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数学发布时间:2021-07-10浏览:

  摘要: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是教学手段的革命,它正迅速的深入到教育教学领域,信息技术传递动态信息的特点使思维“可视”,为帮助学生领悟数学提供直觉材料,为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提供了必要的感性准备。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掌握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并正确合理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这不仅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也是创新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激发兴趣;创新思维;贴近生活

小学数学教育论文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改的不断深化,仅依靠传统的教学手段已满足不了时代的需要了。必须适当地改进教学手段,信息技术的引入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教师突破教学重难点,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如何把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数学课程我谈一下几点体会:

  一、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让数学更加贴近生活。

  华罗庚曾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是脱离实际”。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应当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我们在教学中,应把学生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融入课堂,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使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而这些教学资源的提供,生活情景以及生活现象和问题的呈现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完成。

  二、运用信息技术活跃想象,激发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通过观察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的形象演示,引导学生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展开丰富的想象,激发灵感,探索新知,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解梯形面积公式这一内容时,我们可以先回顾前面学习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时采用的方法,利用多媒体演示两组Flash动画:一是将两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补法;二是将一个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均分法。教师及时鼓励学生想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否也可以采用这种拼补法或均分法来推导呢?学生经过对比联想,发现平行四边形也能分成相等的两个梯形,而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也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由此学生欢呼雀跃:这是用原有知识解决新问题!于是教师适时的提供材料,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三、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由厌学、苦学变为喜学、乐学,激活和加速学生的认知活动,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探究活动。信息技术融入数学课程以后,在动画、图片、声音的综合作用下,使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例如,在《吨的认识》一课中,我运用故事激趣:熊老弟、马大哥、牛大伯、鹿妹妹一起去参加森林运动会,走到一座小桥前发现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吨”。这是什么意思?它们能过桥吗?该怎样过?故事虽生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学生的头脑中这些动物都很抽象,接着用多媒体出示主体图:主体图以动画的形式出现。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同时过桥吗?”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学生设计出了几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在具体的问题中,明确1吨=1000千克,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四、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知识。

  优秀的课件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起到积极的作用。因为信息技术的运用,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形象地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是本课的重点。在教学中,计算机的画面上出现了三个大小不同的圆,三个圆同时滚动一周,分别得到了它们的周长;然后,分别用它们的直径沿着各自的周长测量,得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是不是所有的圆与直径都有这样的关系?再由计算机进行验证。这时又同时出现3个大小不同的圆,同时滚动一周得出各自的周长,然后用尺分别量出周长,让学生算一算周长与直径的关系。通过两次动画演示,反复刺激,启迪思维,学生很快地知道了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五、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始终是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忽视的问题,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与数学学科的融合,有利于将抽象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并在探究中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有力工具。如六年級的《折扣》,折扣在生活中经常遇见,学生并不陌生,教师善于收集生活素材,用摄像机记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场景,从商场里一张张的折扣广告牌开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现价、折扣、原价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次打破课堂这一空间限制,引导学生带着数学问题“外出游学”,跟随摄像机镜头到现实生活中去感受不同的折扣情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鲜活的、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转变为教学资源,在一个个“购物”情境中,学生自然而然地把已有经验与所学知识融合在一起,在富有情趣的学习活动中,学生不仅掌握了折扣的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深入地探究现价、折扣、原价三者之间的关系,既抓住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又在有趣的“游学”过程中启发学生灵活运用数量关系解决较复杂的折扣问题,攻克了教学难点,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进一步体会到数学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

  综上所述,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教育改革实践中的一种新探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发展学生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姚淑杰,《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之我见》;

  [2]宗菊芳,《巧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数学课堂教学》;

  [3]郑芳,《教育信息化及其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实施》;

  [4]潘云泽,《信息化进程中教育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5]邹明华,《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6]于立柱,《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推荐阅读:小学数学论文发表期刊列表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论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shuxue/58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