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生物科学发布时间:2020-04-23浏览:次
【摘 要】 本文针对我国植保工作新常态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大体分析,围绕树立新型植保工作思想、深化现代植保体系建设、健全三大支撑保障体系、提升植保管理服务水平四个层面,探讨了新常态下提升我国植保工作质量的具体应对策略,以期为植保工作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植物保护;病虫害监测;用药监管
国民经济发展、城乡二元结构变化促使我国植物保护工作步入发展的新常态,在农业生产水平提升、异常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下,加剧了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突发事件、成灾现象、植物疫情发生的严峻形势,对于植保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完善我国植保体系建设,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我国植保工作新常态的基本特征分析
1.1 病虫害监测预警形势严峻
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2018年全国林业有害生物累计发生1.819亿亩,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面积为2.89亿亩次;预计2019年全国主要林业生物灾害约发生1.84亿亩、仍属偏重发生,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累计发生面积约达45亿亩次、总体重于2018年。当前我国农产品总量不足、仍需依赖进口,然而受异常气候的影响,诸如稻飞虱、蝗虫、草地螟等迁飞性害虫与稻瘟病、马铃薯晚疫病等流行性病害的爆发频率较高、危害性严重、成灾风险较大,年度间差异大,对农业生产、稳定的发展构成一定威胁,促使病虫害监测预警面临的工作形势日渐严峻[1]。
1.2 防控技术与模式有待更新
社会经济发展促使居民生活水平日渐提升,对于农产品质量、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近三年我国农业农村部已陆续禁用涕灭威、甲拌磷、水胺硫磷、硫丹、溴甲烷等多种高毒农药,虽然一定程度上为食品安全提供了保障,但同时也将增加重大病虫害的上升趋势,加之农产品贸易环节易造成新病虫的传入,要求植保工作务必持续强化新型防控技术、防控模式的开发,便于实现对生物灾害的有效控制。
1.3 农药使用量水平居高不下
现阶段我国持续致力于高效农药、施药机械与生物农药的研发推广,不断推进专业化病虫防治工作队伍的建设,然而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经济作物占比较大,相应对于农药用量的需求维持在较高水平,加之在农资经销商用药诱导、经济利益、农作物种植风险、监管困难等因素的影响下,导致农药使用量持续居高不下、相关有害生物的抗药性随之增强,增加防治工作难度。
1.4 植物检疫安全监管难度提高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呈现出专业化、区域化特征,高速公路与铁路建设、物流行业发展为区域间和国家间的农产品调剂流通创设了便捷条件,促使农产品流通半径扩大、流通速度加快,由此导致植物检疫安全监管难度有所提高。倘若在此期间出现漏检、逃检或未能成功检出有害物等问题,将对农业生产、生态安全构成较大影响。
2 新常态下提升我国植保工作质量的具体应对策略
2.1 树立新型植保工作思想,明确具体工作要求
新常态下应牢固坚持政府主导原则开展植物保护工作,在农业植保站及科研单位的协作下编制具体的农业生产作业标准,推动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强化公益性职能的发挥,并且提高植物疫情监管的行政执法力度与统防统治、应急防控能力,便于在控制病虫害发生、巩固防治效果的同时为我国农产品质量与粮食安全创设基础性保障。
在理念先行的基础上,还应针对植保工作的具体要求进行细化落实:其一是提高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效能,扩大预报信息的覆盖面、发布力度与普及率,为农户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及时指导与专业技术支持,确保在最佳时机内收获最优防治效果;其二是强化重大病虫害防控的安全保障,把好农产品生产、质量、生态、贸易等环节的安全关卡,同时加大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力度,保障农业生产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其三是加大农药使用环节的监管力度,组建专业化病虫防治工作团队,为农户、农药零售商等提供科学的用药指导与技能培训,同时加强农药减量技术、新型施药机械的推广力度,强化对农资销售商的监管工作,保障农药使用安全;其四是加強对农产品原产地、终端市场等环节的监管力度,健全植物检疫执法监管机制,加大对有害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的研发推广,更好地提升植物检疫执法监管效率。
推荐阅读:植物保护专业如何发表论文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我国植保工作新常态及应对策略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shengwukexue/51355.html