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数学发布时间:2021-06-05浏览:

  摘要: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数学教学理念得到更新与发展,小学数学教学重点得到转变,从关注知识掌握和考试分数中脱离出来,更加注重对于学生在数学实践能力和应用意识方面的重点培养。本文围绕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展开探讨,从实践的层面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以期与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在学生对数学知识应用意识培养上取得成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意识;教学情境

小学数学教育论文

  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主要是指学生在牢固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主动在生活中应用相关知识、思想以及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主动意愿。应用意识能够进一步促进数学知识向数学能力的转化,对于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学阶段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升知识的应用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效,从而有效提升数学学科的学习效率。

  一、引入生活中的数学应用案例,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实用性价值的认识

  新课程教学理念倡导教师更多地融入生活化元素,提升教学内容的与生活的关联性,进一步促进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能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且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教师在相关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就可以从学生的具体生活背景着手进行教学设计,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学科的实用价值。

  第一,引入学生身边的数学应用案例。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中展示生活中的各种三角形,例如晾衣架、路标、雨伞、红领巾、自行车架、篮球架、斜拉索桥 、小别墅的屋顶、高压电线杆的支架、钢轨、三角形框架、起重机、三角形吊臂等等。通过这些生活中容易看到或者使用的相关物品,并通过观察、触摸和推拉等实践性活动,引导学生感受三角形的特点,得出“稳定性”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应用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这个基本原理,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例如家里的椅子摇晃,通过添加一根木条让椅子底部空间形成三角形,从而使椅子变得稳固。

  第二,引入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应用案例。在课程结束后,可从更多角度进行举例,展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各个领域对于三角形的应用,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于三角形特性的认识。例如在建筑方面,巴台农神庙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霜,仍然在希腊屹立不倒。再比如篮球比赛,每一个战队都会有各自专属的战术体系,其中NBA公牛战队所取得的荣誉,就与该战队对“三角形应用”密切相关。公牛队擅长“三角形进攻体系”,球场上五个球员参加比赛,其中有三个球员将组成三角形站位,作为整个赛事的攻防转换核心部位,包括一个中锋、一个后卫和一个前锋,其他两个球员与之呼应。这一进攻体系,在比赛的过程中能够引灵活应变,从而造就了乔丹“篮球之神”的称号。后来洛杉矶湖人战队继承了该战术,也成为了NBA炙手可热的球队。通过各种教学素材的综合应用,从而加深学生对于三角形特性的认识,强化数学实用价值的认识,并进一步提高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性,并且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眼界和思维角度,促进综合素养的形成。

  二、充分应用教材知识进行探究,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抽象思维能力

  数学课程中包含许多公式、概念,这些结论都是从具体生活中总结产生,也就是说,在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均是数学学科研究的主要对象。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这些理论知识回归于最初的数学模式之中,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进一步提升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分析理解能力的提升。

  第一,指导学生学会数学建模。所谓数学建模,就是根据我们所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数学专有的符号和语言来进行描述,从而搭建起一定的数学模型,并通过探究活动对模型进行求解,再根据相应的结果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简单来说,数学模型就是一种模拟,主要使用数学的符号、算式、程序和图像等对需要进行研究的一些抽象等问题进行简洁的描述。这是一种思考方法,是对实际事物的一种数学模式的简化。例如在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课题《圆柱表面积的计算》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探究性活动,通过对“通风管道”以及“抽油烟机”的研究对来加强理解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第二,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数学建模。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一定的探究活动加强应用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据建模的思考。比如在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梯形的面积》讲解过程中,可以通过PPT或者现场展示的方式,给学生展示一张梯形的图片,引导学生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方法进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行探究。具体操作上,把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进行拼接,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然后将两者进行有效的比较,最终得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与此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设计相关的组合图形进行面积求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这样的过程就是数学建模的过程,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于原有知识的掌握,同时将知识进行有效迁移和抽象简化,并加以应用,得出新的结论。这个过程会进一步提升形象思维能力,不仅能加深对于数学概念定义的认识,同时能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知识应用的乐趣。

  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学生对于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通过结合生活化的教学素材和探究活动的组织实施,提升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意识的激发,促进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高睿.刍议如何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學生的应用能力[J].考试周刊,2021(29):55-56.

  [2]雷小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研究[J].学周刊,2021(08):7-8.

  [3]方梅生.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J].基础教育论坛,2020(28):25-26.

  [4]陈彩平.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意识[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20(06):17-18.

  推荐阅读:小学数学论文发表期刊列表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shuxue/57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