影响。元代大批畏兀儿居内地生活,学习使用汉语,有的参加科举考试并被录用为各级官员,涌现了一批政治家、艺术家、史学家、翻译家等。如文学家贯云石将乐府、散套和高初云汉的歌唱传给浙江川的杨氏,形成了后来的“海盐腔”,流传至明代,为“昆腔”的先驱。明清时期,叶尔羌汗国的阿曼尼莎汗整理的《十二木卡姆》,蒙古族卫拉特部英雄史诗《江格尔》逐渐形成。由于阿古柏入侵并推行严酷的伊斯兰教法,西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扩张等,使新疆各民族文化发展遭受严重打击。1884年新疆建省后,在各地兴办教育、开设学堂,重建和恢复社会文化设施,各民族文化从国家统一中获得新的力量,重新汇聚到中华文化潮流中。

  在我国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上,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秦汉雄风、盛唐气象、康乾盛世,是各民族共同铸就的辉煌。这是一种文化自信的表征。

  近现代以来,在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俄国十月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影响下,新疆各民族文化向现代转型,各民族的国家认同和中华文化认同达到新的高度。这是一个文化自觉的过程。抗日战争时期,新疆地区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各民族与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形成了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抗战文化。据不完全统计,新疆各族人民为抗战前线捐献了数十万件寒衣,154架“新疆号”战斗机,累计捐款约5000万元国币。新疆第一舞人、“天山之花”——维吾尔族舞蹈家康巴尔汗从莫斯科学成归国,用自己擅长的艺术表演参加一次次抗日募捐演出,以自己的名义捐献了一架飞机——康巴尔汗号。

  新中国成立后,新疆各民族文化进入新的繁荣发展时期。国家先后抢救、搜集、整理、翻译、出版了维吾尔、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塔吉克、锡伯和乌孜别克等民族大量民间文学遗产,推动各民族文化进入史无前例的文化自强繁荣发展时期。

  历史证明,新疆各民族文化从开始就打上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印记。中华文化始终是新疆各民族文化的感情依托、心灵归宿与精神家园,也是新疆各民族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新疆地区各民族文化要生存、繁荣和发展,决不能脱离中华文化的母体。由此可见:宣扬维吾尔等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没有关系,是一种独立文化的观点是荒谬错误的。

  推荐阅读:《中国文化》(半年刊)创刊于1995年,由中国文化研究所主办。是目前的一家北京、香港、台湾同时出版的大型学术刊物。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xwcb/47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