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新闻传播发布时间:2016-02-29浏览:次
在当前有关新闻广播的新应用模式有哪些呢,要如何来推动现在新闻建设发展呢?本文是一篇新闻论文。广播电视要加强可以促进传统价值和文化回归的节目的创办和开发。像中央电视台的《央视论坛》、《百家讲坛》栏目就很好的促进了传统价值观念和现代社会观念的衔接,起到了较好的社会教化的作用。它们以丰富多彩的形式使全社会获得精神文化享受的同时,也接受了传统文化的洗礼。另外,公众喜闻乐见的电视剧也应“铁肩担道义”,发挥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摘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首次完整的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概念。所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决定》同时也给新闻媒体提出了新的要求: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增强引导舆论的本领,掌握舆论工作的主动权;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引导新闻媒体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重视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引导,积极开展舆论监督。这就要求广播电视必须站在时刊发展最前沿,全面发挥自己的作用,竭尽所能为构建和谐社会保驾护航。
关键词:广播电视;和谐社会,新闻论文范例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前正在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逐步贯彻实施。广播电视作为极具影响力的传媒,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肩负着重要责任。
一、舆论引导
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广播电视忠诚捍卫的生命线。《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社会科学,要坚持正确导向,唱响主旋律,为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思想舆论氛围。”凸显了宣传思想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赋予了宣传思想战线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历史使命。在当前这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在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交织,先进文化、有益文化、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并存的复杂态势下,广播电视传媒更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自己,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练就一双慧眼,做大做强正面宣传,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提高舆论引导水平。要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增强媒体公信力,努力营造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的良好舆论氛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新闻论文:《新闻战士》,《新闻战士》旨在立足山西,面向全国,繁荣和发展党的新闻事业,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新闻报道要注重以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用科学的手段引导舆论。有人认为舆论纷繁多变,不可捉摸,只能听其自然。实际上,舆论的动态可以把握,趋势可以预测,是需要也是能够进行引导、调控的。舆论宏观调控是社会舆论本身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正确引导舆论必不可缺的机制。要在对客观实际作出科学分析、预测的基础上进行舆论的宏观调控,取得舆论引导的主动。要改变舆论引导方式,变训导式的宣传方式为诱导式的宣传方式,变灌输式的宣传方式为启发式的宣传方式。对群众的思想认识问题,要着眼于疏导,采取平等相待的态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寓教于乐,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正确思想的熏陶。要了解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掌握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摸清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以及重大决策是否满意、是否赞成,以便把握社会的脉搏,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去统一群众的思想和行为,实现新闻舆论的正确、有效引导。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会不断出现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党和政府会根据相应的情况制定不同的方针、政策,这些方针政策与百姓的实际利益相关,往往会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议论。在公众对政策的细节不清楚甚至出现误解的情况下,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的及时介入、跟踪、报道显得尤为重要,引导的及时、准确,舆论就会平稳、和谐。从民众的角度上对方针政策予以解释和沟通,保证政令畅通,增强人民群众对党执政能力的信心。针对热点问题,广播电视要旗帜鲜明地发出强势的正确声音,展示主张和见解,用正确的舆论纠正由热点问题引起的社会舆论的偏差。热点问题报道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党和政府工作,帮助人们积极解决实际困难或思想问题,而不是为了追求轰动效应。
二、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是广播电视传媒的基本作用之一。它包括对党务、政务的公开,对国家机关各级公务人员施政活动的监督,以及对坏人坏事,特别是腐败行为的揭露,展示公众对于国家机关人员的批评和建议,帮助党和政府克服不足,完善制度,强化人民群众同党和政府之间的和谐关系。促使社会沿着科学、法制和正义的轨道前进。广播电视传媒的新闻舆论监督由于负载着社会公众的注意力和社会压力,因此,它干预社会生活的能力,其威力是巨大的。干预的本身,是对社会和谐的一种“软协调”。比如孙志刚案的舆论监督,促使国家废除了实行长达21年的收容遣送制度。
各级电视台要加强道德舆论监督,开辟专题、开设栏目,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典型事例进行报道。像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就牢牢把握住社会的脉搏,真实地反映真实的真相,成为敏锐的社会观察者和推动社会进步的正义力量。广播电视工作者也要把镜头、话筒对准现实生活中的不道德、不文明行为,如官僚作风、铺张浪费、见利忘义、损公肥私、不讲信用、欺骗欺诈、见死不救等,对其进行揭露和批评,促使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广播电视传媒的舆论监督具有透明度高、影响面大、时效性强等特点,但在舆论监督过程中也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舆论监督要有利于维护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
舆论监督要做到有利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党和政府改进工作,有利于人民群众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广播电视媒体要及时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做国家和人民的传声器,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保持政府和人民之间的联系,这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非常重要的一点,也是广播电视媒体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的一点。
(二)舆论监督要讲究科学方法。
要善于从党和政府重视、人民群众关心、实际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中寻找典型,抓住那些带倾向性的问题进行监督。要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地开展监督。既要监督到位,同时又要坚待看主流、看大局、看趋势,不信马由缰,图一时之快,随意炒作,产生误导。要以恰当的方式方法开展监督,做到“解难不发难,补缺不拆台,帮忙不添乱”。既反映人民群众议论、关注的焦点问题,又帮助党委政府做好疏导工作;既揭露问题和矛盾,让群众看到解决问题的前景和希望,同时又要及时报道党和政府解决这些问题的成果和方案。
(三)舆论监督要慎重把关。
一是从真实方面把关。任何夸大、缩小、失实或隐性失实的舆论监督的报道,在新闻规律和有关法规法律面前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因此,对事实是否确凿必须一一核实,确认准确无误。二是从法律法规方面进行把关。为避免产生不良后果,对于即将报道的内容,从法律法规的角度进行把关是完全必要的,必要时,还可以咨询法律工作者。三是让监督对象及有关部门把关。倾听被批评、被监督者的意见,提高报道的准确性和舆论监督的有效性。
三、积极促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
大力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的元素。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丰富而又独特的传统文化,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传统文化。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道德理想和道德观念。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我国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天人一体,重视尊重规律、休养生息;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强调以和为贵、志同道合,重视家庭和睦、融洽相处;在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的关系上,强调协和万邦、和而不同,重视睦邻友好、互利互惠。这些道德规范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精神之中,千百年来一直是支撑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重要思想道德资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这些传统美德仍然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仍然是衡量人们道德素质的重要价值尺度,仍然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继承和弘扬这些传统美德,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营造崇尚和谐、追求和谐、维护和谐的浓厚氛围,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广播电视新发展管理应用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xwcb/36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