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体育教育发布时间:2015-06-29浏览:次
加强身体素质,首先应在校园中加强对学生的体院端丽,这不仅仅是对身体素质的加强也是对身体各项指标的管理,对身体健康等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在高校中如何建设体育文化措施,从《南京体育学院学报》中我们得知应该做到以下措施。
摘 要:加强校园体育行为文化建设,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第一要逐步形成以课外体育为主体,以课内体育为补充的学校体育新体系。课外体育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学生学习锻炼的第二课堂: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是校园体育文化的主体。丰富的学生课外活动,通过开放式、活跃式、主动参与式的锻炼,学生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组合,不断丰富体育知识,提高体育文化修养,提高运动能力和终身体育运动的意识。
关键词:体育文化,高校体育,体育管理
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必须注重学校体育环境的规划和创建。在学校总体建设的框架内,规划好学校师生开展体育文化活动必需的场所,充分地发挥体育文化环境的作用。在创建学校体育文化环境的工作中,我们既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还要发挥老师的积极性,挖掘校园体育文化环境潜力,通过体育专栏、体育竞赛、体育表演、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等环节来营造积极和谐的校园体育文化。
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我国教育方针明确规定学校“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培养跨世纪的高素质人才”。校园体育文化是学校体育的载体,他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校园体育文化与校园德育、智育、美育文化等一起构成了校园文化群。它由三个层面内容构成:表层是体育物质文化层,中层是体育行为制度文化层,内层是体育精神文化层。三个层面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其中精神文化占主导地位,指导着人们的行为制度和物质层面的一切活动,物质文化是基础,为校园文化提供有力的支持,行为制度文化是主体,所有校园体育文化都要靠师生的行为来体现,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构建着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
校园体育文化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同时,又成为意识文化的载体,体现着人们的情操、意志、价值观念等多种文化特质,对人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陶冶作用。因此,高校应注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通过富有特设的校园体育文化,对学生的价值、道德体系、身心健康进行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要逐步形成有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即学校在体育方面要形成并延续着带有普遍性、重复出现的相对稳定的一种独具特点的文化形态。经过一届届学生的努力参与、创造和传承延续,学校的历史文化内涵必将通过学校体育文化途径延续,这就逐渐成为学校校园体育文化,并成为一个鲜明的特色。校园特色文化是一个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
校园体育意识文化,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体系,有利于学生健康和工作意识的培养.高品位的体育文化可以确立学生体育价值观、体育态度、理想信仰等,这是校园体育文化的核心所在。“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是校园体育文化的主体,通过体育常年熏陶和潜移默化,学生将逐步养成健康的行为方式和工作意识,对学生的人生将产生深远、积极的影响。总体而言,学校体育文化,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是任何学科不可替代的。
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应积极倡导健康的体育精神,以公平竞赛、公开竞争、遵守规则、尊重对手、求真求实的体育道德精神来培养、教育和默化学生注重意志品质的培养与人格的完善,培养学生做到胜不骄、败不馁,顽强拼搏,相互尊重,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优良的体育道德作风,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要形成以竞赛为主导,课外体育训练为内容,课内体育为导向的竞赛文化体系。学校应因势利导,安排专业教师和高水平的同学进行专门教练和指导,利用体育课时间,积极主动传授学生即将需要的专业知识,从而形成体育竞赛为点,体育课为线,课外体育训练为面的校园体育文化。
要加强制度建设,形成以竞赛为点,课外训练为面的学校体育制度。学校完善的体育竞赛制度,对学生维持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具有积极的作用。学校应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学校的体育工作、学生的体育竞赛活动落实到位,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同时制定相应的评价奖励制度,从完成工作的质量上、效果上进行考核。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浅析如何加强高校中体育文化管理建设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tiyujiaoyu/31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