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建筑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与方法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土木工程发布时间:2012-08-27浏览:

  摘 要:近年来,由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建筑工程对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技术等的要求都很高。本文就从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制备、 混凝土的运输、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的养护等几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技术;施工方法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uild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the requirements for quality and technology of concrete construc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s are higher.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crete from the aspects of quality control preparation, transportation, concrete pouring, concrete curing, etc.

  Key words: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nstruction methods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混凝土膨胀剂的使用

  掺膨胀剂的混凝土已广泛用于后浇带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等方面,但近年来出现不少裂缝。在使用时有可能被忽视的问题有以两点:

  (1)常用的膨胀剂是硫铝酸盐类的,其化学反应生成物为钙矾石含大量结晶水。因此在早期养护时或硬化后比普通混凝土需要较多的水分。为此浇筑混凝土前,所有与混凝土接触的物件均应充分润湿,遇干热气候及大风时更要注意。混凝土表面抹压后要立即用塑料薄膜覆盖,硬化后蓄水(浇水)养护14d。 柱墙的侧模板拆模后要用塑料薄膜包裹,或用淋水花管不断淋水养护。

  (2)防止出现裂缝的措施。 1)防止出现塑性收缩裂缝。 掺膨胀剂混凝土不泌水,所以易产生塑性收缩裂缝。为此要注意不要过振以免水泥砂浆上浮过多;干热天气采用挡风遮阳措施;终凝前反复抹压多遍,抹压时间要掌握好不宜太晚。2)掺膨胀剂混凝十的核心部分是安全的,因为在钢筋的约束下是属于限制膨胀,混凝土受压,不但不开裂而且有助于提高混凝土的强度。但是在边缘部分的混凝土没有钢筋约束,产生自由膨胀从而可能开裂。 因此应在边缘部分设置直径较小,间距不大于150mm的构造配筋,开孔及角部极易开裂,可在对角线垂直方向配置1Omm~12mm,1=lm的构造筋。

  二、商品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及坍落度

  2.1近年来商品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偏高 C30 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可达380kg/m3。,混凝土的实际抗压强度可达C40的水平。有些人士认为这种情况有助于提高混凝土强度保证率,因此十分赞许。实际上这是误解,因为除了浪费资源外,水泥用量过高是近年来混凝土结构大量开裂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水泥用量越高混凝土的收缩值越大,开裂的危险性越大。因此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控制水泥用量。2.2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泵送混凝土应具备一定的坍落度。

  选择过高坍落度的混凝土混合物有以下缺点:(1) 增加混凝土混合物离析的可能性。采用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时,混凝土混合物较粘,不大可能出现离析现象,但我国大多数工地目前较多用的萘磺酸盐甲醛混合物高效减水剂,当掺量较大时,有可能出现离析。离析对于混凝土工程质量的危害性较大,在水泥砂浆多而石子少的部位,混凝土易由于收缩而开裂;而在石子多,水泥砂浆少的部位,混凝土易由于收缩而开裂;而在石子多,水泥砂浆少的部位,混凝土则易出现蜂窝孔洞。(2)为了实现上述的较高的坍落度要求,往往需要增加减水剂用量,而这有可能增加混凝土的收缩值,甚至可能导致混凝土早期强度增长过慢。混凝土混合物必须有足够的浆体,除了能填满骨料间所有空隙外尚有较多富裕量以使管壁和混凝十之间形成薄浆层。此外混合物应有足够的稳定性,使其在泵压下通过局部障碍(接缝、 弯管)时不致于泌水。

  三、混凝土的配料与搅拌

  混凝土的制备就是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把水泥、 砂、 石、 外加剂、 矿物掺和料和水通过搅拌的手段使其成为均质的混凝土。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 级别、 包装或散装仓号、 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 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验。其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

  3.1配合比混凝土应根据实际采用的原材料进行配合比殴计,并按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方法等标准进行试验、 试配,以满足混凝土强度、 耐久性和工作性能(坍落度等)的要求,不得采用经验配合比。同时,应符合经济、 合理的原则。 混凝土生产时,砂、 石的实际含水率可能与配合比设计存在差异,因此在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 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材料用量,提出施工的配合比。

  3.2搅拌为了拌制

  出均匀优质的混凝土,除合理地选择搅拌机外,还必须正确地确定搅拌制度,即一次投料量、 搅拌时间和投料顺序等。一次投料量,不同类型的搅拌机都有一定的进料容量,搅拌机不宜超载过多,以免影响混凝土拌和物的均匀性。—次投料量宜控制在搅拌机的额定容量以下。施工配料就是根据施工配合比以及施工现场搅拌机的型号,确定现场搅拌时原材料的一次投料量。搅拌混凝土时,根据计算出的各组成材料的一次投料量,按重量投料。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应满足规范的规定。 投料顺序是影响混凝土质量及搅拌机生产率的重要因素。按照原材料加人搅拌筒内的投料顺序的不同, 常用的投料顺序有:一次投料法,二次投料法,两次加水法。

