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水利发布时间:2016-01-05浏览:次
淮河上游是河南省最重要的骨干防洪河道之一,然息县至三河尖段淮河干流洪涝频发,防洪问题严重。本篇水利论文分析河南省淮河干流防洪存在的问题,提出防洪减灾的对策措施,对沿淮人民防洪保安、防汛抢险及沿岸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推荐期刊:《水利规划与设计》本刊以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水利方针政策,探讨水利发展战略,开发水利现代科学技术研究,推动水利规划设计行业发展为宗旨,面向全国水利行业以及与水密切相关行业的政府机关、科研教育、设计、施工、管理等部门,为水利工作者以及关注、支持水利发展的各界同仁提供信息平台。
关键词:河南省淮河干流;防洪存在问题;对策措施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太白顶,流经信阳、正阳、罗山、息县、淮滨、固始等市县,在固始县三河尖以东的陈村进入安徽省,经江苏省洪泽湖入长江,干流河长1 000 km,流域总面积27万km2。淮河干流王家坝以上为上游,王家坝至洪泽湖之间为中游,洪泽湖以下为下游,河南省淮河干流位于淮河中上游区,全长约417 km,是河南省最重要的骨干防洪河道之一。淮河两岸支流众多,在河南省界以上汇入的主要支流有:浉河、竹竿河、寨河、小潢河、白露河、史灌河、闾河、乌龙港和大洪河等。河南省界以上水系见图1。
河南省淮河流域面积88万km2,占淮河流域总面积的326%,占河南省总面积的529%,是河南省重要的农业、能源、工业基地,其社会经济状况对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淮河上游自桐柏的“淮源”至息县基本上属于山区河道,山高谷深,源短流急,加之该区域为河南省三大暴雨中心之一,使这里常常发生峰高量大的大洪水;进入息县境内后淮河骤然变缓,河底比降减缓了数十倍,加之大洪河、白露河、史灌河等众多大支流洪水汇入,使息县至三河尖段淮河干流洪涝频发,沿淮人民饱受洪涝之苦。
1防洪工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为了防洪安全的需要,建国以来,沿淮人民陆续在淮河干流上中游两岸建成了来龙、谷堆、上油岗、芦集、王岗、城关、城郊、石碑堰、陈族湾、大港口、建湾、童元、黄郢等10多个圩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有了一定的保障。1991年汛期,淮河流域发生了流域性大洪水,沿淮多个圩区破堤进洪,沿淮群众再次遭受严重的洪涝灾害,经济损失惨重。大水过后,国务院立即做出了《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确定实施治淮19项骨干工程,其中“淮河干流整治及堤防加固工程”被列为河南省治淮骨干工程之首,主要内容为:铲除位于淮干行洪滩区的建湾、童元、黄郢3个小圩区,打开行洪通道;加高加固来龙、谷堆、上油岗、芦集、王岗、城关、城郊、石碑堰等8个圩区堤防等。2000年以后又将陈族湾、大港口两圩区联圩靠岗建成了陈大圩区;在息县关店滩区建成
10个圩区中除陈大、关店段为2003年和2007年修建外,其它圩区均为20世纪50至70年代由当地群众自发逐年堆建而成,虽然1991年淮河流域大洪水后对各圩区堤防陆续进行了除险加固,但由于受资金等条件限制,依然有以下问题尚未解决。
(1)部分堤段堤身填筑质量差,堤内外沟塘洼地多。
潢川和淮滨县的来龙、芦集、谷堆、城郊、王岗等堤防,主要是在原生产堤基础上逐步加固而成,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圩区堤防加固时并未对老堤防进行处理,部分堤段填筑土料质量参差不齐,碾压或夯实不均匀,堤基清理不彻底,堤身结构较松,又经几次大洪水和多年运行,存在裂缝、塌陷坑和鼠洞蚁穴等防洪安全隐患。
在历次堤防加固填筑中,由于靠近堤脚就近取土,加上沿堤群众垫台建房,致使堤脚内外沟塘洼地较多、相互连片,在1991年以来对沿淮圩区堤防加固时也未对堤脚坑塘进行处理。部分堤脚处坑塘较深,地表黏土层变薄甚至完全失去,下部砂层出露与外河形成漏水通道,危及堤防安全。
(2)河岸冲刷严重,险工较多。
淮河上游多为山区河道,为强降雨多发区,洪水汇流快,河道比降陡,并且干流无控制工程,当上游发生暴雨时,洪水迅速下泄,量大流急,加之河道弯曲,水流曲折滚动,凹岸极易遭受冲刷,形成险工。
近年来,受洪水的不断冲掏,原险工护砌水毁严重,主要表现为:护坡损毁、基础坍塌、抛石流失、挑流坝体开裂等;另外,由于河道岸坡土质黏结性差,抗侵蚀能力较弱,水流冲刷岸坡坍塌,原有险工不断加长,局部形成新的险工。
(3)穿堤建筑物损坏严重。
淮河干流堤防段现有穿堤排涝涵闸49座。其中有10座为2000年以后新建涵闸, 17座为1991年大水后重建和加固维修涵闸,现状运行良好;其他22座涵闸大多建于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运行和历次大洪水的洗礼,现状存在止水老化、启闭机损坏、消能工冲毁等问题。
(4)堤顶未硬化,防汛交通不便。
淮河干流堤防总长度为211 km,其中城关圩区和石碑堰圩区堤顶为混凝土路面,长4 km;王岗圩区潼湖大堤为沥青路面,长3 km;关店圩区堤顶为泥结碎石路面,长52 km;陈大圩区堤顶为砖渣路面,长15 km;其他如来龙、上油岗、谷堆、芦集、城郊、王岗等137 km堤顶现状均为土路面,旱季灰土飞扬,群众戏称为“扬灰路”,在洪水和雨雪季节则道路泥泞、行车困难,群众戏称为“水泥路”,不但堤顶积水不利于堤防安全,而且给防汛抢险和工程的日常管理工作造成了诸多困难。另外,由于淮干右岸各段堤防不连续,潢河支流沟口未建桥梁,至使右岸堤顶道路均不能贯通,对防汛交通和日常管理工作也十分不利。
2对策措施
