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学课程参与式教学模式研究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学前教育发布时间:2014-07-22浏览:

  摘 要:国际贸易学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核心课程,具有涵盖知识面广、理论性强等特点。课堂教学中多采用的是单向固化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在国际化、信息化、多元化教育理念已经深入影响高校教学领域之时,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之处早已突显。

  关键词:国际贸易学,参与式教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F74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35-0000-02

  一、国际贸易学课堂教学方式现状

  1.讲授主体与学习主体的失衡

  讲授式这种类灌输式的模式导致作为“教”的主体教师与“学”的主体学生之间失衡。教师成了课堂教学的绝对中心,只注重课堂讲解过程,而忽视作为另一主体的学生的参与。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成为被忽略的主体。

  2.理论教学与实际需求的脱节

  国际贸易学作为理论课程,教师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往往强调重点理论知识点,而学生自己理解、归纳和内化知识的时间和空间被弱化,导致学生的学习变成不注重思考和死记硬背的过程;课程强调的思维方式及技巧、洞察国际贸易问题的能力培养被忽视,无法用所学理论知识解释热点贸易现象;也遏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并将导致未来择业竞争力的缺失,不适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3.媒介多样与手段单一的对立

  新媒体的出现及获取网络信息的多样,对传统课堂教学形成的冲击体现在包括国际贸易学课程在内的几乎所有课堂教学中。尤其当前众多国际知名高校的网络课程方兴未艾之时,在开放年代,教师与学生同样面临的是更多选择,教师借此提高教学水平与能力,丰富教学;而学生则可以有直观横向比较,更易于知识的获取。传统的教学课堂仍然相对封闭,即使采用较为新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但无论就更新速度而言还是趣味性而言,单一的手段相比多样的媒介要落后许多。

  二、参与式教学的内涵及特征

  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学生特点的变化加上客观环境的改变,要求教师也要相应转变角色,尝试“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精神。由于贸易理论课程本身相对晦涩难懂和枯燥乏味,为提高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真正意义上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参与式教学不失为一种可供探索和运用的教学方式。

  参与式教学旨在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里,教学中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双方参与以达到认识共振、思维同步、情感共鸣,创造性地完成教学活动。它以“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强调学生以积极主动的状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这不仅能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自觉意识,而且还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和创造力,实现教学相长,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在参与式教学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其主要有如下几点特征。一是教学双方间的权利分享。教师与学生分享教学设计的权利,成为团队中平等参与者。教师从设计者转变为促进者,而学生将成为学习的主人。二是教学活动里的合作互动。参与式教学不仅强调教学效果,更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发展过程,本身也是一种活动体验和探求过程。教师作为主导者,应该提供的是思考问题的方法,引导作为主体的学生对自身认知过程的思考。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或个人独立或小组合作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符合发展学生个性和合作精神的现代教育理念,迎合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三是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参与。有效的参与教学不仅是行动上的呼应,还有情感上的认同和参与。兴趣情感是学生参与学习的最大动力,教师要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情感,学生才能在课堂上与教师配合默契,从而更加积极、主动、情绪饱满地参与到教学中去,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功能。

  三、《国际贸易学》课程参与式教学的基本结构

  针对国际贸易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及问题,结合参与式教学方式的特点,可采取两种参与式教学形式。第一,问题导入式的随堂讨论。每次课前提前告知学生需要搜集准备的经济贸易数据或者案例资料,结合课堂讲授教学内容,督促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第二,小组讨论式的集中展示。选择教学内容中与现实联系较紧密的六个主题。学期开始之初告知学生,共展开六次分组讨论。小组成员固定,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资料搜集和整理,并形成研究报告;选定两节课时间,各组以PPT形式进行展示,并在全班开展集中讨论。

  教学过程依旧遵循课堂教学的原则,分为课前参与、课中参与和课后参与三个环节,参与式教学内涵和原则贯穿各个环节。而课中参与又是整个流程中最重要且最难把握的部分。三环节的教学过程与和两类型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构建了国际贸易学灵活多样、协调高效的参与式教学的基本结构。

