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分析及治理政策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学前教育发布时间:2014-04-03浏览:

  【摘要】在就业求职方面,篡改成绩单、虚报在校任职情况、伪造各种证书等履历掺水现象时有发生,脚踏多只船,随意签约又随意毁约的也屡见不鲜。更有甚者,一些大学生在享受完助学贷款后,不仅不按照协议按时归还,毕业后却不翼而飞,使学校、银行和国家蒙受损失……这种种失信败德行为不仅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社会声誉,也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和严峻的考验。

  【关键词】转型,诚信,教育

  1 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及成因分析

  1.1 大学生诚信缺失主要表现: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大学生,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诚信缺失现象,其主要表现有:在学习方面,抄袭作业司空见惯,伪造实验数据小菜一碟,窃论文信手拈来,考试作弊更是屡禁不止。在日常生活方面,为追求高消费、满足虚荣心,欺骗家长;为骗取学校贷款,编造家庭困难等谎言欺骗老师;为入党、评优、评奖拉票作假;为逃课、逃避晨练,在假条上模仿辅导员笔迹;而不守时、不守信、坐车逃票、借东西不还更是家常便饭。

  1.2 大学生诚信缺失成因分析

  1.2.1 社会背景分析- 社会转型对大学生诚信行为选择的影响:我国的社会转型是一种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由封闭向开放、由传统向现代的社会转型。在擅变震荡的社会变革过程中,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价值观念的多元化态势以及制度建设的不同步性,导致了大学生诚信价值的失落和失信行为的增多。在传统向现代转型中,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客观上纵容了人们的失信行为传统社会是人治社会,由于受儒家重德轻法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往往将诚信建立在道德良心上,以 “良心”来维系诚信,而讲不讲 “良心”纯粹出于个人自觉行为,因此,“良心”难以有效维系诚信。而现代社会则是法治社会,良好的法律可以规范人们的行为,保护契约和信用。

  1.2.2 传统道德文化分析- 传统道德文化的内在缺陷:传统道德文化在大学生性格形成中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形成了丰富的道德文化传统,直到今天仍然浸润着国人的心灵,影响着国人的素质。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传统道德文化的局限性及其产生的影响。我们的传统道德强调 “诚信”,推崇 “诚信”,但那只是在理论上的,并不意味着 “诚信”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认真的遵行。

  1.2.3 学校和家庭教育分析- 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偏差:父母在道德价值上的错误导向,也会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在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父母认为做老实人吃亏,是无能的表现,而会作假的人却被看作脑子活络,会办事。因而,有的父母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自身就表现出不诚信的行为。父母的种种不诚信行为成了孩子模仿的对象,学校的理想、道德教育也就被家庭的实用主义教育无情地冲击、消解了。

  2 社会转型期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对策

  从一定意义上说,大学生的诚信问题,实际上是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诚信问题的综合反映。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要紧紧抓住影响人们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坚持不懈地在大学生中进行诚信道德教育,并努力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之相互配合,相互促进,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

  2.1 加强学校诚信建设,切实发挥精神文明建设主阵地作用: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当一个社会对现实的道德状况不满意时,它首先应求助于教育。我国高校历来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区和辐射源,在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构建中,高校应率先承担起义不容辞的责任。

  2.2 以“两课”为依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育诚信:高校 “两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在诚信教育中应发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但在过去的 “两课”教材中,有关诚信的内容却没有或很少提及,诚信教育当然成为课堂教学的盲点。因此,要深入研究 “两课”教学与诚信教育的内在联系,重视挖掘教材中的诚信内容,将诚信教育渗透在 “两课”教学中,通过 “两课”教学主渠道,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2.3 应将诚信教育课程化。大学生由于与社会接触少,很难体会到不诚信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的危害。因此,有条件的学校有必要开设专门的诚信教育课,有针对性地结合社会现状,系统地进行诚信教育,帮助大学生提高对诚信道德的重视程度。

  2.4 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在营造校园环境中培育诚信: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在特定的校园环境中创造的与社会和时代密切相关且具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校园文化作为大学的隐性课程,对大学生的成长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塑造大学生的人格、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校要充分认识到校园文化对娱乐大学生身心、陶冶其性情、培养其情操、塑造其灵魂的重要性,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

  2.5 以师德建设为突破口,树立诚信师德风范:教育的最终实施者是教师。要教育大学生诚信,教师首先应作诚信的典范,而教师诚信首先应体现在严谨治学上。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的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假和骄傲”。在做学问上,教师应扎扎实实、实事求是。

  教师诚信还应体现在人格塑造上。教师不但要以自己的知识、智慧和才能来教育学生,更要以自己的 “人格力量”来启迪、感召学生。

  2.6 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加大失信惩罚力度:大学生品性的修炼、道德信念的形成,必须借助体制、机制等硬性手段,通过外在制度的约束,强化大学生内心认同诚信。因此,各高校在深入开展诚信教育活动的同时,要加强对学校诚信教育的科学研究,探讨诚信教育制度化、规范化的有效途径。通过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评价制度及高校诚信监督制度来为诚信建设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转引自韩铁椿、蒋小雯.论诚信.

  [2] 孟子.离娄上.

  [3] 周敦颐.通书.城下仁.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分析及治理政策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xueqianjiaoyu/12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