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类论文范文(两篇)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新闻传播发布时间:2017-06-20浏览:

  下面是两篇艺术设计类论文范文,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艺术设计成为了提高附加价值的重要手段,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人类文化在东西方出现了不同的走向,东方在艺术表达形式上趋向抽象,西方艺术的表现趋向具象。论文从抽象艺术的发展这个角度探寻了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

民间文学

  《抽象艺术发展在现代设计的影响》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逐渐深入,现代设计呈现出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在当今生活中,简洁、大方的现代设计已是常态。然而,人们不禁对这种形式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为何会快速成为设计主流产生疑问,这要从现代设计的发展谈起。现代设计出现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受到现代艺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该文从抽象艺术的发展这一角度抽丝剥茧,探寻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抽象艺术影响现代设计

  当代,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艺术设计已经成为产品增加附加值的重要手段,因此,它的发展不仅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还展现出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发展方向和精神面貌。在中国,抽象图形自古有之,长期以来,它被人们用作点缀和美化生活的方法。这可以从我国的考古发掘中找到例子,诸如河南的仰韶文化、浙江的良渚文化、陕西的马家窑文化等遗址所出土的彩陶就是最好的印证。西方古人也非常善于利用抽象符号表达自己的意愿,我们可以从埃塞俄比亚王阿法塔古石碑、古埃及的纸草文书、北美印第安人的史前岩洞壁画中略见一斑。上述例证充分地体现出人类很早就能够将具象的图形进行抽象、简化的标志化设计能力,只不过在当时还没有出现“平面设计”这一名词而已。

  进入近代,人类文明出现了跨越式发展,随着西方产业革命的快速推进,欧美国家在取得经济利益的同时,社会自然环境也遭到了破坏,传统的社会制造结构在工业化的冲击下也面临着土崩瓦解,大量的手工艺制造者在工业化生产制造的冲击下沦为产业工人。加之西方社会对于产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应对不充分,没有考虑好用怎样的艺术美学形式适应现代化的生产制造。于是,在工业化生产轰轰烈烈到来之时,欧美国家出现了拼凑感较强的复古主义风潮,形成了形式和功能格格不入的设计现象,甚至有些产品、建筑的艺术形式影响到了功能的发挥。因此,在欧美国家出现了反对工业化的浪潮,特别是当时的一些知识分子和手工艺工人对于工业革命持一种反对和逃避的态度。

  他们向往工业革命之前的生活,这与当时流传在西方社会的来自东方的艺术风格不谋而合。于是东方艺术风格就成为这一类人所推崇的主流风格,这种风格强调自然主义,倡导田园牧歌的美学思潮。这种思潮在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流行于欧美各国,这便是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它们涉及建筑、家具设计、产品设计等诸多方面。这些运动主张注重发扬传统手工艺,广泛采用中世纪艺术风格和东方艺术风格作为装饰元素,虽然提出艺术与生活、技术的结合,但所主张的手工艺属于落后的生产方式,使其最终不能成为真正的现代设计运动。与此同时,西方的艺术发展在近代科学成果的影响下,呈现出异彩纷呈的表现形式。

  首先,发明于1839年的照相术,使欧洲艺术家纷纷放弃写实的古典艺术,转而研究当时照相术所不能触及的领域。英国科学家牛顿早在1666年就发现了光的分色现象,揭示了呈色原理。因此,当时的艺术家以此为突破口,带着刚刚发明的便携式颜料,走出画室,重新认知光,开启了一场艺术对科学的致敬。印象派用光学的研究成果,涤荡了陈旧的固有色体系,动摇了人们对于色彩的固有认识。印象派艺术家将自然界的光与色抽取出来,把这种光色带到艺术创作中,使其画面充斥着光的闪烁,刺激了绘画艺术的转变,使人们重新认识了色彩的美感。印象派在后来的发展中,一部分艺术家在科学的引导下越发理性,对色彩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修拉和西涅克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们对光与色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开创了用色彩并置的方式进行绘画的流派,即新印象主义。

