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新闻传播发布时间:2014-06-03浏览:次
新闻传播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尽可能如实地传播新闻事实,五个W都要准确,它记录的是事物在发展变化过程中某一时刻的状态。在报道过程中不掺杂个人的主观评价,而保持一种客观态度,这是新闻工作的一条基本职业规范。艺术恰恰相反,最是张扬个性。艺术强调的正是主体的主观创造,“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8]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科西部项目:《马克思、哈贝马斯和麦克卢汉的传播观比较研究》(11XJA860001)阶段性成果。
普列汉诺夫说:“艺术是人与人之间精神上交往的手段之一。”[1]从人与人之间理解和交往的角度来考察艺术,艺术活动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播行为,与以新闻传播为代表的一般的信息传播行为相比,其特殊性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艺术传播的基本媒介是艺术符号,简单说就是艺术作品,艺术作品在艺术活动中既是信息传播的手段,同时也是目的,这与新闻作品、广告作品是不一样的;其二,艺术传播的目的和效果是寻求和达到共鸣,而不仅仅是共享。艺术作品美不美,是否有感染力是影响艺术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艺术的传播效果与艺术作品的感染力成正比,并直接与受众的参与程度相关;而对于新闻传播来说,告之是目的,新闻作品的新(主要指内容)、真、快、准才是第一位的。
一、艺术作品既是传播手段,同时也是目的
苏珊·朗格说“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艺术形象不是现实中的事物,而是艺术家创造出来的,“一件艺术品的某些东西是从音调和色调的排列之中浮现出来,它原来是不存在的,它不是材料的安排而是情感的符号。这种表现形式的形成是运用人的最大概念能力——想象力罗致他最精湛的技艺的创造过程”。[2]人类的情感有多种表达方式,唯有艺术是最为优雅因而也最能体现人本质的表达方式。人类的原始情感经过艺术的过滤和提纯,变得更加澄澈、更加深刻,也更为优美。艺术使人类在自然面前保持了一份自尊,艺术使人类更有力量、更为自由。而为达此目的,艺术须不断为人类的情感找到新的更富表现力的方式,这也成为衡量一个艺术家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
对人类原始情感过滤和提纯的过程,事实上就是一个艺术编码的过程。艺术家把自己强烈的情感“构筑”进作品,这首先是出于表达自己的需要。“艺术家常遇到这种情形,他感到苦闷,但由于把苦闷表现为形象,他情绪的强度就缓和了,减弱了。甚至在眼泪里也藏着一种安慰。”[3]古人也说,言之不足,歌之咏之,歌咏之不足,舞之蹈之,这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艺术的产生过程。艺术理想的本质在于这样使外在的事物还原到具有心灵性的事物,因而使外在的现象符合心灵,成为心灵的表现。“在艺术里,这些感性的形状和声音之所以显现出来,并不是为着它们本身或它们直接现于感官的那种形状、模样;而是为着要用那种模样去满足更高的心灵的旨趣,因为它们有力量从人的心灵深处唤起反应和回响。这样,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而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性化显现出来。”[4]但艺术活动和纯粹的自我情感发泄是不同的。苏珊·朗格举例说,一个号啕大哭的孩子可能表现出很丰富的情感,但那不是艺术,因为“艺术家所表现的不是他个人的实际情感,而是他所认识的人类情感”。[5]艺术家把他所认识到的人类情感经过抽象和赋予形式的过程,就是艺术创作的过程。
“美不是事物本身的性质,只存在于观照它们的心灵之中。”[6]这种美与人的心灵的联系不能简单理解为单纯被感知,美必须根据心灵的能动性来定义。“艺术家的眼光不是被动地接受和记录事物的印象,而是构造性的,并且只有靠着构造活动,我们才能发现自然事物的美。美感就是对各种形式的动态生命力的敏感性,而这种生命力只有靠我们自身中的一种相应的动态过程才可能把握”,“一个伟大的画家或音乐家之所以伟大并不在于他对色彩或声音的敏感性,而在于他从这种静态的材料中引发出动态的有生命的形式的力量”。[7]
从根本上说,艺术传播的是美的信息,而新闻传播的是事实信息。美是一种主观价值,事实是一种客观价值。新闻评论虽也是一种主观价值,但它是一种理性评论,美却是与人的情感相联系的。
艺术作品有时也被当做直接的传播工具,如文人之间的唱和,决定这种唱和质量的,依然是作品的艺术水准。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唱和作品,作为当时当事人之间的信息媒介,这些作品所承担的通讯功能早已丧失,但却作为一种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流传下来。刘三姐故乡的青年男女用对歌来传情达意,今天这些山歌早已成为歌舞晚会的常备曲目。还有长江的船工号子等等。新闻尽管是以记录真实历史为己任的,但除搞专业的人士以外,人们很少会记起历史上记录重大事件的新闻作品(不包括影像),因为新闻的一个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告知。这个任务一完成,其使命就终结了。所以新闻作品被人们称为“易碎品”。即使着名如毛泽东为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所写的那篇消息,也主要是在新闻圈子里的人才会经常提起。马克思说,新闻工作容易使人养成浮光掠影观察事物的习惯,而这种习惯却是艺术创作的大忌。
想尽快地、全面地知晓发生在我们周围(这个周围的范围是相对的)的事情,这是人生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新闻传播的动力所在。事实上,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本身就有一种内在的传播张力。只有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才是值得传播的,越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传播得越快越广,在新闻的传播竞争中,落后一秒即意味着陷入被动。所以业界才有“抢新闻”之说。凤凰卫视名记者闾丘露薇的格言就是:“在现场!”
