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新闻传播发布时间:2013-12-11浏览:次
内容提要:法拉奇看基辛格是个:“粗壮的矮个子,顶着一个羝羊般的大脑袋”。在采访他的时候,她问道:“基辛格博士,如果我把手枪对准您的太阳穴,命令您在阮文绍和黎德寿之间选择一人共进晚餐……那您选择谁?”o这种问题大概只有法拉奇式的才能问得出。在法拉奇的旁敲侧击下,基辛格发表了他著名的牛仔言论。就因为这个言论,基辛格饱受新闻界的批评,他在接受其他记者采访时声称接见法拉奇是自己“生平最愚蠢的一件事”。
关键词:法拉奇 采访 新闻 明星
欧里亚娜·法拉奇(Oriana Fallaci),1930年6月29日出生于意大利的
佛罗伦萨,被人们称为20世纪最优秀的女性之一、最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之一、最优秀的小
说家之一。一个人跻身于其中任何一个,都会被视为了不起的成就,何况得到这么多领域的
认同?她在新闻界取得的成就被视为一个奇迹,作家圣·阿里科说她取得了一般的闻工作者用150年的时间也不能完成的新闻业绩。
她既是新闻工作者又是小说家。从小她便博览群书,埋头苦学,梦想当一名世界闻名的作家。现实迫使她选择了做记者。不过,她却是隐身于新闻工作者队伍中的小说家。不说她的《印沙安拉》被誉为20世纪的《伊利亚特》,单从她的新闻报道方面来看,《风云人物采访记》,可以说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政治关系风云录。法拉奇本人就是一本书,她的妹妹宝拉评价说:“我姐姐是一本敞开的书。这书是用中文和梵文写成的。”j对西方人来说,中文和梵文意味着神秘。本文就是要试着揭开法拉奇神秘的面纱,主要从她时刻将自己置于舞台中心和独特的采写风格两个方面来浅析她成功的原因。
一、舞台中心的主角
法拉奇从一开始就找到了一种适合表现自己的方式:新新闻主义编写。后来她不断地对之加以锤炼、改进。新新闻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新闻学流派之一,熔新闻与小说于一炉。倡导新闻必须提供比事实更重要的东西,即编写的风格与质量,使受众在阅读新闻时不仅获得事实,更重要的是获得阅读时的审美愉悦。从法拉奇的新闻实践看,她是一位新新闻主义理论的实践者,用文学手段代替传统的报道是法拉奇的长处所在。她强调新闻不仅要有引人注目的重大的、吸引人的、具有刺激性的事件,同时,更要有作家自己的思想,特别是要使文章有自己的风格、自己的气息。法拉奇说: “我是一名演员,一个自我中心者。只有把我放人报道中时,该报道才是最好的。”k法拉奇把写文章当作了供自己表演的舞台。她毫不掩饰地把自己的观点、见解、感情和倾向融人报道中,对所写人物自由地进行道德判断。她极少借助纯粹的记录性陈述,而是始终在叙述中掺杂着个人的感受。她不承认新闻报道中存在着公正与客观,觉得所谓的客观性是虚伪的或假想出来的:“记者写报道的时候只能凭自己的良心。”l
她运用文学化的新闻工作表达自己,并把她本人的一切突显在作品的内容中。我们在她的作品中与她共同经历冒险事件,共同体验爱情滋味,共同分担哲学与政治上的焦虑。正如圣·阿里科所说:“法拉奇把自己造就成了明星,她是现代神话创作过程中的典型代表。”m犹如当年的格瓦拉、海明威,她是一个魅力四射的人物。
法拉奇作为一名记者介入新闻报道使文章自始至终都令人激动。在报道为采访玛丽莲.梦露所做的种种努力中,她将自己寻找梦露的过程活灵活现、生动细致的描绘出来,让读者与她一起体验寻“梦”的激动。她采用第一人称的报道方式,让整个世界都把她为一睹女星风采而进行的艰辛历程当作中心话题来谈论,展示出她自己的个性。梦露没有见到,但人们却认识了一个明星般的女记者。意大利读者为法拉奇疯狂,而不是为梦露。美国最大的城市关注着法拉奇的努力,记者们都想报道她,四处追随着她。她把自己的声音、把悬念融入叙述,让读者进入一个奇妙的世界。在文章结尾邀请梦露方便时到她家做客更使报道充满了喜剧化的色彩。
