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期刊常识发布时间:2021-08-18浏览:次
摘要:大科学工程作为跨学科、跨领域、跨机构开展的大型科研项目,其档案有独特的价值和特点。笔者以“中国天眼”为例,通过分析比较,总结出大科学工程档案的两个核心特点——三跨性和双融合性,梳理出大科学工程档案追溯历史、塑造形象等五方面价值,以期为后续大科学工程档案科学化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大科学工程 大科学工程档案 檔案价值
截至2020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已布局建设55个大科学工程项目,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引领作用[1]。本文将以大科学工程档案特点为切入口,从特点出发探索其管理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探索大科学工程档案的价值。
一、大科学工程档案研究现状
大科学工程是指通过较大规模投入和工程建设来完成,建成后通过长期的稳定运行和持续的科学技术活动,以实现重要科学技术目标的大型装置,其科学技术目标必须面向国际科学技术前沿,为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战略性、基础性和前瞻性贡献[2]。大科学工程也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工程划分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开工准备—建设实施”五个阶段[3]。
目前,国内现有论文主要集中在大科学工程档案管理实践方面,很少有学者独立研究其特点和价值,但这正是大科学工程档案管理的必要性所在。所以笔者在本文中会详细论述其特点,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其价值,以期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大科学工程档案。
二、大科学工程档案特点
(一)三跨性
大科学工程是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国际民生等诸方面跨学科、跨领域、跨机构的系统工程,其档案管理也具有鲜明的三跨性。
跨学科性是大科学工程的一个显著特征。例如,“激光聚变研究(ICF)是典型的大科学工程,涉及等离子体物理、流体物理、材料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光学工程、光电子科学、精密加工、精密制造等多门学科或专业。”[4]。国家大科学工程是集多方之智慧共同建造的项目,通常每个工程所涉及的学科领域有十几项或几十项,以中国天眼为例,项目涉及机械制造、岩土工程、土木工程、天体物理等基础学科,体现了很强的多学科交叉性。由于专业跨度大,所以档案类别丰富且复杂,数量十分庞大。
跨领域性是大科学工程的鲜明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跨领域合作成为科学研究的必然途径。大科学工程作为面向国际科学技术前沿领域的科学工程,需要研究的内容必然是多领域融合的。同样以中国天眼为例,项目涉及天线制造、微波电子、并联机器人、大尺度结构工程、公高精度动态测量等众多高科技领域。这种多领域融合的状态是大科学工程建设的常态。由于涉及领域多,所以这类档案亦呈现出内容丰富、载体多样、海量数据、知识密集、档案价值高等特点。
跨机构性是大科学工程面临的普遍问题。以子午工程为例,它由中国科学院、教育部、信息产业部、中国地震局、国家海洋局、中国气象局等6部门下属的12家单位联合共建[5]。“跨机构”涉及的主体包括主管单位、依托单位(负责单位)、参加单位,涉及的人员包括项目负责人、课题负责人、项目(课题)参加人、业务管理人员、综合管理人员(包括财务人员、设备采购人员、人事管理人员等),并且根据项目开展需要聘请院外甚至是国外知名专家或专家团队[6]。跨机构参建单位众多,造成项目档案来源广泛、形成主体多、人员变动快等问题。对于档案管理来说,建立工作网络、定期收集档案、同步跟踪检查比较困难。由于参建单位的建设内容各不相同,所以归档范围无法“一刀切”,需要逐一商讨确定,档案完整性较难保障。此外,由于参建各方管理水平、管理机制和管理方式千差万别,档案工作方法、档案安全保管、档案价值鉴定也需要酌情考虑。
从这个角度而言,三跨性是大科学工程档案管理呈现出的显著特点,是其区别于传统科研档案管理的显著特点。
(二)科研性与工程性的有机融合
大科学工程是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实现科技变革、提供极限研究手段的大型复杂科学研究系统。它在申请中最重要的特点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中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前瞻性科技问题。从其定义可以看到,大科学工程本身就具有科研性和工程性双重属性。其中,科研属性决定了项目需要开展大量的研究试验,通过研究试验获得优化的技术设计,满足总体技术方案的需求。某“十三五”大科学工程中涉及46个分系统,其中许多关键技术在国内尚处于空白阶段。在项目实施阶段,既要开展常规工程的设备加工制造、系统集成工作,又要进行关键技术的科学研究、工艺攻关、建模仿真等[7]。在这个过程中,计划调整和目标调整难以避免,具有较强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同时,还会产生很多科研档案和非标设备档案,包括技术方案的选择试验,特殊材料、器件的选型试验,加工工艺试验,初样样机试验,批量加工的正样样机试验等。这些都和与传统意义上的科研档案管理内容存在交叉和重合。
朱亚宗教授指出当今科学发展的三个方向,科学正朝着极大、极小和极复杂的方向发展[8]。为了保证科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必须借助工程的手段来实施。大科学工程开工前必须先进行工程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工作,需要有明确的质量、进度、经费和效益要求,并制定详细的CPM计划和工程基准。在具体实施时,由于方案可行、进度受控且目标明确,工程会严格按程序和规范,沿既定工程基准推进。在这个过程中,会涉及常规的工程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和通用设备购置档案。这些和传统意义上的工程档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建档案管理内容也有交叉和重合。
从上述角度而言,大科学工程兼具科研性和工程性,但是其档案管理却不是“科研档案+工程档案”的简单对应,而是需要将科研档案和工程档案有机融合。具体而言,科研属性所形成的档案包含分总体、系统、分系统及众多接口形成的科研档案;为了实现各系统、分系统的科学目标,需要借助特定的工程手段来实现。工程属性所形成的档案包含单项、单位、分部、分项、检验批等基建档案。将科研档案与基建档案的归档范围、分类标准、保管期限等进行融会贯通,在档案里完美融合,形成档案的一级、二级、三级类目,并按照文件的逻辑关系进行组卷,形成科研与基建双融合的档案。
推荐阅读:写档案论文可参考文献
《大科学工程档案的特点及其价值研究》内容如果没能解决您的问题,可免费咨询在线学术顾问获取解答。
本文由期刊VIP网编辑首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大科学工程档案的特点及其价值研究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write/59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