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新闻传播发布时间:2019-02-25浏览:次
摘 要 主流媒体承担着宣传党和政府政策、决策等的重大责任,在新闻宣传中一直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其公信力、影响力不言而喻。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种网络信息铺天盖地,冲淡了人们对传统媒体时政新闻的关注度。如今,人们关注时政新闻的渠道大多是通过移动互联网。因此,在新的媒体生态下,时政新闻要发挥好主流舆论的宣传作用,必须用灵活的传播方式、高效的传播渠道、扩大网络空间占有率。如今,不少传统媒体开始走时政新闻短视频的传播路径,做更多的尝试和探索,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唱响时代最强音。
关键词 时政新闻;短视频;传播;受众心理
1 时政新闻的传播现状
在各大广播电视台,时政新闻一直都是最主流的新闻节目,占据着主要频道和黄金时段,无论何时都像一座节目中的泰山屹立不倒。也正因为如此,广播电视台中的优势兵力往往就集中在时政新闻中。然而,多年来,时政新闻灵活的报道形式被弱化,时政新闻岗位上的团队所追求的最大原则是准确。久而久之,人才的个性不突出,时政新闻的写作和采编,最难进行变革,仿佛永远都是按照一种模式才安全。的确,时政新闻的第一要务就是要准确,大家把绝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新闻的准确性上,而不愿创新,没有精力去创新,或者不敢创新,没有必要创新。尤其是时政新闻多会议报道,千篇一律的报道模式不仅让采写者束手束脚,也让普通受众敬而远之。
当然,在过去,互联网还没有如此繁荣的年代,时政新闻由于其在报道主题和报道对象上的主流优势和先发优势,收视率还能保持在一般水平。然而,现在人们收看时政新闻的渠道和形势都非常多样化,问津广播电视台时政新闻的受众就大不如从前了。例如,笔者所在的东莞广播电视台《东莞新闻》节目的收视率就有较大幅度下降,虽然内部也在报道的深度和连续性、专业性上进行了高标准、严要求。但是传统媒体传播渠道优势不再的大背景,使其收视率和影响力依然呈现下滑趋势。好在传统媒体人“穷则思变”、追求卓越的精神未改。大家结合如今的传播新生态,进行了多样化的尝试,例如实行媒体融合,在全媒体平台上一稿多发,增加单条新闻的曝光率。不过,传统媒体人还需要继续探求改革的关键点,抓住新时代的传播规律,更多地用受众思维去进行改革探索。
2 《梨视频》给时政新闻短视频带来的启示
从2016年开始,国内出现了一些新闻类短视频的运营主体。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2016年11月3日上线的《梨视频》,是由从澎湃新闻辞职的媒体人邱兵所创始的一个资讯类视频平台。《梨视频》可谓是传统媒体人华丽转型的一个代表作,也为更多传统媒体转型提供了经验借鉴。2018年上半年,本人所在的东莞广播电视台时政新闻开始尝试做《莞视频》,笔者也参与其中。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发现,以往在电视播出的时政新闻中,一些亮点和细节拿到短视频中来进行网络传播,其传播效果能发生质变。点击量少则几万、多则逾百万。《壮观!120秒航拍,带你俯瞰港珠澳大桥》轻松获几十万点击量,《重点大学毕业还曾留学德国的学霸何以流浪街头14年》在短时间点击量过百万。制作团队花了电视时政新闻的一半力量,传播力度却实现了倍增。当然,也有一些点击量没有达到预期的案例。实践证明,短视频传播有规律可循。
《梨视频》为何受到投资商和广大网民的青睐?其中有两点引人注目。一是“用讲故事的方式传递中国声音。”二是建立了庞大而有序的拍客系统。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发展短视频,要建立庞大而有序的拍客系统是存在一定难度的,因为地方台立足的面比较窄。但地方台做短视频也有其优势,那就是立足于当地,更具有贴近性。那么,《梨视频》给我们带来了哪些短视频制作经验?笔者总结了以下三点。
首先,在手法上,需要用“讲故事”体。在一分多钟的视频中,将画面、声音、文字结合起来,塑造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这个故事重点在于展现关键细节。当然,这中间有一个误区,由于传统电视台的媒体人擅长于视频画面的拍摄,习惯于注重画面的宏观性和美感,这本身值得提倡,但要注意,如果在短视频中过于强调画面宏观的美感,而忽略了关键细节,短视频就会成为无本之末、无源之水,丧失生命力。就拿《梨视频》中的两期节目来举例,2018年1月14日播出的梨视频《世界排队最多的国家 买猪肉都要排队》,讲述俄罗斯人在各个场合中都需要排队的习惯,虽然主题比较宏观,但是画面因为细节的捕捉而显得幽默风趣,富有故事性;2018年6月19日播出的梨视频《母子为了阻挠修路 竟提气罐扬言自爆》,画面是路人用手机拍摄,并没有多少美感,但是因为节目的故事性,依然获得了很高的点击量。因此,短视频的根本吸引力在于故事,传统电视人需要将眼光更多地放到讲故事上来。
其次,在时长上,短视频的时长一般不超过两分钟,才符合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收视习惯。但这没有一定之规,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大多數情况下,短而精是首选。《莞视频》刚开办的时候,一期节目经常有三分多钟。原因是原始素材动辄有一个多小时,按照传统媒体人做时政新闻的思路,重要领导的画面、关键同期声等,什么都不能去掉,修修剪剪还是少不了三分钟,这样一来,传播效果往往不佳。这就需要传统媒体人解放思想,站在受众的角度思考问题,将话题集中在一个有关注度的点上。当然,这对于时政新闻的采访过程而言,真的需要看运气。比如有一次,笔者在报道东莞的滨海湾新区建设阶段性成绩时,在海边捕捉到了负责滨海湾新区建设的一把手在海边环顾四周的画面,我们的麦克风递上去,他马上就有感而发,正是当时关键的几句话留给了人们对滨海湾新区无限的想象空间。当天制作的《莞视频》点击量很快就达到了10万+。
再次,我们确实要想方设法建立自己的拍客队伍。这支队伍的来源应该范围广泛,覆盖各个地域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发动大家将手机用起来,随时记录精彩瞬间。而电视台也应该敞开胸怀,多一些鼓励机制,为短视频的拍摄蓄积一个能量池。
推荐阅读:《新闻出版交流》新闻出版工作刊物。报道新闻出版改革、新闻出版业务动态和新闻出版调研成果,沟通新闻出版信息。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时政新闻短视频的创作路径探究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xwcb/46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