  然而,随着时代的演进、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东方对于绘画色彩的情感性的表现被西方社会接受。一时间,色彩的情感性甚至超越了色彩本身之美,被艺术家运用起来,荷兰的凡•高就是最早表现色彩情感的画家之一。这些艺术家对色彩的重新认知,对当时的平面艺术设计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随后的艺术抽象化发展与高更和塞尚两位画家的创作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两位杰出的画家对色彩的追求和凡•高一样痴迷,只不过在表现形式上略有差别。凡•高多用色彩平涂,造型凸显质朴、概括;高更和塞尚在发展中偏重对画面的秩序与结构的调整,采用几何形重塑自然。塞尚对于自然界的几何形概括,影响了艺术发展的潮流,立体主义、至上主义和构成主义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表现方式。平面几何形态从传统的客观对象中呈现出来,塞尚不再重视自然再现的色彩与科学的色彩的组合,而是根据画面组织的需要确定用色与造型。时至今日,这种几何形的表现形式仍然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影响巨大。现代艺术的发展还离不开另外一位艺术家的贡献,那就是毕加索。

  1907年,毕加索完成了《亚威农少女》,这是一幅具有颠覆意义的作品,被称为立体主义的开篇之作。在这幅作品中,毕加索完全用不规则的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表现人物,有人戏称这幅作品就像“撒满一地的碎玻璃”。毕加索认为持这种观点的人的感受已经达到了他所表现的主旨,他指出:立体主义主要是描绘形式的一种艺术,当形式实现之后,艺术便会在形式中存在下去。观众通过形式感受到了这种画面的轮廓,完成了对表象的认知,仍需要积极主动地感受与参与才能取得艺术认知。毕加索在这里提出的“形式”,就是由那些几何形在二维平面中所构成的画面关系。这种关系的表现就是现代主义艺术所表现的核心。

  立体主义这种平面几何形的创作方式对于后来的平面设计发展影响极大,直接影响了20世纪德国图画现代主义的产生。俄国至上主义是在立体主义的基础上的发展。马列维奇将矩形进行组织和平涂,组成具有强大视觉张力的几何结构,其表现形式与现代的平面设计并无迥异。由至上主义衍生的构成主义设计也是如此,采用几乎纯色平涂与简洁的字体结合的强有力的几何构图,极具现代气息。法国艺术的表现方式也有了不同于以往的形式。到了野兽派的马蒂斯那里,艺术的造型和色彩的张扬性充分地爆发出来。他认为,绘画就是脱胎于平面的形象描绘,平面有它自身的价值,画家应该维护绘画的平面性特征,不应破坏它。以至于当时的艺术理论界抨击他的作品如同商业招贴设计一样。

  俄国画家瓦西里•康定斯基发现绘画中的平面几何图形与色彩结合的效果后,便以此为突破口从事抒情表象的抽象绘画创作。他认为,画面的形式可以根据人的内在需要来决定,他把几何图形的形态感觉结合色彩与音乐的基本元素进行组织,直接诉诸人的情感,从而开创了以点、线、面基本形态元素结合色彩组成节奏和韵律的画面,引发人的联想的艺术形式。在康定斯基看来,色彩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明黄色有一种尖锐的声音感觉,相反,深蓝色就显得静穆很多。这些理论都汇集在他所著的《艺术的精神》一书中,同时他也把形态的抽象研究汇集成另一部著作——《点、线、面——抽象艺术的基础》。这些细致的研究对于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抽象表现主义认为,传统的古典主义绘画只不过是对事件和物体的写实复制,画面留给观众的可扩展的空间有限,如果抛弃写实,作品中的物象被破坏,没有完整的物象,观众的注意力就会集中于色彩和线条,就会对画面本身的色彩韵律、线条关系以及其他形式产生某些心理情绪。与此同时,在荷兰以蒙德里安为代表的风格派却以另外一种艺术形式阐述着人的情感,这种形式不像康定斯基的艺术形式那样富有动感,而是采用保持平衡的冷静几何线条分割画面,并在其分割的空间内填充色彩。在蒙德里安看来,他所追求的这种形式,是一种与情感无关的形式,是一种纯粹的美。

  这种美在后来引发了纯艺术与应用艺术的结合,将绘画与设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种艺术精神可以通过建筑、产品和平面设计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艺术不是顺应日常物品水平,而是把日常物品提高到艺术水平。”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的艺术形式对后来的德国包豪斯的现代设计教育特别是平面设计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代人对“包豪斯”这个名词并不感到陌生,在许多人看来,它是一种理念,是当时德国人在国家的特殊时期为人类创造出来的经典文化财富。“BAUHAUS”这个词汇是沃尔特•格罗皮乌斯采用组词的方式创造出来的,即“bau”和“haus”两者结合,字面的意思是建筑房子,内涵指把当时的机械化生产、手工艺和艺术的结合,这是格罗皮乌斯的最初办学宗旨。