法拉奇总是以第一人称的亲历式报道完成作品,她将个人经历的点滴细节插入作品,通过个人的感受和判断,以真实感获得读者的信任。在许多重大事件的报道中,法拉奇本人既是事件的亲历者同时也是讲述者,其作品就是亲历者与读者“面对面”的讲述和聆听。但没有牺牲过准确性的原则。
1968年9月,第19届奥运会在墨西哥的墨西哥城举行,此举招来的是大规模的学生反政府运动。她在报道中让事实说话,但却依然牢牢占据着戏剧舞台的中心。在参加一次遭军方野蛮镇压德学生示威活动中,法拉奇身受重伤,《奥丽亚娜·法拉奇报道:血洗之夜我不幸受伤》讲诉她的历险经历: “子弹在我们头上呼啸。我听到人们在呼喊。……我左边那个人受了伤。……一颗子弹打穿了水管,水向我们喷射过来,我们……浸泡在被血染红的水里。”n作品具有类似历险小说的特征,率直有力,引人人胜。附带的照片有力的补充和说明了她的个人形象。作者在这里巩固了她女英雄的形象:面对专制主义,一位追求自由与公正的女记者挺起了胸膛。
真正使她赢得巨大荣誉的是对越战的采访。她以《欧洲人》周刊记者的身份来到越南采访越战,在战争中数次被弹片击伤,幸好及时被送到医院救治。她开始了一场“探讨事实真相的战斗”,及时而又切中时弊文章被世界各国的报刊广泛刊载或转载。丰厚的文学底蕴为她的文章拓展了广阔的艺术表现空间,文学的视点使其新闻作品更具穿透力,更善于多层次、多角度地审视和剥离事物,展现出了许多记者“看不到”的东西。她用虚构的手法撰写非虚构作品并在文章中将自己塑造成东南亚的明星。
她正在成为一个锋芒毕露、渴望控制他人的那位“法拉奇”,在几乎每一部作品中都不断重塑和强化着自己的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已然是一位冉冉升起的明星。不过,使这颗明星光芒四射是在她采访英吉拉·甘地、瓦文萨、 基辛格等政治巨头的时刻。
二、政客头疼的记者
法拉奇早年的闻名为她能够有机会采访到各国的政治巨头奠定了基础。她采访过邓小平、基辛格、甘地、瓦文萨、阿拉法特、霍梅尼、卡扎菲等非凡人物和政治巨头。面对这些改变历史进程的人物,她始终摆出一种咄咄逼人的姿态,并让全世界为之叫好,让那些大人物感到害怕。她的采访方式,与其说是采访,不如说更像吵架——与各国重要的政治领导人吵架。法拉奇拥有桀骜不驯、藐视权贵的个性和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她在每次采访前都做认真、细致、严谨的准备工作,因此能够面对众多世界政治风云人物,不卑不亢,主动进击,写出一篇篇独树一帜的政治访问记。
成功的谈话方式也是十分重要的,她善于提出一些让人无法拒绝的出其不意的问题,让对方不知不觉的掉进圈套。
她向往绝对自由,极端痛恨权力,认为暴君或总统,刽子手或将军或受人热爱的领袖们手中的权力都是不人道的和可憎的。或许正是因为如此,当她采访这些人物时,总乐于提出刻薄、刁钻、尖锐甚至尖酸的问题,令对方头疼不已。而她正是以提问尖锐、言辞雄辩、透视独特、资料新颖的新闻个性而影响日增的。她在采访中常常与采访对象争论起来,把提问变成正面攻击。许多叱咤风云的政坛要人都在她炮火般的问话中流露出自己真实的想法,这正好是她想要的。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法拉奇成功技巧与奥妙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xwcb/10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