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新闻传播发布时间:2014-02-21浏览:次
“求真最可贵”,在报道新闻时,我们应尊重新闻事件的原生态,做到不修饰,不摆布。当新闻呈现在电视屏幕时,可能会出现一个长镜头摇得不均匀,或是记者的同期声收音不那么清晰等问题,但这种瑕疵,并不能改变这种原生态的电视作品的味道。
一条新闻专题片,通常需要记者、摄像、后期编辑等人员通力合作方能完成。依据岗位性质,电视摄像的首要任务就是用镜头记录新闻事件所需的画面。电视摄像从业者除了要具有拍好画面的技巧和能力外,还需要不断地增强编导意识,善于观察以及尊重新闻原生态,在艺术领域敢于创新,这样令拍摄的画面更加富有表现力,从而进一步增强新闻作品的内涵,提升新闻作品的含金量。
一、良好的沟通有助于增强新闻采编播时效
以上所指的沟通,广义来说指的是两方面对象:与记者沟通和当事人沟通。
当我们在赶赴新闻现场的路上,摄像与记者之间有了良好沟通,使得摄像第一时间到达新闻现场后,围绕记者设定的主题,捕捉画面,收集信息,效果自然事半功倍。另外,在现场拍摄时,与当事人沟通,或许能了解到更多未知的信息,将这些信息用镜头记录下来,及时提供给记者,记者根据摄像拍摄的画面组织材料,编写文稿。在后期的新闻画面编辑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新闻所需要的是交代事件发生的环境、状态、以及影响的画面,要景别丰富,错落有致。而在新闻传递的信息内容上,摄像与当事人沟通了解到的信息,在新闻报道中或为主要信息或是主要信息补充。由此可见,建立良好的沟通基础,能使摄像师养成带着编导意识的拍摄习惯,再多加练习和应用,最终实现“无剪辑拍摄”,即提高采编播的效率,拍摄所展示的画面语言也会更加紧扣主题、突出重点。
二、善于观察,尊重新闻原生态
若把新闻事件的核心称之为“新闻源”,那么,信息将会以“新闻源”为中心,源源不断地向四周辐射。因此,新闻摄像师则需要有洞察能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在特定的时间内,果断按下录制按钮,用镜头记录新闻原生态素材,这需要勇气和胆识。
我们常说“真实最动人”,摄像师在工作中要善于观察,用镜头去记录“接地气”的画面。因为这些真实的画面,最具有打动人心的感染力,最为广大电视观众所接受。
《新闻调查》——《双城的创伤》,主要讲述发生在甘肃武威数名小学生相继自杀事件,央视记者柴静负责调查事件背后的真相。影片的结尾部分,是柴静和苗苗的同学小孙的交流场景,他们在一个十几米高的土台子上交流的画面。柴静问小孙:“你把那个药都吃了,身体难受吗?”小孙回答“难受”。柴静接着问小孙:“哪里难受?”小孙沉默了许久,没有回答,而是起身离开,往土台子下方跑远。摄像机没有因为小孙的离开,而终止拍摄,广角全景的景别跟随小孙,看到小孙滑下土台子,走向远处,直至消失在画面之中,此时镜头再次摇到柴静那里,停了一会,柴静即兴说:“在这样的谈话中,看着孩子离开,你知道他的内心世界里还有许多谜没有解开,还有很多话很难说出来给我们听,我们只知道在这些孩子的内心深处,有很多从来没有被人了解到的东西,这些东西也许就是他们后来相继服毒的原因。其实在整个双城少年服毒的事件调查过程中,到最后我们才发现最大的谜其实就是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怎么样去打开它,可能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每当看完这部新闻专题片,总能触动我,文字直击内心深处,影像让这些感受具体化,别有一番味道,尤其是片尾的一个长镜头的画面:
“两人交流、一人离开、即兴出镜”,感觉意犹未尽。如果我们将一个长镜头分切三部分,或者为了除掉那些瑕疵而采用摆拍,甚至不厌其烦“NG”下苦工,那都是徒劳的,因为它没有保留这种现场的原生态特性,也就没有作品原汁原味的清香。
三、电视摄像既要负责记录。还要懂得艺术创作
电视摄像在拍摄之前,必须去了解怎么处理好镜头表现力:涉及到机位的角度、运动的方式、运动的快慢程度的掌控、思考怎样进行光线和色彩选择,以及后期剪辑时镜头的组接对整体画面节奏的影响等。
1、镜头角度的选择。一般来说,角度分为水平角度(正、侧、背、斜)和垂直角度(平、俯、仰)两大类:正面拍摄易表现被摄对象的基本特征,利于人物与观众的交流;斜、侧方拍摄则增强被摄对象的立体感;而平摄合乎日常生活视觉习惯,画面真实;仰摄则可表达崇敬心情等等。
2、运动方式的选择。镜头的运动形式包括推、拉、摇、移、跟及其综合运用。电视画面能够直接表现运动主体富有变化的运动姿态,包括运动的速度、节奏以至运动的全过程;还可以通过电视特技手段和特殊的拍摄方法,表现运动主体瞬间的运动状态,如一朵鲜花在几秒钟盛开。
3、光线和色彩的选择。光是画面造型的主要元素之一。外景多用早晨和傍晚的自然光,拍出老人在家的生活的温暖感,惬意感。
4、选择客观合理的画面景别组接。考察摄像师的创作思维水平和叙事能力,通常看其对景别选择正确与否,是否能合理地组接好。对于叙事镜头,应注重景别上的变化,使其对视觉产生一定的刺激,形成视觉流节奏,否则就没有了空间概念。例如,田径中的百米比赛,如果全部使用全景,节奏就紧张不起来,但若加上几个近景、特写,进行人物表情的细节描写,运动场上你追我赶的紧张气氛就会骤然加剧,电视机前的观众也因此能受到强烈的感染;反之,我们都使用全景的镜头,观众就不会有这种强烈的参与感受。
四、整合采编播资源,利用先进的设备,做精彩节目
浙江卫视推出的《中国好声音》栏目,受到全国电视观众的喜爱,收视率节节攀升,在娱乐节目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它能一枝独秀,就是凭借着电视节目内容,以及先进的电子设备在栏目中的应用。要是没有先进的录播设备、以及电脑组控的灯光等等硬件条件支撑,“内容为王”将会是一句空话。
总之,在日常的新闻采编工作中,电视摄像师应该以编导意识去组织拍摄画面,善于观察,多思考、多发问,不断加强自我学习,努力从记录者向创作者转变,利用好现有资源,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创作出更优秀的电视作品。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邹论电视摄像在新闻传播作用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xwcb/11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