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关联经济论文范文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统计论文发表发布时间:2024-12-18浏览:

  摘要:现在说的中国经济放缓实际就是说GDP增长率,这个指标并不能反映经济发展的全部,我们现在太过注重这个数据,也可以说经济增长放缓点,就可以更加注意经济结构调整和解决收入差距问题的时。文章发表在《北方经贸》上,是中级经济职称论文范文,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文明建设,经济建设

  对于经济增长速度来说,很多人认为越快越好。但是如果增长速度过快的话,过快的经济发展会隐藏很多弊端。高速经济增长是一种赶超现象,大多都只有落后的国家才会出现高速的经济增长。因此越是发达的经济体越不可能出现超常的高速经济增长。

  一、空间维度(共时性或横向)———经济层面的生态文明建设

  就经济发展理念而言,强调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必须是又好又快地发展。所谓又好又快地发展,就是要把发展的“质”和发展的“量”结合起来,不能只强调“质”而忽视“量”,更不能只强调“量”而忽视“质”;从二者关系来说,“质”是第一位的,“量”是第二位的,要在保证“质”的基础上,注重“量”的增长。

  而要实现又好又快的经济发展,既要在经济发展的“质”上下功夫,又要在经济发展的“量”上做文章。为此,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在处理好转变与发展的关系基础上,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地发展。

  因此,始终坚持并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地经济发展,就是在经济发展理念中贯彻和融入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换言之,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体现在经济发展理念中就是又好又快地经济发展。就经济发展目标而言,强调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目的,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提高经济效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也就是说,经济发展只是手段和途径,通过这一手段和途径来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才是目的和根本,即经济发展必须“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指导方针,也是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的重要行动原则。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发展目标,正是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经济增长率显著提高,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但是,制约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各种资源环境问题仍很突出,主要有:粗放利用和浪费资源的现象依然存在;破坏土地和占用耕地的行为屡禁不止;部分重要矿产资源保障能力不足,石油、铁矿石等进口量和对外依存度迅速提高;环境污染加剧,一些与环境污染相关疾病的死亡率或患病率持续上升;等等。

  因此,只有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发展目标,才有利于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进而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质量。就经济发展方式而言,强调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它要求在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家园的前提下,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因此,我们一定要且必须要坚持走贯彻和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既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又要生态良好;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碧水青山。

  总之,经济发展理念、经济发展目标、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道路这四个主要经济方面,都必须融入生态文明建设,这就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各方面”[1](P34)。只有这四个方面都融入了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层面的生态文明建设才会搞好。

  二、时间维度(历时性或纵向)———经济层面不同阶段或环节的生态文明建设

  经济层面不同阶段或环节的生态文明建设,是指在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各方面的基础上,进一步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的全过程,也就是融入全过程的每一个阶段或环节,从而建设不同阶段或环节的生态文明。如从社会生产总过程来看,每一经济活动都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环节,在这四个环节中同样也都要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1](P34)。

  所以,生产中的生态文明建设、交换中的生态文明建设、分配中的生态文明建设、消费中的生态文明建设,都属于“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全过程”的范畴。以生产中的生态文明建设来说,就是要进行清洁生产,实现生产正义。生产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通过有目的的实践活动,改变自然界的物质存在形式,以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过程,即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

  一般说来,人们从事物质生产活动,必须具备三个前提条件:一是作为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过程的劳动;二是劳动者将劳动置于其上的劳动对象,包括被纳入生产过程中的没有经过加工的自然物和已经加工过的物体(原料);三是劳动者用以改造和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劳动资料,主要是生产工具。现实的生产,就是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而生产出劳动产品,以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过程。这样一来,生产中的生态文明建设,就必须处理好尊重客观自然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清洁生产和绿色生产;既要正确地认识自然,合理地改造自然,又要充分地利用自然,有效地保护自然,坚定不移地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环境双赢之路,实现生产正义。

  以交换中的生态文明建设来说,就是要进行公平交换,实现交换正义。交换是指人们之间相互交换活动或相互交换劳动产品的过程。作为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的交换,包括人们在生产中发生的各种活动和能力的交换,也包括一般劳动产品和商品的交换。具体说来,交换可分为四类:一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如分工、协作中所进行的各种活动和能力的交换;二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各道工序之间的原材料或半成品等的产品交换;三是劳动者所生产的劳动产品在最后进入消费领域之前,针对产品的生产、包装、运输、保管等,在各个不同生产部门或单位之间所进行的交换;四是劳动者所生产的劳动产品在进入最后消费领域或环节所进行的交换,它是直接为消费而进行的交换。

  这样一来,分配中的生态文明建设,就不仅要处理好人力、物力、财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分配和公正分配,还要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坚持公平公正原则;不仅要共享劳动成果,也要共担因生产劳动特别是破坏性劳动所带来的如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一切后果,从而实现分配正义。其实,分配正义不只是限于财富和物质分配,还有权利、责任和义务的分配等。以消费中的生态文明建设来说,就是要进行适度消费,实现消费正义。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使用和消耗社会财富的过程。

  消费是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这样一来,消费中的生态文明建设,就不仅要处理好消费与生产、交换、分配之间的关系,进行正当消费、合理消费,还要协调好消费与环境、资源、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绝对不能以消耗资源、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满足部分人的消费欲望,提倡环保消费、绿色消费。在消费过程中,人们既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也要履行应尽的义务,还要保持人类消费与环境供给能力、吸收能力、补偿能力、再生能力和恢复能力之间的和谐,从而实现消费正义。

  三、结语

  总之,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四个阶段或环节的生态文明建设,共同构成了经济层面生态文明建设的全过程。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论述就是:“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1](P35)只有经济层面这四个阶段或环节的生态文明都建设好了,经济层面的生态文明水平才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经济期刊论文发表推荐:《北方经贸》是由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会主管、黑龙江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主办的经济类综合期刊。160版,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14-260。1981年创刊,曾用刊名:财贸经济研究。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探析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关联经济论文范文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tongji/13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