  在19世纪乃至20世纪初,机械化的生产制造使生产和艺术完全分离,相对于手工艺时代,工业产品的形式感跌落到了低谷,造成了德国产品发展的停滞不前。格罗皮乌斯深感如果生产制造没有艺术的参与,就不可能诞生好的产品。因此,在“一战”结束后,面对积贫积弱的德国,格罗皮乌斯提出把艺术和生产制造两者联合起来,建立起一个完整的体系,即一个由艺术家和手工艺劳动者所组成的体系,最终实现“艺术与手工艺的统一”。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使艺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而不再是孤芳自赏的架上作品,才能够真正实现艺术存在的价值,德国的经济才能够很快从战争的创伤中恢复。对于艺术怎样为生产服务,格罗皮乌斯有着自己的看法,传统的艺术是不能够直接服务于生产的,因为进入工业化以来,一切生产制造都是标准化的,艺术也要服从标准化生产这一前提。

  为此,格罗皮乌斯还参与了1914年的科隆论战,与倡导艺术主导生产制造的维尔德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格罗皮乌斯认为,面对现代的工业化生产,艺术设计也要符合标准化,复杂的、具象的艺术装饰不适应现代的大工业生产制造,取而代之的应是简洁、抽象的现代艺术形式语言。所以,在包豪斯设计学院开办之初,格罗皮乌斯就把当时所流行的从事抽象艺术创作的艺术家聘为包豪斯的基础课教员,把抽象艺术语言的教学纳入学校教育,组建了基础课教学体系,并由此衍生出了如今为人们所熟知的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大构成课程,为战后的设计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

  综上所述,出现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西方现代绘画艺术变革运动,是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深入探索,其不仅对现代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后来的包豪斯设计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为其提供了思想和设计语言。但是,这并不是说现代设计的抽象语言直接源于这场现代艺术变革,现代设计有自身的发展历史。抽象性艺术语言的应用,仅仅是现代设计所追求的表现方式之一。

  参考文献:

  [1](美)H.H.阿纳森.西方现代艺术史:雕塑建筑绘画.邹德侬,等译.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

  [2](英)弗兰克•惠特福德.包豪斯.林鹤,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3]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作者:郝灵生

  《标志设计在视觉表现形式的创新》

  摘要:文章以麻省理工MIT媒体实验室LOGO为例,指出标志二维“静态化”的表现形式逐渐被“动态化”创新所替代,分析标志设计由内向外的整合与优化给大众带来视觉引导的享受性作用,肯定运用新的设计手法,打破传统设计理念,使其单薄的表现形式“丰富化”。如此总结出标志设计的动态创新将是未来里标志设计结合媒体的一种向上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标志设计;视觉表现;动态创新

  引言

  在麻省理工MIT媒体实验室成立二十五周年时,设计师们为它设计了多彩射灯的动态化标志。之后又将五彩射灯的标志进行重新设计,保留了变换时的动态感,最后以线条形式设计出一个45°的“笑脸”,标志的灵活变换能衍生出各种子标志,可识别度也很高。标志的演变在图形上做出改变更为时尚大方,静动结合更加突出动态标志的灵活性,在创意设计中,从具体到抽象的改变,形式更为信息化,设计的极简风格也给大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图1)。

  一、标志设计与视觉表现形式的关系

  (一)标志“静态化”的快速识别

  标志设计将一个物体或者一个企业的文化高度浓缩,在简约的二维图形中诠释出更多信息和含义。早期的标志将图形用中国汉字或西方字母直接表达,在标志被清晰识别的同时也体现当时设计时期的一种时尚趋势。中西方文化的结合,这不仅体现文化之间求同存异,也打破了常规的传统设计。慢慢地,标志便赋予多种表现形式让其更迅速被识别,例如具象化和抽象化的图形表现,前者更容易识别与记忆,后者在表达含义中多运用点、线、面,留出一丝空间使人思考,更加突出“少即是多”的理念,用突出的个性去强调标志存在的价值,加大过目不忘的吸引力。