  四、混凝土的运输

  4.1运输要求在运输过程中应保持混凝土的均质性,避免产生分离、 泌水、 砂浆流失、 流动性减少等现象。 混凝土应以最少的转运次数和最短的时间,从搅拌地点运至浇筑地点,使混凝土在初凝前浇筑完毕。 混凝土的运输应保证混凝土的灌筑量。 对于采用滑升模板施工的工程和不允许留施工缝的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的运输必须保证其浇筑工作的连续进行。

  4.2运输方法混凝土运输分为地面运输、垂直运输和楼地面运输三种情况。 运输预拌混凝土。 多采用自卸汽车或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混凝土如来自现场搅拌站,多采用小型机动翻斗车、 双轮手推车等。混凝土垂直运输多采用塔式起重机、 混凝土泵、快速提升架和井架等。混凝土楼地面运输一般以双轮手推车为主。

  五、混凝土施工方法

  5.1浇筑在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模板的标高、 位置、 尺寸、 强度和刚度是否符合要求;检查钢筋和预埋件的位置、 数量和保护层厚度并将检查结果填人隐蔽工程记录表; 清除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的油污;对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应堵严;对木模板应用清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在降雨雪时,不宜露天浇筑混凝土。混凝土的浇筑,应由低处往高处分层浇筑。 每层的厚度应根据捣实方法、 结构的配筋情况等因素确定。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应先在底部填入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浇筑中不得发生离析现象;当浇筑高度超过3m 时,应采用串筒、 溜管或振动溜管使混凝土下落。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经常观察模板、 支架、 钢筋、 预埋件、 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混凝土浇筑后,必须保证混凝土均匀密实,充满整个模板空间,新旧混凝土结合良好,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洁。为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性,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当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宜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混凝土运输、 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5.2施工缝由于技术上的原因或设备、 人力的限制,混凝土的浇筑不能连续进行,中间的间歇时问需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则应留置施工缝, 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由于该处新旧混凝土的结合力较差,是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因此,施工缝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5.3捣实混凝土的捣实就是使人模的混凝土完成成型与密实的过程, 从而保证混凝土结构构件外形正确,表面平整,混凝土的强度和其他性能符合设计的要求。混凝土浇筑人模后应立即进行充分的振捣,使新人模的混凝土充满模板的每一角落,排出气泡,使混凝土拌和物获得最大的密实度和均匀性。混凝土的振捣分为人工振捣和机械振捣人工振捣是利用捣棍或插钎等用人力对混凝土进行夯、 插,使之成型。只有在采用塑性混凝土, 而且缺少机械或工程量不大时才采用人工振捣。采用机械振实混凝土,早期强度高,可以加快模板的周转,提高生产率。并能获得高质量的混凝土,应尽可能采用。

  六、混凝土的自然养护

  在常温下新浇混凝土的脱水速度取决于室外气温、大气相对湿度及风速。当表面脱水严重时, 可能出现表面裂缝或形成疏松的表面。疏松的危害作用是极大的。例如它能加速混凝土表面的碳化作用,使混凝土对钢筋锈蚀的保护作用降低;对于室外的结构表面疏松使混凝土吸水率增加, 而含水率高的混凝土表面经过反复的冬季冻结及融化而很快剥落,使耐磨性大大下降;在疏松的混凝土表面铺设饰面层时,由于疏松面和饰面层之间的粘结力低,极易造成饰面层空鼓。 因此对于新浇混凝土的养护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梁板等水平构件理论上说用浇水覆盖措施可以有效地解决养护问题, 但是由于工期紧迫,下一层楼板施工后需立即进行上一层施工,在楼板上弹线及支设上一层结构的模板,使得浇水覆盖几乎难以进行。这说明我国普遍推行过快的施工进度对于工程质量是有一定影响的。另一方面也说明在大多数施工人员心目中对于混凝土养护并不重视, 如真正重视,必然能采取措施解决上述矛盾。

  参考文献

  [1] 田景惠基于地基土的应力状态判断分析及其应用 【J】 科技经济市场,2006(8)

  [2] 江海洲,王根.对粉体搅拌法在地基施工中应用的分析 【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7)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试述建筑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与方法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tumugongcheng/4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