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天文学发布时间:2013-12-03浏览:次
摘要:天文学是研究宇宙空间天体、宇宙的结构和发展的学科。内容包括天体的构造、性质和运行规律等。文章发表在《中国工程科学》上,是天文论文发表范文,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天文期刊投稿,天文论文发表,天文科普,网络交流
天文学主要通过观测天体发射到地球的辐射,发现并测量它们的位置、探索它们的运动规律、研究它们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内部结构、能量来源及其演化规律。天文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自有人类文明史以来,天文学就有重要的地位。
2011年5月10日清晨,广州电视塔上方出现了酷似皇冠的阴影。一位网友拍下照片,随即发表了一条担心世界末日即将到来的微博。但不出几分钟,这条微博的回复当中,就出现了热心网友给出的科学解释。
当时,我转发了这条微博,并且再度感受到了互联网在科学传播,特别是天文科普领域能够发挥的价值。
我利用网络进行科学传播的经历,可以追溯到1999年。当时,我出任水木清华BBS(今天水木社区的前身)上天文版块的版主,并在此后的两年时间里,与这个BBS上聚集起来的一众铁杆“追星族”共同讨论天文。2010年,伴随着席卷全国的微博浪潮,我在新浪网拥有了自己的微博,并逐渐熟悉了这种“e时代”流行的沟通方式。
回首这12年,我发现无论是BBS还是微博,或许都不能直接向公众传播多少科学知识;但它们可以把对同一类事物感兴趣的人聚集在一起,在讨论和争鸣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这就让它们在培养公众科学精神方面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价值。仅仅从我所处的天文学领域来看,来自民间的天文学新秀活跃、前卫的观点,就可以让每个参与讨论的人都获得不少新的知识或者想法。
而在我开通微博以后,一些重要的天文事件或是北京天文馆的科普活动,也可以得益于微博强大的信息传播能力,迅速为公众所知。举例而言,有一次天文馆在某个周六的下午加映日本动画电影《银河铁道之夜》,于是我就在一天前随手发了一条微博。
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比如宽带网络带宽的增加,以及移动上网设备的发展,使信息传播的形式变得越来越丰富。网络的这种发展趋势,使它有可能在天文科普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因为,天文学是一种不断有新发现、不断发展的学科,它能够给参与其中的人提供真正的观测体验,而非实验室里不断的过程和结果的重复。
天文学的这种学科特点,决定了它不是以知识,而是以观测为核心。因此,天文科普的生命力,在于一种人与人之间能够无拘无束地讨论,并启发彼此的机制,而这恰恰是各种网络交流方式的专长。
天文学是人类运用所掌握的最新的物理学、化学、数学等知识以及最尖端的科学技术手段,对宇宙中的恒星、行星、星系以及其它像黑洞等天文现象进行专业研究的一门科学。它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集人类智慧之大成的综合系统。(七大基础学科依次为数学、逻辑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
自然科学期刊投稿须知:《中国工程科学》是中国工程院创办并主管的学术期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两院院士宋健教授任编委会主任。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论天文科普网络交流“给力”期刊发表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tianwenxue/10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