  (二)信息时代下“动态化”的影响

  标志在设计过程中承载了许多信息时代的文化,加上它本身是一种传递信息的载体,从而实现自己属于媒介的存在价值。数字化时期的到来使标志设计不再单调化、纯色化和静态化,标志的表现形式从里到外与时代接轨,抛开静态化设计转向动态化。动态化的标志在设计上加入了丰富的图形变换,利用媒体技术使图形“动”起来。最早我们关注到的是米高梅电影公司的标志,标志中间是一只狮子吼叫的影像,设计师巧妙地将静态图形与影像结合使标志更丰富,让观影者在片头对其印象深刻。之后标志“动态化”也在材质上做出改变,像雪佛兰汽车的标志,金属的质感在媒体技术下闪发出“至高无上”的感觉。标志“动态化”的发展,无论在媒体平面上播放,还是在导视系统中延伸运用,都能区别以往“静态化”的标志,能够告别单一的表现形式,“动态化”的转变跟随市场数字化和媒体网络新型传播的发展也将更为大众所接受。

  (三)“无感”到“五感”的动态创新

  标志设计从以往发展趋势来看,加强视觉影响力才是标志设计的重心。标志扁平化到三维立体化,从规矩的静态化转为趣味突出的动态化,标志在每一时代阶段设计中更加进步,而标志“动态化”作为新颖的设计突破了大众原有的审美“视觉观”。“五感”意为:视、听、食、闻、触。因特网的标志用到“视”与“听”的结合使设计大胆且有个性,突出视觉与听觉的传达,这与以往只有图形的标志对比,是属于“标新立异”的。标志的表现形式发展从“静态化”到“动态化”,“无感”到“五感”,都是标志在进化中不单单取决于视觉形式的一种创新表达,也使设计表现力更为广阔,不受规则限制,表明媒体技术的再设计不断革新。依附科技的介入,标志设计也能在“五感”其他几种方式下走向新的创新,倘若在今后的设计中让标志拥有气味,这不仅让设计再次突破,也让标志“动态化”创新上增加互动性。花店的标志和餐饮的标志设计时用上相同的字母或图形,为了使消费者辨别区分,这些标志都能结合他们本身的产品特性香气,使标志的辨识度更加提高,更有吸引力。

  二、标志设计动态化的创新意义与价值体现

  (一)避免审美疲劳

  标志设计动态化的创新,是在自身已有的设计上加以优化,在表现形式上用技术不断去完善,更好地延伸标志本身的生命力。根据消费者的生活形式和物品需求逐渐提高,若标志设计一味地单一,缺乏时代感必然老化,消费者的审美疲劳则会增加。MIT媒体实验室现在的标志与之前相比,图形的动态化变得更加简洁灵活,笑脸形式也充满温度,标志角度轻微倾斜让其略加俏皮。标志设计不仅需要视觉冲击力还要能够带给人悦目的感觉,无论在设计中还是在媒体使用中都要保持其应有的设计美感,这样才能扩大其影响力。人们审美趋向的逐渐提升,标志设计在表达深层含义的同时要体现图形的美感,也是标志设计不断地进步和追求(如图2)。

  (二)突出标志个性化

  标志设计个性化的突出,不同于平日在市场上所见的二维标志,标志个性化“求异”也是让消费者最好辨别的方法之一。时代革新与追求新潮,让大众的选择也越来越高,对标志个性化的视觉体验也是更加喜爱,市场上越是富有变化性的标志就越能消除对以往评判二维旧标志的标准与阻碍。麻省理工MIT媒体实验室的标志在重新设计时,经过与其他院校和行业标志对比,找出其存在的相同性与差异性,为动态化创新手段在标志设计上赋予了语言性,新标志在变换时衍生出二十三个学院的子标志,一来不仅能利用图形视觉动态变化让大众清晰分辨出每个学院,二来也是与往日呆板印章式的标志形成鲜明对比。标志设计尝试的新型改变突破二维设计中的限制,打破标志端正的设计常规,使标志实施动态化方向发展与创新,突出标志的个性化,为广大相同之中“去同求异”开辟了新道路(如图3、图4)。

