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合理路径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学前教育发布时间:2018-09-07浏览: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求非常高,在孩子幼儿时期就加强对幼儿知识等多方面的学习。但是幼儿时期的教育对孩子的一生发展起着基础性作用,强度过大的学习只会加大幼儿的成长压力,从而不利于开发幼儿潜能。所以当前幼儿教育者应该将如何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寻找合理的治理途径。本文从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治理历史谈起,重点讨论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存在的合理空间,以及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目前存在的困难,最后关于解决这方面困难的措施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合理性;困境及对策

幼儿教育论文投稿

  一、当代幼教小学化的治理历史

  (一)幼教小学化的历史

  幼教小学化的现象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已出现,比如家长强调幼儿识字可以被看作是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最初表现。在文革以后,幼儿教育恢复正常,其中出现的幼教小学化现象主要原因是学前班附设在小学内,使幼儿在小学文化氛围之下提前进入了小学化教育阶段,当然也有人指出家长对幼儿的不合理期望也是推进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因素[1]。

  (二)幼教小学化的治理历史

  为了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避免小学化对幼儿造成的不利影响,国家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制定和颁发各项政策,并通过督导、检查以及罚款的方式来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1987年国家教改委颁布了《学前班试点工作指導意见》,1990年颁布了《关于加强学前班工作的意见》,并且将政策落到实处,开展具体学前班试点工作,比如湖南长沙师范农村学前班的课题研究组和湖南文家乡中心小学一起开展了关于学前班课程的探讨,也有的学前班课题组从探讨提升老师专业水平,提高师资力量的角度来进行实验讨论。

  二、幼教小学化现象存在的合理空间

  (一)过度衔接问题的存在使幼儿园小学化氛围较浓

  从幼儿衔接到小学一般是在大班的下学期,但是目前很多幼儿园过度期从一个月变成一个学期,再变成一年,过度时间明显变长。在这段时间内,大班老师需要通过小学化的教学手段对大班幼儿进行教育,但是其形成的小学化氛围会影响到小班和中班的教师,尤其是在一些幼儿园采取的还是老师循环带班模式,在教完大班以后再对小班和中班进行教育,在教育方式上肯定会受到影响。

  (二)家长对幼儿的期待为幼教小学化提供了生存空间

  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更高,大多数都要求从小就进行严格的训练和教育,认为孩子只有在幼儿阶段甚至更早就进行知识性和技术性学习才能帮助孩子有一个更高的起步平台,所以严重忽略孩子的兴趣爱好,不但给孩子造成压力而且也阻碍了孩子个性的塑造。当今社会家长对幼儿的期待是普遍较高的,对数学和识字方面非常重视,在家庭教育中就已经显露出了提前小学化的趋势。

  (三)小学入学的年龄差异

  孩子何时能进入小学学习这个问题,虽然中西方有国情差异,但基本达成一致,也就是只要孩子达到了小学阶段的心智水平就能进入小学读书。一般而言,国外的小学入学年龄规定是6岁,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比如人口较多,某一阶段的适龄儿童较多等情况,在一段时间内规定为7周岁,但有的地方是规定为6周岁或者5周岁也是有的。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治理面临的时代困境及解决对策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治理存在的困难

  1.幼儿教育小学化标准存在争议

  首先遇到的一个难题是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标准的界定,也就是怎样才能真正定义幼儿教育的小学化。目前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普遍认为的三个因素是:第一,教学内容和幼儿教育内容不符,有小学教学内容的倾向;第二,教学方式和幼儿教学方式脱离,倾向于小学阶段的教学方式;第三,管理手段方面也有小学阶段管理的倾向。虽然有了这三个因素的划分,但是如果幼儿园只是在教学内容或教学方式上有小学化倾向,而在管理上还是采用幼儿教育的方式,能不能算作幼儿教育小学化还存在争议。

  2.幼儿教育的师资问题

  由于我国国情原因,我国幼儿教育老师的地位和待遇普遍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优秀人才进入幼儿教育,导致大批优秀教师的流失。另外,有的幼儿教师,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没有受过正规专业的幼儿教师培训和教育,有的甚至不是教育相关专业毕业的人员,不具备必要的专业素质,从而阻碍了幼儿教育的发展。

  3.幼儿教育治理的政策问题

  在治理的政策上,虽然早些年国家已经颁布了相关政策,但是具体的执行还是存在问题,尤其是一些政策本身就存在制定程序和针对性的问题,很难获得幼儿教育者和家长的认可。另外,关于现行的政策之间也存在着矛盾,比如关于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政策和小学入学政策存在冲突,防止小学化的政策强调的是对小学化趋势的治理,但是还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同,而小学入学政策却支持幼儿教育小学化趋势。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治理的对策

  1.积极提高教师的素质

  幼儿教师的素质十分重要,这不仅关系到幼儿教育小学化趋势是否能够得到合理的治理,而且对幼儿的发展也产生关键的影响。比如当前阶段由于幼小衔接过度问题,幼儿园采取的又是循环带班模式,大班的教师到小班或中班教学后会受到小学化教学的影响,在小中班中营造小学化的氛围。这就需要教师加强自身素质,认识到小中班教育和大班教育的不同,在工作转换中也及时转换自己的身份。

  2.提高家长的思想意识

  家长对孩子有期待是好事,从小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教育也是好事。但是不能因为出于功利或者跟风而对孩子产生过分的期望,比如让孩子在5岁左右就进行奥数训练,给孩子制定严苛的任务等,这些显然不符合孩子的特点。

  3.促进国家政策的完善

  在政策上,包括政策的执行力和政策冲突问题,一方面需要完善制定政策的程序,使政策更具有针对性,也能更好地得到落实,得到家长和教师的认可;另一方面是平衡政策之间的矛盾,比如入学政策和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之间的问题。在政府监督上,主要是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监督管理手段,比如对幼儿的教育教学方式提出具体要求,要求幼儿教师要做好合理的时间安排,保证孩子的作息时间和游戏时间,不能只用成绩来评判幼儿的好坏,更不能强制给孩子报兴趣班等。

  综上,幼儿教育小学化存在的时间较长,对其进行治理的历史也有多年,但治理的效果依然欠佳。虽然幼教小学化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总的而言对孩子的不利影响更多,所以需要在师资、家长、教育理念以及政策、政府等方面进行完善,做好幼小的衔接工作。

  【参考文献】

  [1]仲连,盖笑松.论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合理路径[J].东北师大学报,2014(01).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合理路径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xueqianjiaoyu/45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