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新闻传播发布时间:2018-01-26浏览:次
这篇广播剧题材论文发表了现实主义广播剧的创作形态和途径,随着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发达,越来越多的广播剧经典作品涌现出来,很多作品都获得了国家级奖项,广播剧将社会中人的现状呈现出来,是人文关怀精神的最大体现,以人文关怀作为追求目标,制作出更多的广播剧佳品。
关键词:广播剧题材论文,人文精神,广播剧
一、现实主义题材广播剧的创作形态
现实主义反映到广播剧创作上有三个表征:在内容方面,现实主义题材广播剧要选取现实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人物以及典型实例,以声音艺术的独特表现方式进行创作;在精神方面,要关切社会问题、反映时代特征、指引价值方向、彰显人文关怀;表现手法上,现实主义题材广播剧创作往往采用写实的手法来再现客观生活。恩格斯曾经说过:“除细节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我们可以用这句话对现实主义题材广播剧作最好的论述和概括。新时代的媒介环境,要求艺术创作有着洞察时代特征和反映生活百态的责任担当。
现实主义题材广播剧以其直面社会现实、追求艺术真实与本质真实的统一、承载社会主流价值的特点得到了听众的认可。比如,广播剧《宝贝回家》是吉林人民广播电台以当选“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的吉林省通化市张宝艳、秦艳友夫妇为原型精心组织创作的广播连续剧作品。它讲述的是一个普通女性不畏艰难、无私奉献,帮助众多失散家庭最终团圆并以自己的微薄力量推动了整个国家的打拐行动的感人故事,是一部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进步的主旋律作品。《宝贝回家》的生活原型是吉林省通化市的张宝艳,她于2007年创立了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公益寻子网站“宝贝回家”和“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多年来已经帮助1600多个家庭团聚。
2016年2月,张宝艳、秦艳友夫妇被中央电视台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张宝艳听到了广播剧《宝贝回家》后表示:“我很感动,这个作品真的非常用心,内容都是根据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的一些真实案例改编,主题思想非常符合我们的想法和精神,剧本创作尊重生活,尊重我们宝贝回家的事实,具有积极向上的社会引导作用”。
二、关注社会中人的现状并呈现出来,是人文关怀精神的最大体现
作为大众艺术形式,广播剧面向听众,讲述生活中以人为本的故事情节,传递当下主流的社会价值观。它的艺术定位就是建立在“受众本位”的基础上,以平视的传受角度反映普通人的命运和生活、痛苦和欢乐。如今的人文主义又增加了广度和深度,即“不仅要关注本身,还要关注他人;不仅要关注人的人文环境,还要关注人的生态环境;不仅要关注人类的现在,还要关注人类的未来。”人文关怀的本质,就是“一种赋予人生以意义和价值的人生价值关怀”,主要表现在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社会权益,把对人性的根本关怀作为最终要义。人文关怀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进。对文艺工作者而言,高扬人文关怀的大旗,是我们不可推卸的社会职责。
广播剧《宝贝回家》对现实生活中人们关注的拐卖儿童、失孤、收买人口等社会敏感问题,并不回避,更不掩饰,以真实的艺术给予真诚关切和真切反映,这使该剧富于时代感和大众认同感。剧中的人物命运和剧情发展都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其中有被拐儿童的血泪挣扎、有失孤父母的悲苦行程、有志愿者们的同舟共济、有公安部门的雷霆行动。整部剧残酷与温暖并存,悲伤与希望交替,传播了社会良知,透视出了人间大爱。编剧于亚南说:“我们在创作时并不回避问题和矛盾,而是以真实的生活为依据,讲好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故事,牢牢抓住广播剧的艺术本质。让听众在矛盾中听到生机,在混沌中听到光明,在痛苦中听到希望,听到满满的正能量。”
