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GPS布网方案与作业模式的探讨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天文学发布时间:2012-07-13浏览:

  摘要:本文就GPS布网方案与作业模式的相关问题进行阐述,文章分别从布网方案与作业模式两个方面的各种基本情况进行阐述。

  关键词:GPS,方案,模式

  前言:

  与传统的大地测量观测技术不同,在卫星大地测量中,观测站虽然是固定在地球表面上,其空间位置随同地球自转而运动,但观测目标却是主要受地球引力作用而绕地球旋转的人造地球卫星,它与地球自转无关。因此为了统一描述卫星在轨道上的运动,按不同需要表示测站的空间位置,并正确处理关联着地面测站及卫星的观测数据,需要采用两类坐标系统,并需实现各种坐标系之间的转换。从几何上看坐标系统是由原点位置、三个坐标轴指向和尺度所定义的。在卫星大地测量中,一般取地球质心为坐标系的原点,由于人造地球卫星围绕地球运动,引进地心坐标系是十分自然的,这样便于研究人造卫星卫星运动的规律。根据坐标轴指向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坐标系:天球坐标系和地球坐标。 地球坐标系随同地球自转,可看作为固定在地球上的坐标系,便于表述地面观测站的空间位置。天球坐标系则与地球自转无关,便于描述人造地球卫星的位置和状态。

  天文坐标系

  1:天文坐标系;以地心为坐标原点的坐标系,Z轴的正向指向北天极,X轴的正向指向春分点,构成右手系。

  2:瞬时真天文坐标系:由瞬时真天极及瞬时真赤道面,瞬时真春分点所定义的地心坐标系。

  3:瞬时平天文坐标系:以瞬时平天极,瞬时平赤道,瞬时平春分点所定义的一种地心坐标系。

  4:标准历元平天球坐标系:是其中相当于标准历元的一种特定的天球坐标系。

  GPS控制网的图形设计

  在建立GPS控制网时,由于GPS的同步观测不需要通视,使得观测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因此,GPS网的设计也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根据不同的用途,GPS的图形布设通常有导线连接、三角网连接、多边形网连接、对角线连接等方式。

  在网形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⑴ GPS网不要有开放式的网型结构,应构成封闭式闭合环和子环路。

  ⑵ 应尽量消除多路径影响,防止GPS信号通过其他物体反射到GPS天线上,因此应避开强反射的地面,避开强反射环境,如山谷、山坡、建筑物等。

  ⑶ 避开强电磁波干扰,设站应远离雷达站、电台、微波中继站等。

  为了确保GPS观测效果的可靠性,有效的发现观测成果中的粗差,必须使GPS网中的独立边构成一定的几何图形,这种几何图形,可以是数条GPS独立边构成的非同步多边形(非同步闭合环)。如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 当GPS网中有若干个起算点时,也可以是由两个起算点之间的数条GPS独立边构成的附合路线。GPS网的图形设计也就是根据对所布设的GPS网的精度要求和其他方面的要求,设计出由独立的GPS边构成的多边形网(环形网)。GPS控制网的建立与应用常规地面测量方法建立控制网类似。

  GPS控制网技术设计的一般原则

  ⑴充分考虑建立GPS控制网的应用范围

  对于工程建设的GPS网,应考虑勘测设计阶段的需要,又要考虑施工放样等阶段的需要。对于城市GPS控制网,既要考虑今期建设和规划的需要,又要考虑远期发展的需要。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扩展GPS控制网的功能。

  ⑵采用分级布网的方案

  适当的分级布设GPS网,有利于根据测区的近期要求和远期发展分阶段布设,而且可以使全网的结构呈长短边相结合的形式。与均由短边构成的全网比较,可以减少网的边缘处误差累积,也便于GPS网的数据处理和成果检验分阶段进行。分段布网是建立常规控制网的基本方法。因为GPS网测量有许多优越性,所以不要求GPS网按常规控制网分很多等级布设。