目前,河南省淮河干流中上游有一般堤防211 km,设计防洪标准近10年一遇,而且由于各种原因,这些堤防普遍存在着堤身填筑质量差,堤基存在强透水层,两侧护堤地坑塘多,堤顶未硬化,穿堤建筑物老化失修、河道险工多等隐患,故实际防洪标准尚不足10年一遇,严重影响区域防洪安全和经济发展。另外,这些堤防大多以圩区为单位修建,两岸均不连续,洪水期间不能及时通行,给防汛巡查和抢险带来巨大的困难,大大增加了防汛成本,亟待进行标准化整治,使其两岸相互贯通,排除病险,至少达到10年一遇标准,确保在发生标准内洪水时两岸的防洪安全,改善这一区域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淮干自身的抗洪减灾能力。针对河南省淮河干流防洪存在的主要问题,此次主要采取了堤防加固、堤身灌浆、险工处理、重建和维修加固穿堤涵闸、新建防汛交通桥梁及其他附属工程建设等工程措施。
(1)填筑戗台和堤身灌浆。
对关店圩区张湾、来龙圩区王大台、上油岗圩区刘台和石碑堰堤防4处险堤段采取背水坡填筑戗台的加固措施,总长24 km。对来龙、上油岗、芦集、谷堆、城郊和王岗等堤防段堤身采取黏土灌浆加固,共计30处,总长48 km。
(2)填塘压渗和险工治理。
本着固基和压渗的原则,对堤防背河侧坑塘进行回填,共计填塘24处,长11 km。治理河道险工共计24处,其中左岸12处,右岸12处,总长15 km。
(3)涵闸和桥梁。
拆除重建及维修加固穿堤涵闸22座,其中拆除重建4座,维修加固18座。对现状废弃的穿堤涵洞挖除,并采用黏性土回填夯实,共计24处。在小潢河入河口处新建防汛交通桥1座,桥长840 m,桥面净宽76 m。
(4)堤坡排水沟和防汛道路。
在堤防经村庄和集镇段修建堤坡排水沟,总长85 km。修建防汛道路总长252 km,其中堤顶道路201 km、连接道路27 km,上下堤坡道25 km,硬化路面总面积为109万m2。
3提高干流防洪标准的途径
淮河流域地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之间,是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天气系统复杂多变,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流域上游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弧形环绕,地势陡峻,淮南大别山区为暴雨多发地带,洪水峰高流急;中下游为黄淮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各条支流以扇形汇集,排水困难,加之历史上受黄河长期夺淮的影响,造成水系紊乱,洪涝灾害频繁,其地理因素占了很大成分。淮河干流洪河口(王家坝)长360 km,地面落差178 m,几乎占淮河总落差的90%;而自洪河口到入长江, 640 km河段,落差仅22 m[2]。水利基础设施薄弱、防洪标准偏低是淮河干流的特征。虽然历经明清以后数百年的不断治理,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掀起的一次又一次治淮高潮,使淮河干流初步形成了上蓄、中滞、下排的防洪工程体系,但与我国其它大江大河相比,水利基础设施仍显薄弱,防洪标准仍严重偏低。尤其是淮河干流上、中游,目前大部分河段防洪标准不足10年一遇,对于我国七大流域的干流河道而言是绝无仅有的。河南省淮河上游三河尖以上(不含大洪河)支流目前共建成大型水库6(含安徽梅山水库)座,总计控制流域面积4 624 km2,仅为省内淮河流域总面积的182%,约占流域山丘区面积的30%,山丘区洪水尚未有效控制。水利基础设施薄弱、防洪标准偏低已严重影响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淮河是我国七大江河流域中经济发展最为缓慢的地区。
今后淮河干流的治理应继续贯彻“蓄泄间筹”的治水方针,河南省地处淮河上游,应以拦蓄为主,加强上游及支流山丘区洪水控制和山丘区涵养水土的能力。近期加快淮河干流上游出山店水库工程建设,通过错峰等优化调度可以将王家坝以上沿淮圩区不足1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提高到约20年一遇;积极开展支流竹竿河张湾水库前期工作,早日立项实施,远期实施淮南支流上规划的白雀园、袁湾、晏河大型水库建设,可以进一步使王家坝以上沿淮圩区防洪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以上,并可减少濛洼滞洪区的进洪几率,同时有利于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4结语
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把水利提升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提出要把水利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新时期新形势下,防灾害、治水患、保平安是我们水利工作的职责。
在现有防洪标准的基础上,采取工程措施消除堤身、堤基、岸坡病险隐患,提高防洪减灾能力,为实现国家粮食安全计划创造条件,为完善淮河防洪减灾体系,保障淮河两岸防洪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堤顶道路硬化并与现有交通道路沟通充分利用当地的交通资源,对改善沿线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同时改善沿线近 50万人的居住环境、促进保护区内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上游修建水库工程可使干流河道防洪标准可由目前的接近10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
参考文献:
[1]尹华伟,丁永杰.河南省淮河干流一般堤防加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R].郑州: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2012.
[2]淮河流域防洪规划 [R].蚌埠:淮河水利委员会,2009.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淮河干流存在的防洪问题及解决办法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shuili/35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