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教育信息化新路径完善全民终身学习体系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期刊常识发布时间:2021-05-28浏览:

  教育与学习生态当前面临的重塑前景

  人类进化至今,学习一直如影随形,但系统化教育的历史不过数千年,直至工业化社会正规学校制度体系成形。21世纪的教育与学习生态正在面临重塑,而在20世纪最后三个十年,世界上发生了和教育与学习相关的三次革命性变化,恰好是每十年一次。进入21世纪前两个十年,全球范围又在形成对教育与学习第四、五次革命性变化的认同。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世纪70年代终身学习理念的提出,深刻改变了教育与学习的本质性特征。当今社会,人们谋生所需要的技能知识,并非一次性的学校学历教育所能完成。以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报告为标志,开展多次性、个性化的终身学习(或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逐渐成为各国政府的决策理念和广泛的社会共识。近20年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教育政策分析报告,主题之一就是观察和分析各成员国终身学习领域的政策动向和实际成效。

  20世纪80年代,新信息通信技术革命的兴起,对教育与学习技术手段的影响持续深远。新信息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推展,为数字化学习开辟了新空间。发达国家把信息化手段尽可能自然地融入教育教学过程,发展中国家则从发挥一般远程教育手段包括广播电视的作用做起。新信息通信技术被普遍引入教育教学过程,正在对学习型社会建设产生持续的影响,各国都在探索多样化的教育和学习信息化路径。

  20世纪90年代世界贸易组织的特别约定,对教育与学习支付方式产生重要影响。世界贸易组织规定教育服务属于《服务贸易总协定》12类中的第5类,除由各成员政府彻底资助的教育活动外,凡收取学费、带有商业性质的教学活动均属于教育服务贸易范畴,分为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等提供方式,分别涉及远程教育、留学生、合作办学和外国教师。这意味着,政府包办的福利性教育,部分已变成学习者交费选择的服务贸易,各国争夺留学生的格局即是明证。

  21世纪第一个十年以来,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启动教育与学习发展模式的革新。从世纪之交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和可持续发展十年规划,到2015年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17项目标(其中目标4是确保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让全民终身享有学习机会,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教育与学习发展模式的变革正在进行中。

  21世纪第二个十年至今,网络教育和人工智能开始重塑教育与学习的环境与业态。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兴起,人工智能正在成为“超级风口”,与网络契合介入教育与学习领域,所产生的影响势必非常深刻。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引用的预测研究,2017—2021年人工智能市场将增长50%,2021年前数字教育市场将每年增长5%。教育与学习的环境与生态将面临重塑的可能,互联网教育将是其中的重要枢纽环节。

  纵观21世纪以来的许多国际组织政策文本,更加倾向于以终身学习覆盖终身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1年发布新版《国际教育标准分类》,集各成员国最大公约数,给出普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分流的框架流程,界定了正规教育之外的学习、非正规教育、非正式学习、顺带学习或无约束学习等基本概念。各国政策多聚焦在寻求教育公平性、增强教育有用性、提升教师质量等方面,而且都更加重视教育与学习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作用,加强教育对人才本土化和本国创新体系建设的支撑,探索适应国情的学习型社会建设之路。

  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从1949年全国大中小学在校生结构好似“倒图钉”状,到改革开放初期及世纪之交逐渐拓展成“金字塔形”,再到2019年形成“正梯形”及“柱形”,首次出现宽口径高教在学规模大于高中阶段在校生拐点,预计到2035年还会迎来“双曲线”,即在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基础上,高教阶段呈现“倒伞状”资源平台,可为学习者提供丰富多样的升学深造选择,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各级各类教育普及水平位居同期中上收入国家行列。

  2019年全国普通本专科毕业生近760万人,研究生近64万人,共800多万人,同年,很大比例依托在线学习的成人本专科、网络本专科毕业生和自考本专科文凭获得者近500万人,总计为1300多万人,这是我国人力资源深度开发的显著标志。预计2035年应不低于1800万人,意味着年轻人可以选择先升学后就业、先就业再升学、边工作边学习的不同路径,而现在家长纠结的“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及“一考定终身”的观念,都渐渐成为历史。

  纵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统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教育系统治理现代化,推动教育事业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教育面貌正在发生格局性变化,教育战略政策导向可用“三个一”概括,就是一以贯之、一如既往、一脉相承。

  从党的十九大定下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总基调,到十九届三中全会要求完善包括教育在内的公共服务管理体制,到十九届四中全会部署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发挥网络教育和人工智能优势,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再到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整体谋划,确定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点方向之一,是立足基本国情,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在宏观政策层面明确了未来互联网教育发展的新格局。

  发挥在线教育优势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

  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还需要有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多渠道资源支撑。当前,我国正在进入教育与学习资源的“战国时代”,政府重点保障公共服务资源公平性、普惠性、均衡性、便捷性,市场机制配置多样性、选择性、竞争性资源日益活跃,能者为师和愿者为生的格局开始显现,加上人工智能的介入,信息化社会的教育与学习革新,不仅在于技术手段的改进升级,更将引发服务业态创新、治理方式变革。

  2020年初以来,全球受到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说,这次疫情导致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中断”,超过160个国家(地区)的学校停课,10多亿学生受影响,至今未到拐点。我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的全民抗击疫情斗争中,积极探索“停课不停学、不停教”,参与学生达数十亿人次,积累了成功经验,复课复学也走在世界前列。最近,习近平同志强调“十四五”期间“要总结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大规模在线教育的经验,利用信息技术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今后,我国将进一步促进教育与学习服务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多样化、个性化、柔性化,稳步搭建起方式更加灵活、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更加便捷的终身学习立交桥。

  当前,教育与学习服务的属性已经分化,在基本公共服务、非基本公共服务和非公共服务的运作主体和提供方式方面出现一道“光谱”,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日趋健全,每段都有特定的运作规则。在充分发挥政府配置公共服务资源主导作用的同时,还要在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提供方式多样化,以及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等方面迈开新步,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与民间资本有序参与,选择提供基本或非基本公共教育服务、非公共教育服务等多条路径。

  根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总体要求,对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的公共教育服务,公共财政可以购买、资助、补贴,政府也可以委托管理、策划合作办学。在非公共教育服务领域,政府要营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法治化市场环境。目前在互联网教育或“互联网+学习”平台领域,很多属于非义务教育和非学历培训,已经形成多种服务业态并存、融合、竞争的平台。相对于从工业化社会到知识—智能社会的人们谋生发展需求和现代化建设需要,供给侧打造终身学习相关服务升级版,将从“浅海”逐渐进入“蓝海”,挑战与机遇并存,紧扣用户需求是所有教育与学习服务供给模式生存发展的基点。

  推荐阅读:《中国教育信息化》教师国家级论文投稿要求

《探索教育信息化新路径完善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内容如果没能解决您的问题,可免费咨询在线学术顾问获取解答。

本文由期刊VIP网编辑首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探索教育信息化新路径完善全民终身学习体系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write/57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