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学前教育发布时间:2015-05-09浏览:次
摘要:科学教育研究领域的科学教育是以全体青少年为主体,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以自然科学学科教育为主要内容,并涉及技术、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文化学、科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整体教育,以期使青少年掌握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科学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把握科学本质,养成科学精神,全面培养和提高科学素养;并通过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合格公民,发展社会生产力,改良社会文化,让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现代文明中交融贯通。
关键词:科学教育,教学管理,学前教育论文
科学教育目标可以分为促进人发展的目标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目标,前者是科学教育本体功能的体现,后者是科学教育外在职能的体现。随着对科学本质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和全面,对科学价值的认识日益深刻,科学教育目标也不断发展。
总的来看,科学教育育人目标与科学教育内涵的发展是一致的。从最初的注重知识、技能到关注方法与过程,到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把握科学本质。科学教育育人目标的重心在发生着摇摆和震荡,并不断寻找着平衡与融合,这种平衡与融合集中反映在当代“科学素养”理念的提出与发展,也表现在我国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全面科学教育目标。
科学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目标就是要通过培养科技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我国提出的“科教兴国”就是一个典型例证。科学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目标也是随着社会实践和对科学本质的逐渐认识而发展的,是一个不断反省与进步的过程。这种反思与进步表现在很多方面。
一、“非主” 学科意识
表现为与语文、数学课程相比,科学课被认为不是主课,重语文,数学课,轻科学课的现象比较突出。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从学生众多的学习资料中很难发现有科学读物的身影。家庭作业,课外作业,均为语文和数学占有。这种“非主学科”意识,既存在于社会,存在于家长,也存在于学校。存在于社会可从假期开设的各种培训班看出,奥数、编写是培训的重点,音乐、美术等也是门庭若市,唯独不见有关于科学的培训班。家长的“非主”意思更是突出,认为小学阶段只要学好了语文、数学两科就可以了,学不学科学,学好学不好没多大的关系,他们并不关心自己的孩子在科学学习方面学得怎样,而把关注的精力放在所谓语、数重点学科上,在送自己的孩子上各种名目的语、数学习班上不惜重金。家长的个人意志往往决定着自己孩子的学习走向。学校的“非主”意识表现为科学老师配备少,通常语文和数学老师只任教一个班,十分注重和强化对语文和数学的教学,而科学教师通常要任教一个年级,班级多,班额大,探究活动多,科学老师难于应对繁重的科学教学。
二、“非专”教师现象
正如科学课程标准所指出的那样:由于科学课程承担着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任,在整个小学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科学老师的素质与水平显得非常重要,必须建设一支专职的小学科学教师队伍。事实正是如此,不少学校具有专业科学素质的老师不多,大多是由原来上语文和数学的老师来任教科学课。科学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科学课程要求教师要为学生准备大量的活动器材和实物材料,带领学生开展并指导学生做大量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自制教具、学具;特别是现场考察、参观访问,更需要事先实地踏勘路线及现场等。由于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相对缺乏,专业技能的相对不足,很难把握科学课堂教学,科学教学不能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教“教材”的情况普遍,探究活动不能有效开展。有人认为小学科学知识相对简单,并不需要老师有多深的科学知识,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观点。“师高弟子强”,科学老师没有专业知识,学生的科学素养如何提高?科学老师的“非专”现象也反映了“非主”学科意识的存在。
三、探究的有限性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学习科学要以探究为核心,许把探究活动作为科学教育和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实验教学、课外实践、科学小制作是科学探究的三种主要方式。
在实验教学中开展探究活动比较容易实现,但由于做实验需要一定的时间,短短四十分钟不经意间就过去了,在实际哞l能亲手做实验的不多,能做实验的往往是学习比较拔尖的学生,大多数学生处于旁观者的地位。探究式教学注重的是全体学生,这种只有少数学生参与的探宄活动显然不能满足大多数学生对探究的需求,进而影响对他们科学素养的培养,还有可能挫伤他们学习科学的积极性。
课外实践,就是要把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向课处延伸。如考察河流,森林,周边环境;采集昆虫和植物标本;参观工厂企业,植物园、动物园,博物馆,展览馆,科研单位;开展家庭饲养与种植植物等。可以看出,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更广阔的天地,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非常重要。
但是这种很好的探宄活动在实际中由于科学老师普遍任教班级多,学生外出的安全风险比较大,科学探宄活动向课处延伸的次数十分有限,影响了这项活动的开展。
科学小制作是探究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小制作非常符合小学生爱动手,爱想像的特征,对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观察思维能力,提高技能等科学素养有很重要的作用。
但在实际中也存在较大难度:1.缺少制作的活动场所;2.制作工具和材料缺乏;3.老师的精力有限,不能顾及众多学生的需求;4.制作周期较长,学生难以在上面花更多时间。这种非常好的科学探究活动存在一定的困难。
相对薄弱的保障措施。
科学教育需要切实有力的保障措施,但目前普遍存在保障措施薄弱的情况。表现为:1.任教科学课程的专业老师配备不足,可能造成如“非专教师”现象的结果。2.科学老师任教班级多,班额大,探究活动多,难以顾及全体学生。3.安全原因不能让老师放开手脚带领学生把科学实践向课外延伸,使科学探究仅限于课堂实验教学,学生的科学素养不够全面。4.对科学教育的投入不够。如开展实验教学的实验室、科技活动室少甚至没有,科学工作所需的工具和材料缺乏。5.实验人员缺少,开展实验的准备工作不充分。6.学校课程资源如百草园、气象站、饲养园、生物角、科技景点等少,甚至几近于无。述不足不是老师个人能克服的,科学教育、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非短期能完成。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能否长时间保持,每一堂科学课都非常重要,要成为聚沙成塔的沙,滴水穿石的水。科学教育的关键在教师,但成功在保障。没有有效的保障措施,老师就有可能心有余而力不足。这种保障措施,需要学校的切实重视,更需要教育的改革及其深化来实现。
科学教育与语文,数学学科相比,涉及众多方方面面,非科学教师个人能为。只有消除以上影响科学教育的因素,才能真正使科学教育富有成效。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学前教育论文范文谈科学教育管理的新发展应用措施及意义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xueqianjiaoyu/30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