  1. 课前参与

  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前应有明确目标。整个课程的设计上,对教学的目标、任务的结果及任务的执行形式等做到心中有数,以把握教学的方向。由于采取了两种参与式教学形式,针对不同形式,师生在课前参与环节中必须采取不同方法。将问题导入式的随堂讨论发展成常态形式,首先要求教师提前准备好相关问题,以便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查找资料,如介绍“国际贸易统计指标”部分,可以事先要求学生查找相关经济贸易数据。课堂讲授完基本的概念和特点后,要求学生借助工具实时计算出指标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评价。小组讨论式的集中展示形式,相比前种形式对学生要求更高,因而可在开学之初将设定的六个讨论主题告知学生,并确定集中分组讨论时间,各组学生可根据自身和小组学习安排合理计划、分工协作以更好实现教学目标。就小组结构而言,教师仅对人数做出规定,组员组成和计划安排均由学生自己处理,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培养主人翁意识。

  2.课中参与

  鉴于采取的两种形式,因而在课中参与也需对应采取措施。问题导入式的随堂讨论:此时教师仍旧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因此,在进度把握和具体问题设置上控制能力更强,但需注意分配一定的自由支配时间,由学生充分思考并在教师分析后进行反思或者提出补充看法。如前“国际贸易统计指标”部分教学,在要求学生计算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后,对数据进行评价,评价可以是时序分析的角度,也可以是主要贸易大国的外贸依存度指标进行横向对比。无论何种思路,这些都需要一定时间的,合理分配时间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要合理设计问题,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思维,放飞学生想象,展现学生智慧,让课堂充满创新活力。教师怎样问,问什么,这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简单的“是不是”的提问,不宜提倡。只有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的问题才能称之为有效的问题,如针对外贸依存度指标,可以从多方面提问让学生思考,如该指标在全面衡量一国的外贸依赖程度有何不足?哪些类型的经济体外贸依存度偏高甚至超过100%?公式变量值有何经济意义等问题。学生通过理论感知,借助已有知识经验,阐述观点,解决问题,创造性地获得知识和学习策略。

  小组讨论式的集中展示:此时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绝对的中心,学生在教师设定的专题基础上确定细分方向,通过数据资料搜集整理,以文字、图片、视频集成的课件展示团队分工协作的成果,派出代表阐述小组的分析思路和研究结论。不同组之间也可以就意见和看法可以相互交锋,产生思想上的火花,所有学生在交流合作过程中都有主人翁的感觉,并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对小组的合作学习负责。如“以中国某产业的发展脉络为例,谈谈中国在该行业中贸易政策的应用”,不同小组极有可能选择有代表性的同一产业。这种撞题现象看似不妥,但可以发现不同小组的思路、观点和角度有着区别。这也可以促进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而同一选题的横向比较也可以让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而教师更多的是过程的指导,在学生展示成果、进行讨论中不涉及具体问题的评价,淡化自身施教者的角色,将主动权彻底交给学生。相比前种方式,小组讨论式的集中展示方式,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参与国际贸易学教学过程的始终,且能表现学生不同的参与类型和不同的参与度。

  3. 课后参与

  课后参与过程将使教师主导性最大体现,通过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成绩和指出学生的不足,以期改进。无论何种形式的参与式教学,教师都能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参与效果进行点评,采取分数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参与讨论,而对小组讨论研究成果也可量化评价。对在课堂表现中出色的个人和团队特别鼓励,并对逻辑线索和基本思路清晰的分析研究进行梳理,还可进一步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鼓励学生以论文或者研究报告的形式展示成果。而对存在争议的问题给予启发式点拨,提供具有说服力的解释和回答。学生也通过参与式教学实现知识的积累和更新,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整个课堂教学也因此互动性增强,师生间情感联系更加紧密。

  四、结语

  在国际贸易学参与式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创造平等参与的教学环境。学生随着参与积极性的提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知识获取多元化和信息来源多样化的社会背景下,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广兵.参与式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新趋向[J].教学与管理,2010(25):7-9.

  [2] 徐辉,吴治成,高路.浅析大学“国际贸易”教学中的“参与型”课型教学模式[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11):88-89.

  [3] 洪柳.高校教育经济学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J].教学研究,2013(3):71-73.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国际贸易学课程参与式教学模式研究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xueqianjiaoyu/14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