  ⑶具体操作

  ①选取坐标系统、投影面,确定起算坐标、起算方位角和起始边长。

  ②根据近期建设的需要和远期规划的目标,确定GPS网的控制范围。

  ③分级布网。要求按GPS规范进行观测和数据处理。

  ④观测精度标准:GPS观测的空间距离的中误差

  作业模式

  经典静态定位模式

  ⑴ 作业方法:采用两台(或两台以上)接收机设备,分别安置在一条或数条基线的两个端点,同步观测4颗以上卫星,每时段长45分钟至2小时或更多。

  ⑵ 精度:基线的相对定位精度可达到5mm+1ppm·D,D为基线长度(km)。

  ⑶ 使用范围:建立全国性或国家大地控制网,建立地壳运动监测网、建立长距离检校基线、进行岛屿与大陆联测、钻井定位及精密工程控制网建立等。

  ⑷ 注意事项:所有已观测基线应组成一系列封闭图形(如图4.1),以利于外业检核,提高成果可靠度。并且可以通过平差,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定位精度。

  快速静态定位

  ⑴ 作业方法:在测区中部选择一个基准站,并安置一台接收设备连续跟踪所有可见卫星;另一台接收机依次到各点流动设站,每点观测数分钟

  ⑵ 精度:流动站相对于基准站的基线中误差为5mm+1ppm·D。

  ⑶ 应用范围:控制网的建立及其加密、工程测量、地籍测量、大批相距百米左右的点位定位。

  ⑷ 注意事项:在观测时段内应确保有5颗以上卫星可供观测;流动点与基准点相距应不超过20km;流动站上的接收机在转移时,不必保持对所观测卫星连续跟踪,可关闭电源以降低能耗。

  准动态定位

  ⑴ 作业方法:在测区选择一个基准点,安置接收机连续跟踪所有可见卫星;将另一台流动接收机先置于1号站观测;在保持对所测卫星连续跟踪而不失锁的情况下,将流动接收机分别在2,3,4……各点观测数秒钟。

  ⑵ 精度:基线的中误差约为1-2cm。

  ⑶ 应用范围:开阔地区的加密控制测量、工程定位及碎部测量、剖面测量及线路观测等。

  ⑷ 注意事项:应确保在观测时段上有5颗以上卫星可供观测;流动点与基准点距离不超过20km;观测过程中流动接收机不能失锁,否则应在失锁的流动点上延长观测时间1—2min。

  动态定位

  ⑴ 作业方法:建立一基准点安置接收机连续跟踪所有可见卫星;流动接收机先在出发点上静态观测数分钟;然后流动接收机从出发点开始连续运动;按指定的时间间隔自动测定运动载体的实时位置。

  ⑵ 精度:相对于基准点的瞬时点为精度1—2cm。

  ⑶ 应用范围:精密测定运动目标的轨迹、测定道路的中心线、剖面测量、航道测量等。

  ⑷ 注意事项:需同步观测5颗卫星,其中至少4颗卫星要连续跟踪;流动点与基准点相距不超过20km。

  实时动态测量

  ⑴ 作业方法:在基准站上安置一台GPS接收机,对所有可见GPS卫星进行连续地观测,并将其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地发送给用户观测站。在用户站上,GPS接收机在接受GPS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接收设备,接收基准站传输的观测数据,然后根据相对定位的原理,实时地计算并显示用户站的三维坐标及其精度。

  ⑵ 精度:定位精度可达1~2cm。

  ⑶ 应用范围:应用于城市、矿山等区域性的控制测量,工程测量和地籍测量等。

  结束语:

  以上文字是在从事多年GPS测量工作的一些总结,对于GPS系统的知识和理论还有待巩固和加深理解,由于水平有限,文中有不妥之处,请予指正。

  参考文献

  ⒈《GPS卫星定位原理及其在测绘学中的应用》

  乔仰文 赵长胜 夏春林 徐信君著 科学教育出版社

  ⒉《卫星大地测量学》 王昆杰 王跃虎 李佂航著 测绘出版社

  ⒊《GPS卫星测量原理与应用》 周忠谟 易杰军著 测绘出版社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关于GPS布网方案与作业模式的探讨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tianwenxue/3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