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新闻传播发布时间:2015-10-22浏览:次
在目前有关新传播技术应用的新特点有哪些呢,应该如何来加强对新闻建设管理的新发展呢?同时现在新闻的新应用技巧有哪些呢?本文选自:《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力求反映我国广播电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全面开展业务研究,深入探讨广播电视业的改革和发展问题,及时介绍高新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中的运用情况,努力为读者服好务。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在广播电视类期刊中稳居第一,成为中国广播、电视类最权威的学术刊物。
摘要:在媒体融合上,存在着很多形式层面的表现,比如,在新闻网络化、碎片化的时代,媒体议题设置与舆论引导能力在下降。很多人对媒介融合的认识不到位,将文字、图片、视频简单相加来改造传统报道,部分人认为将信息上网就是新媒体,媒体的融合不仅是符号形态和媒介形态的互相包容,更离不开对媒体环境的整体把握,要从新闻理念的层面进行思考。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理念,论文投稿
一、新传播技术衍生的新闻理念
新闻传播方式的变革与技术的更新关系密切。新技术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也决定了新闻传播领域的思维方式,包括媒体传播的新理念。
(一)媒体融合发展
媒体的信息生产方式一直在适应新的传播技术,媒体融合便是生产方式适应技术更新的体现,不同符号形式的内容冲破了媒体之间的界限得以在同样的平台传播[1]。传统媒体纷纷数字化、网络化,借助数字技术衍生出了新兴媒体,新媒体在新闻传播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融合新闻”逐步成为新闻传播的主体。
(二)大数据传播
大数据在新闻传播业内掀起了一股浪潮,新闻生产的理念发生了改变,使其成为了媒体创新的有力武器。在新闻传播行业利用数据制作新闻的方式已比较普遍,大数据有助于媒体发现更多的新闻来源,对新闻的客观性、真实性的保障有很大帮助,带来了新闻领域新的发展机遇。利用大数据辅助新闻进行报道的趋势逐步显现[2]。例如,“今日头条”APP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用户阅读行为来推送头条新闻等。
(三)新闻传播的用户思维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5年7月23日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今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移动上网设备逐渐普及、网络环境日趋完善、移动互联网应用场景日益丰富。信息传播不再只掌握在专业机构手中,相对处于被动的受众向主动获取、生产和传播信息转变,媒体更加重视用户在信息获取中的体验。媒体的演进过程伴随着媒体态度的转变,由于人与信息、设备日趋无缝连接,媒体服务越好,用户对其的认可度越高。
二、新传播技术带来的负效应
新技术提高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增加了信息量,丰富了新闻的表现样式,带来了全新的新闻传播理念,但是其带来的负效应也是显而易见的。
(一)媒体笼罩下的“容器人”
“媒体是人体的延伸”,在传播技术的推动下媒体打破了人类感知的局限性,各种媒介如同人与生俱来的器官一样让人体获得感知外部世界的能力,但另一方面,媒体也限制了某些感官的潜在能力。很多人使自己封闭在媒体所营造的信息环境中,花费大量时间用于媒体消费,成为“容器人”[3]。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容器人”在各种媒体的信息包围中逐步丧失了自身的观察、分析、思考能力,思想行为容易受到媒体的左右,尤其是对于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形成带来阻碍,不利于人的“自我实现”。
(二)技术逻辑下的伦理困惑
新闻伦理在当下的媒体环境中是从业者不可回避的一大拷问。新传播技术在新闻获取、制作、传播这三个阶段给传播者都带来了挑战[4]。红外线相机、针孔摄像机等运用了数字技术的设备让世界变得更加透明,但利用数字技术造成的新闻侵权现象对传播者提出了考验;大数据挖掘带来新的传播样态,一定程度上让新闻更加真实、客观、具象,但对部分公众隐私的侵犯同样滋生弊端;网络化带来的便捷和低成本,也让虚假、低俗的新闻蔓延;媒体提供的免费的信息负载着沉重的广告,甚至混淆了新闻与广告的界限。
(三)“多即是少”:海量信息导致的信息匮乏
在泛媒介传播环境中,传播的主体更加多元,媒介数量越来越多,面对海量信息,大量杂乱无章的内容充斥在人们的视线中,这些内容也远远超过了人类对信息的处理能力,给人带来困扰,甚至造成思维能力的萎缩,容易导致受众在媒体接触过程中的“迷航”。比如,某人订阅了40个公众号,至少一半以上不会经常打开,因为海量信息涌向了用户,信息过载对于当今受众来说是一个最大的问题。
(四)形式大于内容:技术掩盖新闻性
同样,大数据技术与新闻业的基本理念并不是完全兼容的,在媒体的实际操作中表现在新闻作品视觉效果与新闻价值的背离,新闻自由与隐私保护等方面的矛盾。新闻业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具有人文主义取向的,这与大数据的机械化也是不完全吻合的。媒体需要在大数据面前保持新闻的独立性,避免完全被其左右。
三、传播技术与新闻理念的融合途径
技术革新带来的弊端不可避免的出现新闻传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探索两者的结合点,既要充分发挥技术的带动作用,也要反对任何形式的技术崇拜,促使新闻传播业的良性发展。
(一)融合的产品表现:生产“智慧新闻”
大众传播业应追求卓越,内容品质、观念态度都应以卓越为标杆。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潜藏的新闻价值,主要在于通过数据的智能化处理,提高新闻洞察力,帮助受众穿透信息迷雾,获取更真实、有效、有价值的新闻。在大数据的帮助下,“智慧新闻”表现在“数据+新闻”的融合[5],并且进行有针对性的新闻推送,对受众进行“新闻定制”。大数据通过全体样本采集,能够更加准确的判断新闻的个案在全体样本中的代表性,避免造成以偏概全,做出片面的判断,这成为了媒体的有力武器,对于提高新闻的真实性,回归新闻本源具有重要的价值。主流媒体在新闻报道中往往更善于分析、挖掘,提供更有价值的新闻。大数据对新闻分析具有极大的加强作用,以往很多新闻只能做“事后诸葛亮式”的被动报道,有了大数据的帮助,新闻报道可以在已有数据的支撑下,结合相关报道或分析,对事件可能的方向进行预测。媒体充分挖掘数据背后隐藏的新闻价值可以丰富新闻内容,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新闻产品。“智慧新闻”在提高新闻事件报道的真实性水平、新闻分析的预见性、受众获取和运用信息的有效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新闻传播技术应用的新改革措施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xwcb/33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