三、典型人物的塑造,是人文关怀体现的最佳途径
现实题材广播剧创作要求表现典型环境里的典型人物,既要表现时代发展特点和人情百态,还要塑造出具有典型意义的生动人物。人作为主体,是故事创作的灵魂,人物的情感更是一部艺术作品的基础,也是人文关怀最为生动的体现。我们发现,第十四届“五个一工程”获奖广播剧作品无一不贯穿着人类最美好的情感。
其中,广播剧《宝贝回家》以主人公真实的生活经历为素材,从生活中提炼,在艺术中升华,着力塑造了一个心怀大爱、执著无私、不畏艰难的伟大女性形象,是当今社会中许许多多具有正能量的正义和善良的化身。一个普通的女性,为了帮助万千离散家庭寻子团圆舍去了稳定的银行工作和优渥的收入。她十余年来默默忍受着公益事业的艰辛、亲人的不理解和人贩子的威逼恐吓,披星戴月行走全国、矢志不渝无私奉献,目的就是完成自己一个朴素的梦想:“天下无拐,万家团圆”。广播剧作为依靠声音表达的戏剧,运用人物独具特色的语言推动剧情发展,将剧中人物的情感传达给受众,是其最大的艺术魅力之一。
《宝贝回家》的人物语言风格极富艺术感染力和欣赏性,无论是浓郁的东北语言特色还是四川、贵州各地的方言巧妙使用,都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也契合人物性格和身份,体现出了各地群众的淳朴民风和东北人热情憨直的性格。剧中没一句豪言壮语,没有一件惊天动地的事件,于细微之处见真情,于平淡之中见不凡。
四、讴歌社会主流价值观,是广播剧的人文关怀核心所在
富有人文关怀精神的广播剧作品,不仅能满足受众的审美需求,还能始终向听众传递积极向上的文化价值观,在构建健康的社会价值体系上发挥导向作用。广播连续剧《宝贝回家》充满着对人民命运的悲悯、对人民悲欢的关切,实现了社会责任与主流情感相统一。家庭是社会最基础的细胞,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中一直都强调对于家庭团圆的追求和渴望。
主人公张巧燕的梦想是“天下无拐,万家团圆”,这是一个平凡母亲最朴素的中国梦,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中国梦的一部分。“宝贝回家”公益组织从夫妻二人的微薄力量到几十万志愿者的庞大队伍,从民间公益行动到推动了全国的打拐事业,从民间公益力量的蓬勃发展到国家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光明终将驱散黑暗、正义必定战胜邪恶。《戏剧文学》主编孙桂林这样评价《宝贝回家》:“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截取生活原型的横断面,用声音传播了一个人间大爱的故事,成为当前广播剧创作中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有力篇章。”习近平同志指出,“对人民深恶痛绝的消极腐败现象和丑恶现象,应该坚持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真善美战胜假恶丑,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
近年来,诞生了很多像《宝贝回家》这样的现实主义题材广播剧佳作,使我们听到了用声音巧妙构筑的、广播剧艺术形式中呈现出的美好和希望。这种美好和希望,来自这些剧中的人物情节和他们的人文情怀,来自源自现实的事件和艺术的叙事方式。广播剧有着坚守现实主义的社会责任,它更强调真善美的价值引领,温暖社会、揭露丑恶,表现生活与人性之美,传递人类发展前行的正能量。广播从业人员应不断充实和磨砺现实主义创作风格,以人文关怀作为追求目标,制作出更多的广播剧佳品。
参考文献:
[1]韩少林.新闻实践中的人文关怀[J].新闻前哨,2003(06).
[2]赵明,柳莺,王波.广播剧的人文关怀[J].新闻前哨,2009(01).
[3]刘国军,徐伟东,陈敏.播剧纪实美学初探[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10).
作者:于跃
推荐阅读:益阳工艺美术设计发展研究策略
这篇工业美术论文发表了益阳工艺美术设计发展研究策略,为了能更好的建设和发展艺术文化的益阳,突出益阳工艺美术的特点,我们需要将艺术设计和美术创意结合到一起,形成当地的工艺美术设计特色,打造高品质的工艺美术作品,论文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现实主义广播剧的创作形态和途径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xwcb/43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