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通信发布时间:2015-04-18浏览:次
摘要:卫星通信简单地说就是地球上(包括地面和低层大气中)的无线电通信站间利用卫星作为中继而进行的通信。卫星通信系统由卫星和地球站两部分组成。卫星通信的特点是:通信范围大;只要在卫星发射的电波所覆盖的范围内,从任何两点之间都可进行通信;不易受陆地灾害的影响(可靠性高);只要设置地球站电路即可开通(开通电路迅速);同时可在多处接收,能经济地实现广播、多址通信(多址特点);电路设置非常灵活,可随时分散过于集中的话务量;同一信道可用于不同方向或不同区间(多址联接)。
关键词:卫星通信,通信技术,科技论文发表
人造地球卫星根据对无线电信号放大的有无、转发功能,有有源人造地球卫星和无源人造地球卫星之分。由于无源人造地球卫星反射下来的信号太弱无实用价值,于是人们致力于研究具有放大、变频转发功能的有源人造地球卫星——通信卫星来实现卫星通信。其中绕地球赤道运行的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等的同步卫星具有优越性能,利用同步卫星的通信已成为主要的卫星通信方式。不在地球同步轨道上运行的低轨卫星多在卫星移动通信中应用。
同步卫星通信是在地球赤道上空约36000km的太空中围绕地球的圆形轨道上运行的通信卫星,其绕地球运行周期为1恒星日,与地球自转同步,因而与地球之间处于相对精致状态,故称为禁止卫星、固定卫星或同步卫星,其运行轨道称为地球同步轨道(GEO)
在地面上用微波接力通通信系统进行的通信,因系视距传播,平均每2500km假设参考电路要经过每跨距约为46km的54次接力转接。如利用通信卫星进行中继,地面距离长达1万多公里的通信,经通信卫星1跳即可连通(由地至星,再由星至地为1跳,含两次中继),而电波传输的中继距离约为4万公里。
一、建设卫星应急通信的必要性
卫星通信不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并且具有全天候、通信启用耗时短、通信距离长、通信量大、通信网络建设速度快、建网方式灵活多变、通信成本低等优点。卫星通信实现了图像信息、语音以及其他数据信息的实时动态通信,近年来卫星通信已经成为了应急通信的重要方式之一。
二、常用的卫星应急通信系统介绍
2.1卫星地面站
除了可使用高空卫星进行通信外,还可在地面安装布置用于通信用途的短波或是超短波电台设备、数字信息传输系统等。该应急通信系统可用于救灾的指令的传达和救灾指挥、资源调度,还可用于民众通信。该系统具有覆盖范围大、通信容量大等特点,但同时系统部署难度较大,并且系统部署完成后,无法灵活的重组,而且投资成本也较高。
2.2应急通信车
应急通信车中配备了非常齐全的通信设备,车内可以集成短波或是超短波电台、数字信息传输系统等通信系统,通过卫星信号的传输链路可实现一定范围的通信信息传输。应急通信车具有使用灵活、机动性较强等特点,但同时也具有覆盖范围小、通信容量不足等缺陷,同时如果受到交通中断的影响,应急通信车便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2.3卫星通信便携站
卫星通信便携站也是通过卫星信号的传输链路实现便携站所覆盖范围内的各种语音及图像等信息的传输通信。该应急通信系统具有机动性较强、使用灵活方便的特点,但同时由于受到便携站功率的限制,无法满足大范围、大容量的应急通信。通常用于当交通中断,应急通信车无法达到的地方。
2.4卫星电话
卫星电话具有通信稳定、使用方便灵活等特点,可保障救灾指令的及时有效地传达,但由于受到终端设备的限制,无法实现大范围的使用普及。
三、卫星应急通信系统的建设原则
一个完整的卫星应急通信系统应当具备以下功能:语音和图像通讯功能、图像采编显示功能、视频会议功能等。其通信手段应当多样化,并且可以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场合,同时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卫星应急通信系统应当满足灵活机动、通信稳定、通信容量大等要求。卫星应急通信系统的建立应对遵循“总体部署、按部实施;应急通信为主、各种通信手段相互结合”的原则。
四、SVC卫星通信保障系统
SVC卫星通信保障系统具有以下几点功能特点。(1)将Ku波段与C波段结合起来。该系统以一个“天”(空中卫星)为主的天地综合通信网络。SVC可支持多波段应急信息,有效保证了恶劣条件下的应急通信的稳定性。(2)混合通信网络结构。该卫星应急通信系统将网状网和星状网相结合,可实现“点与点”和“点与网”的数据通信传输。采用最优的多地址方式进行综合数据传输,使应急通信灵活程度更高。(3)将动中通与静中通相结合。通过实践表明,在应急通信中,静中通为应急通信的主要通信渠道,但是由于突发事件具有不确定性,此时便需要使用动中通进行通信。动中通覆盖范围较大、通信方式多样化、数据传输稳定可靠,动中通可快速捕捉到卫星信号,并完成数据通信。
五、结束语
卫星通信具有全天候、通信启用耗时短、通信距离长、通信量大、建网方式灵活多变等优点。因此卫星通信系统在应急通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通信论文发表论当前卫星通信新科技发展模式及影响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tongxin/30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