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学前教育发布时间:2015-12-21浏览:次
中西部教育资源长期差距巨大,为实现中西部地区的教育均衡,我国建立了“基础教育资源库”。本篇基础教育课程论文为实现优质资源与基础教育课程深度融合,提出了资源与课程融合的方法和策略,为提高中西部小学数学教学水平提供了方法参考。
推荐期刊:《现代中小学教育》创刊于1985年,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东北师范大学和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主办的教育理论刊物,月刊,公开发行。本刊在21世纪将立足基础教育实际,围绕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焦点、热点、重点、难点问题展开报道和讨论,主要刊登探讨教育理论,反映最新政策导向,改革实验动态,又侧重教育教学的指导与应用,突出应用性和可操作性的论文。
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是学校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学校教育现代化的有效体现。为此,国家花大力,投入巨资,在实施西部农村远程教育项目工程实施后,继而有实施了“农村薄弱学校项目工程”。国家和全国各省还同时建构了“基础教育资源库”,目标就是要努力实现中西部地区的教育均衡,实现优质资源与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西部农村学校的现代化教学水平。那么,如何实现融合?这就把我们引入了农村现代教育的一个更高领域。
一、解读资源与课程融合的策略
1、资源与学习过程的融合
课表指出:现代小学数学教学就是要重视学生的数学体验,注重引导学生在过程中发现与探索,这是新时期小学数学教育的新观点。信息资源作为现代教育的支撑体系,能有效地再现数学问题的发生发展过程,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探索与发现数学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规律与方法的迁移性训练。这种融合是以学生的认识水平为基础的,以学生具体的数学学习任务为目标的。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有意识和目的地去开发和利用优质资源,就能实现资源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达到资源、过程、理念三者的有机统一。
2、资源与师生互动的融合
新课程理念认为:新型的课堂教学结构应是教师、学生、媒体的“三维”共同体,教师是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者与创造者,也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引领者与组织者、实施者,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媒体是师生教学活动的“支撑者”,是活动的纽带与桥梁。把握三者之间的关系,合理地实施教学策略,就能实现信息资源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数学教学的本质特点,发挥信息资源的融合优势,找准信息资源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创设富有情趣和挑战性的信息资源环境,有效地把学生、教师与媒体三者间联系起来,就能形成“交流与合作”、“创新与探索”、“讨论与评价”的立体性数学教学空间。
3、资源与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的融合
大家知道,信息资源环境教学是以计算机多媒体为主体的,它通过资源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支撑了学校现代教育的纵深发展,促进了现代新型小学数学观的形成,体现了新时期的现代教育的新思想。特别是课程资源的可开发性、可创造性,获取的无限性与再创性等特色优势,更能有利于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的形成。教学实践中,教师在设计、开发数学方案时,就应将信息资源与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把它作为一项教学能力目标,定为教学实践的融合基点,贯彻到教学实践的始终。
4、资源与数学教学工具性的融合
随着学校信息资源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各种教学软件与资源的运用,信息资源不再是学校教学公开课、示范课、研究课的“摆设”,而是学生深入学习的有力工具。很多值得探究的数学问题,学生可以凭借网络去获得途径与方法。学生所缺乏的感性认识,可以通过资源得到观察与体念;学生所未曾涉触的前沿知识,可以通过网络去探寻与查找。它比过去翻阅文本资料来的更加快捷、方便、迅速,体现了信息资源良好的工具性。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有效引导学生,在学习问题面前,主动应用信息资源工具,帮助解决学习问题,实现信息资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统一。
二、初探资源与课程融合的方法
了解资源与课程融合的策略是实施信息资源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融合的基础,而将它创新地融合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才是实现信息资源与数学课程深度融合的根本。
1、与课程设计开发相融合,突出优势特色
实施信息资源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必须有现代教育理论作指导,课程设计是关键。信息资源课的设计时,要根据学情和教学目标需要,率先查找能有效融合的信息资源。把资源合理、有效地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发挥好资源的优势作用,多重并举,优势互补,资源融合的特色就会彰显出来。
2、与开课艺术相融合,调动学生参与热情
信息资源环境下的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不同于常规课单调、平静的知识传授,由于它以信息资源环境为背景,其开课艺术也极具情趣,极能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重了不同课型,不同教学内容开课艺术的设计,赋予它极强的课堂诱发力,使每一堂课都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时,便用“触发”生活的开课方式,利用媒体资源把三角形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用课件展示三角形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在高科技应用中的积极作用,为学生学习三角形起好了积极的感受铺垫,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参与热情也特别高。
3、与教学环节相融合,良好体现多向互动
信息化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发挥资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让媒体资源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感知数学现象,体验数学发展过程,探究数学问题服务。使媒体资源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在学生遇到数学疑难问题时,在学生探究数学难题时呈现。实践中,我积极课前准备,储备学习资源,制作必要的数学课件,实现了“由讲述向观察与思考”、“抽象推理向操作与实践”、“理性探究向感受与体验”等诸方面的有效转变。媒体资源不但优化了教学环节,同时也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师生间的互动性也特别强。
4、与教学重难点相融合,解决数学疑难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由于小学生认知水平,认知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难免会在不同知识水平层次的学生中,出现一些教学疑难问题。因此,教师在课程设计时,就要针对自己的教学对象与环境,进行大胆的设计与预测,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采取不同的解疑策略,发挥好信息资源的支撑作用,从而实现信息资源与小学数学疑难问题的有效融合,真正解决数学难题。
例如:我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针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这一重点,和“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这一教学难点,我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教学策略,实行课件与学具相融合方法,有效的解决了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在突出重点问题时,我利用课件,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长、宽、面积数据统计表,让学生通过操作的方式进行测量填写,同时还利用课件演示长方形与正方形因边长变化,面积而变化的关系,从而解决了数学重点问题。在突破难点问题时,我利用课件演示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边长变化与面积的变化关系,让学生进行探究与推导,通过大量的图形分析,学生总结提炼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了教学难点问题
实践证明: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为社会生活实践服务,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就在于应用,并为社会、科技、工农业生产服务。因而我们不但要注重课堂教学,同时还应注重课堂数学教学向课外数学生活的实践延伸,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有效地培养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使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得到终身性发展。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实现优质资源与基础教育课程深度融合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xueqianjiaoyu/35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