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体育教育发布时间:2014-01-20浏览:次
摘要:情与理是教育活动的两个基本要素,是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以情感人是手段,以理服人是目的。“情”不等于放纵、护短和迁就,班主任在处理班级事务时,要坚持追求情与理的高度统一,情理互融,让学生既能感受到爱,又能学到为人为学之理。情理结合,教育实践就能取得良好效果。教师必须在适时给予肯定和爱的同时,对学生严格要求,只有刚柔并济,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魅力,进而达到教化之目的。
关键词:情感,情感教育,职责
情感是人的重要主体心意机能之一,是主管精神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深处的体验。情感一方面反映了人们的道德需求,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人们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道德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作为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应注意完整地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就必须演好导演的角色,做好导演的工作,用真诚去叩启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学生们在情感教育和情感体验中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那么,教师应该如何认识情感教育,如何扮演好导演的角色呢?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情感教育的意义不仅仅是利用情感在教学中的功能为学习服务,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情感,完善学生的个性。通过情感教育,让学生学会爱,学会尊重他人,学会体验快乐,学会关心,体察世界上的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形成科学的价值观。情感教育也可以促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而优化教育过程提高教育质量。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让学生的精神、情感、意识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情感教育是教师工作的职责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融洽的师生关系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强度和效率,使学生有一种幸福感和责任感,领会和接受到教师的关心和期望。教师的情感投入,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实践,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 任何活动,要达到目标,就必须要有强烈的情感投入,教师的教育更是如此。“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育是人与人情感上的最微妙、最细腻的相互接触,教育的艺术、谈话的艺术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健康而良好的情感,这种情感能够造成有利于教育学生的最佳氛围。
因此,情感教育是教师工作的职责,是现代主体教育人文关怀的客观要求,更是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条件。在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趋向融合的今天,注重情感因素是现代教育的一种基本要求和发展。
三、班主任工作中情感教育的操作
情感是人对现实的对象和现象是否适合认得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体验,它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有着巨大的作用。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更好更完善地向受教育者传输做人的真谛,知识的精华。而班主任在情感教育中应做到:
1、宽容、快乐的爱之施与者
教师要做一颗树,给人荫蔽、静宁和充实;要做辛勤的园丁,守护着嫩绿成型的青草地。爱是真正的滋补品,宽容、快乐的爱是真正的灵丹妙药。教师只有付出对学生的爱,才能真正做到热爱教育事业,并在责任心的驱使下丰富自己,完善自己的人格,也才能在实践中自觉地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敏锐地观察学生情绪情感上的变化,有分寸地、有针对性地影响学生,帮助他向着积极健康的一面发展。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爱来自教师对学生的真诚教诲和关心。着名教育家苏霍坶林斯基说:“我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是什么? 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对孩子的爱’。”事实上,也正是这种对学生的深挚的爱才使得他获得了教育上的成功。
别林斯基说过:“思想消融在情感里,而情感也消融在思想里。”既然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这就需要我们付出真情和实感,全身心投入。教化之道,情感为先,就是这个道理。
2、勤于知情、善于用情和精于导情
以情动人,进行情感教育,首先得知情。了解学生的思想情感,是进行有效教育实践的前提。只有知之深,才能爱之切。教师要深入世纪,察其言,观其色,通过学生各种外在的表现,准确地捕捉思想信号,透过现象看本质,掌握学生的“动情点”,才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教师要善于把握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此所谓,有所知,才能有所感。马克思说过,“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一旦得到学生的信任,就能得到他们肯定的情感反应,以引起思想上的共鸣,他们就会自觉地接受你的教育,服从你的领导。
教师还要对学生的感情进行有效的疏导和激励。不仅给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标,升华其一般情感,还要仔细地分析学生的消极情感,进行耐心的教育引导,使其自觉排泄,保持心理的明净,从而轻装上阵。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教师如何做学生情感的导演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tiyujiaoyu/11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