  (三)提高关注度与可识别度

  标志设计的动态化创新在提高标志关注度与识别度也是相当重要的,而MIT媒体实验室的新标志在本身设计上含有一定的深度,不仅在形态上做出新兴的改变,也在改变的同时流露出其本身的文化精神与内涵。过往的标志设计中传播性过于传统,如今设计的发展都能利用新型的科技手段将标志动态化加以体现,更好地传达一个标志的信息与情感。无论是MIT媒体实验室的新标志还是之前的旧标志,这种动态化创新,都有意识地将标志本身文化信息传递给大众,从而达到标志与人之间的视觉、文化、信息传达的交流,使标志更具有关注度和独特感。标志设计本身就带来一定的信息传播性,本身设计也能结合产品的包装、广告、新媒体的技术和媒介的桥梁去实现传播性。不可否认,媒介发展十分迅速,将标志动态化利用媒体传播,远远超过二维静态的视觉表达,它所包含的信息量更大,传播速度更快,表现形式更突出(如图5)。

  三、标志设计动态化的创新表现手法

  (一)色彩表现动态化

  好的标志不光在图形上做设计,也会让色彩在标志上起到重要的作用。视觉上所看到的颜色都自带不同情绪,包含了对事物的视觉想象,且颜色能使人的视觉产生瞬间记忆,像MIT媒体实验室的旧标志,色彩形式根据场景需求加以变换,形成独特的色彩构思。色彩动态化,与单色相比较显得更有活力和节奏感。新标志的改变使标志更加细致,可以将标志传达的信息更为清晰明了,视觉效果更加突出。

  (二)二维图形表现动态化

  标志设计中图形历史源远流长,从原始时期部落的图腾,到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再到现代标志为了去适应新环境做出的改变,每个阶段都是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都起着传承延续的重要作用。MIT媒体实验室标志的改变,形式上变得更加轻盈简洁,但它们都保留了一致性——“动态化”。一个设计科学与媒体多功能实验室,除了表达其本身含义,加入了相关的媒介信息,45°“笑脸”展示上令人瞩目,体现了MIT媒体实验室更为现代化和科技信息的传达。标志的二维图形设计终究是会被科技所打破的,人们在不停追求新设计,标志动态化的体现也会是现在以及未来设计信息化的一大选择。

  (三)结合声音,气味表现动态化

  如今设计都在以多彩缤纷的形式呈现,标志作为一个象征性的视觉符号,把要传达给人们的信息都融汇在一个小小图形当中,不只单单通过图形一种方式设计,标志设计现在所拥有的动态化给人们带来的视觉享受也能激发出更多传达信息方式。今后生活中所带来的声音与气味都有可能放进标志设计里,例如一家买香水的小铺,在标志的动态化基础上,融合商品本身的香气设计,带给顾客与商品之间的互动体验;再者一家面包店,标志设计中融入美食的声音这将更加吸引顾客,使消费者更愿意去亲身体验,同时也能摆脱对标志的旧观念,能提高对产品的全新认识。标志设计能在任何场所中实现它无数的可能性:电视、网络、移动设备、商场、学校里等,标志设计利用新的传播形式,都能满足广大消费者的审美与应用需求,也体现了标志设计的新时代来临。

  结论

  标志的动态化创新就是对标志设计的一种不断完善与更好的追求。从设计理念到标志诞生,再到使用时传播方式的创新,设计师们都起关键性的作用。在标志的动态化创新这一设计体现上,产品本身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做出改变,要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避开同质化,建立标志的创新依据和确立市场的定位。通过麻省理工MIT媒体实验室的标志设计这一例子,我们了解到标志设计的国际化、多元化与人文性的发展,也了解到标志设计创新思路的实现能对大众视觉感受起到引导性的作用。动态化创新使设计将思维挥洒得淋漓尽致,在未来设计领域里,再设计的趋势高涨,各式消费、文化创意、传播方式的创新都将为设计打开新的大门。

  作者:方卫 王梓瑞 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

  推荐阅读:《民间文学》(月刊)创刊于1954年,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属中国文联主管,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中央级文学故事类刊物。刊名为中国文学文艺界泰斗郭沫若先生题写。《民间文学》以刊载充满时代气息、贴近百姓生活的新故事及民间传统故事为主,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可读性和趣味性。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艺术设计类论文范文(两篇)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xwcb/42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