新闻作品具有时效性。从某种意义上说,越是好的新闻作品其时效性就越短。与此相反,伟大的艺术作品却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益体现出自己的艺术魅力。新闻作品强调对事件的明确记录,艺术作品则追求对事物的艺术再现。艺术活动的全部核心是创造艺术作品,作品是艺术家的心血,是他全部身心关注之所在。马克思说:在必要时作家可以为了作品的生存而牺牲自己个人的生存。一句话道出了一切真正艺术家的心声。因为艺术在作品中以自身为内容,所以艺术的目的就在于艺术本身。
艺术家把自己的感情凝练为艺术品,他专注于自己的创造,他希望别人能理解自己的作品,但决不因此而降低自己的标准,丧失自己的个性。事实上,历史上有很多伟大艺术作品,它们是后人永远难以企及的高峰。这些作品不但在形式上提供了卓绝的范本,而且在作品所传达的思想意蕴方面,也让后人长久地把玩不尽。
二、艺术传播的目的是达到共鸣而不仅仅是共享
新闻价值的基本要素是新(奇)。所谓新是相对于受众知晓程度来说的,理论上说,某个新闻事实相对于特定受众的新闻价值是一个确定的物理量,是可以精确测量出来的。信息论的创始人申农把描写不肯定程度的量值称作“熵”,而信息就是不确定性的减少,是“负熵”。熵越大,不确定性越大。这个原理应用于艺术上,一个艺术客体,其信息量越大,则其解释的不确定程度越高,因此其熵值越高,而其魅力也越强。这是音乐、建筑等高抽象性的艺术作品具有特殊魅力的原因,也是许多伟大古典着作(如莎士比亚、曹雪芹的作品)之所以具有长远魅力的原因(所谓“说不尽的莎士比亚”)。反之,绘画中的叙述性作品,通俗文学中的情、侠小说,其熵值往往很低,因为其信息的定向性和确定程度太高。[9]
维纳说:“我们可以把消息集合看做其中有熵的东西,概率越高的消息,提供的信息越少。陈词滥调的信息价值当然不如一首伟大的诗篇。”[10]要想评定一幅画或一部文学作品的信息价值,就须知道其中有哪些对古人和今人是新的东西。西方有句谚语:“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从这个意义上说,要在事件本身的新奇上做文章,是没有多大余地的,尤其是在当今资讯异常发达的时代。所以,创新才能成为一个时代的主题。而创新“就必须说出某种在本质上异于社会上原有公共信息的新东西”, 这样才能“使社会上的一般信息丰富起来”。[11]
如果说,告诉一个人一件他想知道的事情很容易的话,那么,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很好地欣赏艺术作品。在艺术符号系统中,音乐符号是最抽象的一种。汉斯立克说:“音乐美是一种独特的、只为音乐所特有的美。这是一种不依附、不需要外来内容的美,它只存在于音乐的艺术组合中。优美悦耳的音响之间的巧妙关系,它们之间的协调和对抗、追逐和遇合、飞跃和消逝——这些东西以自由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直观的心灵面前,从而使我们感到愉快。”[12]人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程度,不仅与听者是否理解音乐作者所属的一定的文化传统,特别是一定的音乐传统有关,且与听者是否理解这种音乐的特定符号结构有关。波兰语言学家沙夫说:“当我听到一段乐曲时,音响进入我的感官并达到脑子。但如果我缺乏感受力和对音乐结构的审美理解所需训练的话,那么这种信息就碰到了障碍。反之,如果我是一个训练有素的音乐家,那它(音响)就遇到了一个可对它作出解释的结构或组织,从而使这种模式在有意义的形式中展示出来,由它产生了审美价值和进一步的理解。”[13]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里也说了类似的话:“从主体方面来看,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不是对象。”[14]
艺术的传播动力来自于艺术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托尔斯泰说:“艺术是这样的一项人类的活动:一个人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有意识地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为这些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感染不仅是艺术的一个标志,而且感染力的程度也是艺术优劣的唯一尺度。”[15]作家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引起了欣赏者的共鸣,或激起了欣赏者的情感波澜,使欣赏者感到一种美的愉悦,这就完成了一次成功的艺术通讯。萨特曾形象地描绘艺术家与欣赏者之间的关系:“编写就是向读者提出呼吁。……作家在创作自己的作品时,向读者的自由提出呼求,要求进行合作。”[16]
卡西尔认为,要想感受美,一个人就必须与艺术家合作。不仅同情艺术家的感情,且还须加入艺术家的创造性活动。所以艺术欣赏的过程,也是一个人审美能力提高的过程,且这个提高的过程舍此之外别无他途。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肩负着提高人类审美能力的重任。
由于艺术编码的复杂性和输送信息的间接性,与其他更便捷的通讯系统(如新闻、电讯、教育)相比,艺术也不利于发挥这种作用。因而艺术的存在愈来愈具有非功利、纯观赏和娱乐(游戏)的性质。虽然新传播技术的发展已使艺术的生产方式和感知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由此导致艺术的美学性质和审美意义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在艺术的发展中,独创性、个别性的因素始终是第一位的。
总之,艺术传播的是一种美的信息,传递的是信息的美,因此它的生产过程、它对作者和受众的要求和期待都是和新闻传播有明显不同的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浅析艺术传播不同于新闻传播的两个特点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xwcb/13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