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十二怒汉》“三一律”研究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新闻传播发布时间:2014-07-25浏览:

  摘 要:“三一律”是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时期,在戏剧创作方面提出的一套严格的艺术规范和标准,即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整一。“我们要求艺术地布置着剧情发展;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从开头直到末尾维持着舞台充实。”[ ]波瓦洛的这两句诗,从严格意义上概括了“三一律”的法则,是古典主义的艺术法典。

  关键词:十二怒汉,三一律,司法正义

  电影《十二怒汉》讲述了一名在贫民窟长大的男孩被怀疑杀了自己的父亲,十二人的陪审团专门针对此案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全片片长96分钟,几乎有90分钟的剧情都发生在一个狭小的房间之内;本事时间也几乎全部发生在一天之内;剧情线索紧紧围绕少年是否有罪展开,没有其他多余的旁枝末节。《十二怒汉》颠覆了电影艺术的宽广性,选择了一种集中化的表现方式来刺激观众的神经。这种集中性的表现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借用了“三一律”这一古典主义文学理论。

  一、“三一律”的产生与意义

  情节的整一律就是指在戏剧中,情节矛盾冲突的整一性。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认为戏剧“是对一个完整而具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所谓‘完整’指事之有头,有身,有尾。”[ ]这表明情节的制定需要严密的组织,任何部分的改动、删除都会使得情节整体发生变化,趋向松散。时间的整一律是要求戏剧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展现重要的故事情节,在这样的结构之下,戏剧整体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

  对于地点的整一性的要求和时间的整一密不可分。这源于古希腊戏剧表演形式上的一种局限。古希腊戏剧有合唱队,在表演时中间没有停歇的,因此也就使得剧情在时间和地点上受到了相应的限制。而且由于时间上严苛的要求,舞台上自然也就难以展现更多的事件发生的地点。

  “三一律”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剧作家们对规范过于程式化的追求,使得戏剧中的人物性格呈现不出多元性,变成单一化、类型化的扁型人物,戏剧结构也就显得僵硬、不自然。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古典主义大量的戏剧实践也表明“三一律”在艺术上具有高度简洁、紧凑、凝聚的特性,使得剧情集中、冲突尖锐。几个世纪的时光荏苒,随着电影这种时空艺术的产生,将古典的戏剧结构结合到现代的电影当中时,“三一律”重新散发出了耀眼的光芒。

  二、“三一律”在电影《十二怒汉》中的运用

  电影和戏剧不同,它脱离了三堵墙的限制,在艺术表现上也就具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这似乎表明“三一律”所要求的情节、时间、地点的整一对现代电影而言是无法构成任何束缚的。但西德尼•吕美特则将“三一律”运用到《十二怒汉》中,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

  在情节设置上陪审员一直就少年是否犯罪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电影的剧情紧紧围绕陪审员之间一次又一次的表决展开,情节冲突一环扣着一环,不断的有人被说服,又不断的有人提出自己的疑问,最终连贯的朝着结局发展。情节的整一在这部电影中得到了全面的阐释,任何一个环节的变化都无疑会影响整部电影情节的走向。

  这部影片因为时间设置的非常紧凑,所以案件之中的所有冲突都非常集中地表现出来:当有人提出少年拥有一把和凶器一样的刀时,8号陪审员将自己的一把一模一样的刀插在桌上,推翻了这个证据;少年楼下的老人声称自己看到了少年杀人后落荒而逃,于是几个陪审员开始场景再现,从而证明步履蹒跚的老人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做到这一切。一场精彩绝伦的讨论就如此这般浓缩在短短的几个小时之内。

  冲突集中爆发的同时,十二名陪审员的人物形象也迅速得以建立。尽管陪审员的名字观众都不得而知,但是每一个个陪审员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性格特征等都在一次又一次的思维冲突中表现了出来。观影者可以看到思维敏锐、观察细致的7号陪审员;因为自己孩子的过往而迁怒于被告的3号陪审员;一直想去看球赛因此显得非常急躁的9号陪审员……这些陪审员的形象在观影者的心里早已从简单的编号转变成了有血有肉的立体式的人物形象。

  三、《十二怒汉》中的司法正义及其他

  《十二怒汉》这部电影将“三一律”融入到影片创作当中,在这种规则严谨的电影结构之下,影片有关司法正义维护的主题跃然于银幕之上。

  首先,影片集中表现了英美法系中的陪审团制度。12名陪审员作为普通民众,积极参与到案件的判决当中行使着自己的权利。每个陪审员都本着自己的良知与理智对案件做出了合理判断,并在最后达成了反转性的一致意见。这说明民众参与在某种程度上会预防司法不公,这也正是影片大笔墨刻画陪审团的意旨所在。

  在本片中还能体会到维护司法正义的一个重要的司法原则,即无罪推定原则。“无罪推定原则(英文:presumption of innocence),意指未经审判来证明有罪确定之前,优先推定被控告者无罪。” 众位陪审员正是利用了这一原则挽救了少年的性命。陪审员们每次就案件的焦点产生激烈的争辩时,都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无罪推定原则在司法体系当中的重要作用。这一原则也折射出了创作者蕴含在影片当中的对于社会司法制度建立的思考。

  《十二怒汉》将“三一律”有机地消化,增强了电影表现力的同时更让旧典散发出新的生机。并用克制又富有深意的镜头语言揭示了司法正义的不可违背性。故事浓缩在一个简单的场景中,却能蕴含无穷的张力,对于当今许多叙事无力的现代电影而言仍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电影《十二怒汉》“三一律”研究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xwcb/14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